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走进课堂”的教学研究

2018-01-13杨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走进家长幼儿

杨娟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教育的各项活动中。而“家长走进课堂”这种义教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家长的资源,因为每位家长都具有不同的职业特点,那么我们可以结合家长的职业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有计划地邀请家长进班开展教学活动,让家长作为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来切身体验幼儿的学习,同时,“家长走进课堂”活动也是家园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家长 走进 课堂 幼儿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20-0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总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幼儿学校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彼此协调和相互配合,而教师与家长在观念和情感上的相互理解,又是实现幼儿学校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协调配合的关键。本文拟通过对“家长走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阐述幼儿家庭教育(本文中以家长为代表)与幼儿学校教育(本文以教师为代表)的联系,即教师与家长的配合问题。

1 “家长走进课堂”教学活动的产生

我们创设的“家长走进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把家长请入课堂进行教学,即每周设置一个固定的时间由家长自己设计一节教学内容为幼儿上课,形成家长、幼儿、教师三者共享的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加入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學过程,促使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达成共识、相互了解与配合,提升教师与家长两者之间的情感;在家长与幼儿方面促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的表现与需求,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家长走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

结合现代幼儿教育特征而言,在幼儿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个别联系(包括家访、书面联系、请家长等);(2)家长会(包括园长家长会、班家长会);(3)开放日活动(到幼儿园参观);(4)教育讲座(包括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讲座等),这些新形式的家园联系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联系方式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相对这些局限,“家长走进课常”义教活动就显示出自己独自的特点。

2.1 改变家长观念,提升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

一直以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很多家长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学,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老师要求家长怎么做家长就怎么配合,而“家长走进课堂”义教活动却把家长真正当作一名教师教育者,而不是教育对象。从而使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处于与教师等同的地位,提升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了家长的主体能动作用。

2.2 改变家长对幼儿园的认识,增强了家长对幼儿教师工作的了解

很多不了解幼儿园的家长们都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非常轻松,不外乎就是带着孩子玩,看着孩子不磕着、碰着就行了,所以“家长走进课堂”义教活动则把家长拉入了幼儿园内部,让家长们亲身体验了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明白了幼儿教育不是玩,而是更多地让游戏和活动相联系,通过“游戏式”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游戏式教学”里包括教师、幼儿、教学内容与手段等要素,每一种要素都息息相关,关系到教学成果的成败,而家长对这些要素并不理解,只是通过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人际关系以及课外游戏等外围现象来认识幼儿教育,而“家长走进课堂”义教活动则吧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从外围拉入内部,使家长对幼儿园的认识深入到对幼儿教师工作的了解。

3 “家长走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机制

“家长走进课常”教学活动,不仅激发起了家长的教学热情和幼儿的学习热情,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加强了家长与教师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许多家长希望和要求将此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家长走进课堂”主要涉及了家长、幼儿、和教师三类人物,他们共同创造了“家长走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教育、教学效果。分析取得效果的机制如下:

3.1 激励机制

这是从家长方面而言,有三个方面的动机在激励他:一是自我实现的激励和孩子期望激励。本不是教师或本不是幼儿教师的家长挑战幼儿教师的职业,其自身有一个展示能力与自我实现的动机。而作为孩子的家长给孩子的班上课,孩子便对他有成就期望。二是家长产生要博得孩子骄傲的动机。三是家长竞争的激励。每个家长上课都希望上出自己的特色,有上课不比别人家长差的动机。这三方面的因素激励家长极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家长走进课堂”这个活动,他们往往十分主动、积极地与老师商议如何备课,以及怎样保证上课效果,从而既加深了家长与教师的相互沟通,又保障了教育、教学效果与质量。

3.2 兴趣机制

这是从学生方面而言,也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他学得有兴趣:一是家长的特殊身份。家长既是同学的爸爸或妈妈,又是老师。“走进课堂”中的家长所具有的这种双重身份,让他们把父母和老师叠在一起,产生出极大的好奇心。二是家长的职业。家长不同的职业特点使孩子感到好奇。如,他是警察,还可以当老师?她是工人,也可以是老师?三是家长的教学风格。每个家长以不同的人生体验、语言表达、课堂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构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这些风格大大地超出了原任老师的风格局限,令孩子次次都有新奇感。这三方面的好奇因素,使孩子学得兴趣盎然,而且多半家长教学时不过分拘泥于课堂纪律,反而更多地给了孩子一种说、想、动的自由,虽然有时课堂显得乱了一些,但是暇不掩瑜,孩子学得相当活泼与投入。

3.3 期望机制

这是从教师方面而言,也有三方面因素促使他产生积极与家长沟通的期望:一是对教学质量的期望。每一课内容的任务能否完成,目标能否达到,学生接受如何,直接关系教师下一堂课的教学,因此教师也积极配合家长备课、教学等。二是对家长体验教师职业的期望。教师的辛苦最能体现在教学中,而幼儿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被外界所重视的原因,又促使教师对“家长走进课堂”产生一种希望家长能够理解自己职业的期望,因而教师也主动与家长沟通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三是向家长学习的期望。由于家长不同的职业、生活背景以及不同的能力优势,使其教学别具一格,更有生活气息,有值得教师借鉴、学习的地方

4 结语

综上所诉,“家长走进课堂”的义教活动,不仅仅能够使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家长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对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何晓夏.学前教育史.2014.

[3] 德.福禄倍尔著.孙湘复译[M].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进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