APP下载

大学课堂教学中“低头族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2018-01-15侯学良

关键词:低头社团大学

侯学良, 鲁 萍

(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手机已成为人们必不可缺的信息获取工具。当代大学生作为与互联网同步成长的一代,其手机的应用更是拓展到了校园生活和学习中的各个方面,不仅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益处。然而与此同时,正是由于手机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上课期间看手机的“低头族”现象屡见不鲜,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尽管课堂上的“低头族”不旷课、不喧哗、不影响教师讲课、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却以无声的方式使大学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教师的独角戏,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氛围,而且给大学人才培养和学识教育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因此,如何消除这一现象,就成为大学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一、“低头族”现象的现状调查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大学课堂教学中的“低头族”现象并发现其根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对策,根据调查统计学原理,在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范围的基础上,就大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频率、使用的持续时间和使用的课堂范围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63份,回收率为92.6%。以调查所获得实际样本为依据,大学课堂教学中,“低头族”在手机使用频率、使用时间和使用课堂范围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一)手机使用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100%,其中16.9%的学生至少拥有两部智能手机。在此次调查中,针对学生手机使用频率这一调查内容,将之划分为四类,即几乎每节课使用、经常使用、偶尔和从来不用。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手机率为96.75%,其中,几乎每节课都使用的比例为20.73%,经常使用手机率为39.09%。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频率非常高,很难专心于课堂学习。学生手机使用频率的四类情况参见表1所示。

表1 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频率

类别几乎每节课经常偶尔从来不用百分比20 73%39 09%36 93%3 25%

(二)手机使用时间

大学的一节课历时50分钟,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仅有38.82%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少于10分钟,绝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的手机使用时间都会超过十分钟以上,难以保证完整的听课率。如果以10分钟为一个时间跨度,将课堂时间分为五块,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时间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2 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时长情况

时间(min)0-1010-2020-3030-4040-50百分比38 82%41 19%13 39%4 45%2 15%

(三)使用课堂范围

在大学的课堂教学课程中,从课程的类别角度来讲,课堂教学课程一般可划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四大类。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在不同的教学课堂使用手机的频次各不相同。其中,47.08%的学生在公共基础课上使用手机,49.89%的学生在公共选修课上使用手机,16.41%的学生在专业选修课上使用手机,在专业必修课上使用手机的学生比例最少,为13.60%。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各种类型的课堂上都存在使用手机的状况,但大班教学的非专业课明显成为学生选择使用手机的重灾区。各类课堂中“低头族”的分布情况如下表3所示。

表3 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范围

课堂类别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百分比47 08%49 89%16 41%13 60%

二、“低头族”现象的原因分析

为了寻找和发现大学课堂教学中形成“低头族”现象的原因,在完成调查结果的统计与整理后,笔者邀请了9名大学生和9名本科教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通过基于德尔菲法的多次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调查结果中所述的所有“低头族”现象问题成因可以归结为九大类,即认为课程内容不重要、对未来感到迷茫、老师课堂管理宽松、网络诱惑大、认为成绩与课上玩手机没太大关系、受他人影响、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枯燥无趣和有急事联系他人。从这九类的问题成因可以看出,这一现象的发生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出于教师的原因,还有源于学校的管理问题。这九大类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低头族”现象九大类成因分布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他们之所以上课玩手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学习无趣,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就借助手机消磨时间。被调查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在进入大学之前,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长期处于高压学习状态,为了考上大学,就必须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去死学硬背,而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不仅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他们步入大学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然而,大学教育是一种引导性的教育,在老师的引导下,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自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如果学生在考入大学后还没有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就很难把控自己,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2]。同时,由于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大多安排在大三大四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自身专业了解较少,而学校又缺少对不同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学生感受不到所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意义,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低。因此,就时常借助手机来消磨时间,成为课堂上的低头族。

(二)出于教师的原因

在“低头族”现象的调查中,63.5%的学生认为,他们之所以上课玩手机主要是因为老师授课内容枯燥无趣或是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究其根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主要且重要的原因。

大学的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不同的是,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某一专业的操作技能。因此,这就要求从事大学专业课程教育的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一定年限的实践经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老师刚从学校毕业就给学生讲课,不仅自己没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根本没有实践经验[3]。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只能照本宣科,很多专业知识的内涵无法解释清楚,更谈不上精益求精。这就导致教师上课也很疲惫,学生听课也索然无味,致使课堂上的低头现象越来越多。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38.82%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玩手机与教师课堂管理宽松直接相关。依据老师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态度调查结果可知,仅有7.8%的老师禁止课堂使用手机,25.1%的老师置之不理,67.1%的老师认为不影响正常教学就行[4]。对此,学生们认为,如果老师严格要求在课堂上不准使用手机且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那么,在这种老师的课堂上,“低头族”的比例将大大降低。调查中61.99%的学生表示,如果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关注甚至处罚,他们将会由“低头族”变为“抬头族”。然而,很多教师对课堂的管理非常宽松,不及时进行劝导和制止,而这种变相的默许就成为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越来越频繁的原因之一。

(三)源于学校的管理

在调查中,很多学生也把这一问题归于学校的管理方面。例如,很多大学重科研轻教育,大学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都侧重于科研成绩,因此,教师的科研压力较大。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达到职称评审目的,教师就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科研工作上,教学时间被大大压榨甚至挤占[5]。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备课不充分、讲课不逻辑、应付差事、照本宣科,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他们受缚于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安排与例行的教学检查,课件中对于知识的解读比较陈旧甚至脱离实际,缺乏新意,没能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自然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6]。这种陈规守旧的教学模式在与智能手机中“花花世界”对比中,自然就会败下阵来,学生也只好以课堂上玩手机的方式来表达消极的态度,宣泄抵触情绪。

其次,很多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低头族”现象之所以主要出现在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原因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直接相关。62.85%的学生认为,由于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一般均为大班教学,人数经常过百,因此,老师无法全面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给一些学生以看不清课件、听不清讲解等原因为借口,顺理成章地成为“低头一族”。 此外,在调查中,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成为“低头族”与学校的学分管理模式有关。在对学生的课业评价上,由于课程的学分获取往往采取平时分和期末考分来综合确定,平时分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来定,因此,学生只要上课就很容易拿到平时分。而对于考试分,有很多老师在考试之前会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简化考试内容,使得很多学生可以在期末考前的一小段时间里,通过临时的努力学习来通过考试[7]。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就与真正的教学考评目的严重脱节,因此,34.99%的学生就认为学习成绩与上课玩手机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除上述三个原因外,还有17.50%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由于有“急事”需联系他人。就大学生而言,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学习是他们的主题,除了上课学习,学生的“急事”往往是社团的相关活动。因此,各式各样的社团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许多精力,甚至有时会喧宾夺主。部分学生会因为学生会工作和社团活动而熬夜工作,上课时也会接电话或发短信影响正常上课。甚至有些社团会在招生时明确告知学生需要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旷课完成社团任务。这些主次颠倒的不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成为低头一族。然而,学校对社团的限制很少,也没有惩罚措施,社团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的,因而才敢于对学生提出类似的不当要求。学生面对社团的要求,将其视为一种责任和使命,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开展社团活动也就成为自然。

三、“低头族”现象的解决对策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导致低头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律、教师缺乏管控、学校缺乏监督。可以肯定地说,大学课堂教学中“低头族”现象的存在不仅让学生深受其害,不能认真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而且也给大学的学识教育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并给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整个民族素养的提高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头族”现象以及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生基本素养

步入大学后,要使学生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自觉变为“抬头族”,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和科研竞赛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使自己每天都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而免于沉迷虚拟世界。同时,为防间歇性的自我放纵,可寻求同学的帮助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控制,以此缓解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

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在其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自己,扩展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思想上的深度与广度,以提高自身基本素养[8]。在专业领域,大学生应积极与教师和同系师兄师姐进行交流,立足课程专业知识,建立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充满内在的学习动力。在思想方面,大学生应当扩展自己的视野,在日常生活中广泛阅读,不断思考,提高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专业修养。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圣人言: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低头族”的默许是职业道德缺失的典型表现。教师的本职在于教书育人,理应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要对课堂上的不当行为及时进行约束[9]。在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告诫学生使用手机的正确时间,并对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劝导和纠正,如借助提问、教学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紧张感,认真听教师讲课,使其觉得教师对他们是重视的,而不是毫无顾忌地低头玩手机。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当代大学生是极具个性的群体,对大学课堂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期待与时俱进和魅力四射的课堂,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因此,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前,就必须预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达到可立于三尺讲台之上的专业教学水平。而对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还应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由注入式教学转为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在应对“低头族”这一现象时,教师可正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开发手机的学习功能,充分利用手机的信息获取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工具而不是学生手中的玩具。

(三)改变教师管控模式,规范学校社团行为

教师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其绩效考核与职称晋升理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为此,高校应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将课堂教学效果重点反映于教师的考核结果之中,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11]。对教师的评价更要听取学生的意见,以此来促进教学改革,引导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专注于课堂教学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校园内的任何社团活动都应以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为原则,更不能利用上课时间组织相关活动。要想让社团形成这种意识,需要学校对社团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规范与引导。学校可将对社团的要求条文化,明确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对相应不当行为的惩罚制度。同时,学校应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风尚,使以学为主的思想潜移默化为一种公认的社团文化。

[1] 刘芳.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不良影响及应对[J].黑河学刊,2014(1):171-173.

[2] 刘桂枝.大学生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思考[J].价值工程,2013(11):269-270.

[3] 易璐,刘志刚.基于团队效能的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6):90-93.

[4] 胡丽莎.大学生课堂手机行为的调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5] 杨红,何炬. 对高校课堂“低头族”进行有效管理的思考 [J].学理论,2015(2):146-147.

[6] 肖璐.“90后”大学生期待什么样的课堂? [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98-199.

[7] 张丽玉.从师生关系角度审视高校课堂“低头一族”[J].长春大学学报,2016(4):63-67.

[8] 宋明晶.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7(2):10-11.

[9] 胡双喜,赵恩环.对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J].教育发展纵横,2015(4):263-264.

[10] Mark E. Weston, Alan Bain. Bridging the research to-practice gap in Education: A software-mediated Approach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Instruction[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5(3):608-616.

[11] 钱静珠,朱学海.信息时代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5):119-121.

猜你喜欢

低头社团大学
缤纷社团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