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体育生如何备战语文高考

2018-01-13莫春兰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莫春兰

摘 要:艺体生在高三时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很多,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具体分析后,要对症下药,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艺术体育生 备战 语文高考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31-02

中国高考模式的改变,有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查的要求,再加上高考对艺术体育生文化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因此,近几年艺体高考持续升温,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把学艺体当作是上大学的捷径。根据形势的要求,笔者所在学校在2002年到2015年办高中期间,本着“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的目的,从2005年就开办了音体美艺体班,现在又鼓励中职学生参加高考,而这些学生大多除了语文能考八九十分外,其他科目只能靠五六十分,这种情况给教这些班的语文老师也带来不小的压力。笔者多年担任音乐、体育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在教中职班。根据学生的情况,笔者发现在高考前,传统的做題、讲题的模式已不适应艺术体育生和中职生。如何让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的艺术体育生和中职生在备战高考时语文成绩有所突破,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提高成绩。

1 现状分析

笔者在高一、高二上新课时,发现学生对语文还较有兴趣,到了高三就日趋减退,到总复习时甚至不想上语文课。经过调查研究,一些学生不想学语文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1 语文课内容枯燥,没有兴趣

笔者在体育班作了一个问卷调查,全班30人,对语文无兴趣的人竟然高达16人,他们都认为语文课枯燥无味,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老一套教学方法,所以不想学。这个结果让笔者大吃一惊,还自以为准备得很充分,上课不至于很枯燥呢。有的学生直接说:“老师,课堂上多讲一些新奇的事吧,不然我们就想打瞌睡。”笔者哭笑不得,上新课还可以旁征博引,一进入高三复习时,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必须落到实处,字词句、现代文、文言文……他们专业考试之后,离高考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时间紧,内容多,哪来时间讲新奇的事?不过,学生的话也提醒了笔者:一味的赶进度,教文考生一样来教艺体生,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

1.2 语文学习没有成就感,不愿看课本

艺体班的学生认为,花时间学语文还不如花时间背文综,因为那样很快就可以见到成效。语文呢,时间花得多,又不考书上的,学了也没多大效果,不学也差不到哪儿去,所以学起来没有成就感。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高考除了名句名篇填空是书上的,其余的都是课外的,看课本有什么用啊!”笔者解释道:“语文考试是来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只有熟记课本上的东西,才能举一反三,用课本上所学的东西来解决试卷上的问题。”学生似信非信。初看历年的语文高考题,确实直接来源于课本上的比较少。但仔细分析,发现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无一不来源于平时课本所学;而现代文阅读,则是利用课堂上所讲的方法去筛选重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更是考查对重要的文言字词是否能熟练运用、迁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则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

1.3 大搞题海战术,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有些学生是各种各样的资料买了一大堆,又没有时间一一去做、去看,东翻翻,西看看,结果什么也没学到,反而浪费了许多时间。有些学生则每本都做,做了之后就看答案,死记硬背,结果一味做题,不思考、总结,完全成了一台做题的机器,收效甚微。当然,也有个别的学生在题海大战中,遇到类似的甚至一模一样的题,在某一次或某几次考试中侥幸考得了好成绩,就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更加不顾老师的劝告,淹没在资料中。这些学生的共同点都是把课本束之高阁,大量购买各种资料,认为拥有的资料越多,考好的可能性才越大。

1.4 不愿写作文,对作文有畏惧感

艺体班的学生愿意做卷子,但害怕写作文。每次把卷子拿到手,体育班的学生很直接,问的第一句话总是:“写不写作文?”音乐班的学生比较含蓄,只是重重地叹息:“唉,又要写作文!”笔者又好气又好笑,语文150分,作文就占了60 分,五分之二的比例,不写作文,行吗?调查发现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原因如下:(1)字数太多,搜肠刮肚也凑不够800字;(2)平时没有素材的积累,没有名言警句的记忆,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没有文采;(3)课外阅读少,或者根本没有,知识面窄,不知道怎么去充实文章内容;(4)话题作文审不来题,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们平常的课外阅读太少,知识储备不够。以上的这些情况,导致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害怕写作文。认为平常练习既然不能提高写作水平,还不如高考时碰碰运气。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让笔者警醒。于是笔者在搜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采纳了一些老师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语文教学做出改革,对症下药,确保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具体对策

2.1 由易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体班的学生更要首先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复习时由易到难,则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之一。总观语文试卷,最简单的莫过于填空题。于是,笔者从填空题入手,借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对名句名篇填空题,笔者的口号是:“决不放过送分题!”凡是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笔者叫学生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背诵,并逐个检查背诵情况。课堂上还抽出一定的时间对重要的句子、段落、篇章等进行默写,以此来强化记忆,同时也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经过近半期的训练,学生填空题的分数由原来的平均分1.5提高到3分,得满分的学生由原来的零上升到10人左右。这一题做好了,学生觉得自己的工夫没有白费,很乐意去背诵、默写课文了。另外,笔者也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把名句等恰当的引用到作文中去,增加作文的亮点。在背诵诗歌、文章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写作风格,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等叫学生也不要放过,文言文中的重要字词句在复习背诵的过程中也予以强调。这些要求是让学生明白;背课文并不是为了几分的填空题,还有更多的用处。有的放矢,一举多得,自然是事半功倍,学生的兴趣慢慢的也有了。endprint

2.2 寓教于乐,专项训练找自信

在专项复习时,笔者不再为了赶进度而一味的自顾自的讲解、分析,完全忽略学生的个体需求,尽量讲得生动有趣一些,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复习字音时,讲“咸(xián)”这个字时,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四川人到北京一家饭馆吃饭,问服务员有没有“咸(hán)菜”,服务员彬彬有礼的回答:“对不起,先生,我们店只有中国菜,没有韩菜。”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当然对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寓教于乐的同时,笔者也希望学生在专项复习中找到自信。每一个专项复习完之后,笔者叫学生先自己做配套的训练题,做完之后再讲,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再强调,最后才进行专项考试。学生拿到试卷一看,这个才讲了嘛,那个也是复习了的,很简单!考试下来,自我感觉很好:原来要得高分也不是什么难事嘛。因此信心大增,笔者也趁机给他们打气:“文考生能做到的,咱学艺体的也一定能做到!”

2.3 教材为本,用好一种参考资料

一进入高三,各种各样的资料铺天盖地,很多学生在大堆的资料面前迷失了自己。想学习的学生见什么买什么,不想学的则什么资料也不买。针对这些情况,在比较分析之后,笔者建议学生统一买一种资料,方便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把资料上的内容同课本有机的联系起来。资料上的知识点在课本的哪个地方出现过,课本上的东西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资料上。比如我们的资料中有作文素材挖掘这一项,笔者就叫学生熟读课本,然后回忆课文中的事例可以怎样运用到作文中去。《勾践灭吴》这课,资料上就怎样把事例运用到作文中给了如下的一些提示:(1)越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根本上是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以民为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大丈夫能屈能伸,要把眼光放长远。这样,学生不再觉得课本上的东西是无用的,资料钱也没有白花,写作文也不再无话可说。笔者认为,对艺体班的学生来说,用的资料太多,还不如用好一种,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4 感悟生活,建立大語文观

生活处处皆学问,这是笔者一直给学生灌输的学习理念。在日常的生活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理解、分析能力。比如某名人打假药广告,被媒体披露后还拒绝道歉一事,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此展开讨论。课堂上,学生发言很踊跃,这样的讨论打开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论辩思维的能力。另外,笔者还把感动中国的一些人物的事迹抽空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受到感动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笔者讲作文写作技巧的时候,也给学生读一些优美的散文,含义隽永的哲理文、小品文、优秀的范文等,借此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这些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不再为没时间阅读课外书而苦恼,也不再为写作文没素材而烦心。

经过近半学期的训练,笔者所教的体育班在南充第一次诊断考试时平均分是100.5,音乐班平均分是95,虽然这个成绩同文考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同原来平均分只有85分左右的成绩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笔者很欣慰,学生也对自己有了信心。不过笔者也清醒的认识到:偶尔的一次考得好,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指导有方,学生就学得很好了,不能盲目乐观。笔者告诫艺体班的学生: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和学习,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学生的成绩稳步提升,在每年的高考中,笔者所教的艺体班语文平均分都在100分以上,这个成绩,比一些学校文考重点班的成绩都好。事实证明,笔者在艺体班的语文教学改革效果是明显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与艺术体育生差不多,所以,艺术体育生的高考备考同样也适用于中职生。在教学中笔者深刻的认识到,学生成绩能否提高,同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有关,更同老师能否科学的指导有关。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主动探索,不断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