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幼儿在谦让中健康成长

2018-01-13顾芳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幼儿

顾芳芳

摘 要:歉让是一种美德,能够使幼儿获得好人缘,得到更多的朋友,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往。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他们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小学,逐步跨进社会这个大集体,不懂得谦让、合作,会使孩子无法融入集体生活,更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谦让是孩子必不可少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幼儿 谦让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10-01

现在的幼儿,由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受到亲人无微不至的爱护,有的甚至娇惯、溺爱,以至于他们常会表现出小气、霸道、任性等,并养成了独占的习惯,在与同伴的相处中经常会发生小矛盾。同时幼儿又受到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的限制,对于歉让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因此,在生活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谦让行为很少。为促进幼儿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我们要从幼儿的发展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培养。

1 借助文学作品阅读,培养谦让意识

阅读是幼儿进行学习的手段之一,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文学作品常见的是图画书、自制图书、绘本故事等。在组织幼儿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欣赏诗歌、散文,聆听故事,观看表演等,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我们熟知的图书中,《孔融让梨》是最为经典的一个关于谦让的故事,此外,还有许多故事也体现了谦让这一主题,如《小羊过桥》《小熊让路》《天蓝色的种子》等。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这一类的图书供幼儿阅读,以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幼儿的情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影响,产生共鸣,意识到在与同伴游戏、活动中要谦让。如,讲述故事《小羊过桥》时,通过让孩子猜测,创编结尾,加深幼儿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幼儿辨析,认识到谦让的意义,使幼儿懂得在幼儿园中要互相谦让,才能感到团结和友爱,只有相互的谦让,才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2 通过角色游戏开展,学会主动谦让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表演,感受不同角色身份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促进了幼儿间的相互交往,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生活之中。”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为老师提供了教育引导机会。在鼓励引导孩子与同伴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谦让、合作、友爱。如,在一次游戏中,恒恒和瑞瑞为一个新玩具发生了争执。负责印照片的恒恒也想玩摄像师瑞瑞的新相机,瑞瑞不同意,相互争夺相机,游戏陷入了困境。这时老师走了过来,问道:“照相机只有一个,如果大家都争抢照相机,没人印照片,大家还会来照相馆拍照吗?”两个人对看了一眼,没说话。老师又说道:“你们能商量一下,找个好办法解决吗?好多顾客都想来拍照了。”两个人听了老师的话,相互商量了起来,最后决定,由瑞瑞想做摄像师拍照,等恒恒印好照片之后就相互交换,这样大家都可以使用玩具相机了。在幼儿的协商讨论中,孩子们明白了角色轮换可以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后的讲评中,老师对游戏中主动歉让的孩子進行了表扬,同时请恒恒和瑞瑞介绍了游戏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给予了鼓励和表扬。在让孩子相互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在游戏活动中要相互歉让、协商,才能友好的合作,愉快的游戏。通过在游戏中不断的感受到协商、合作的乐趣,幼儿谦让的良好习惯也不断的得到了养成。

3 利用日常生活活动,渗透谦让行为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还指出“要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表现是最为自然的,他们的言行发自内心,表达着最为真实的信息,抓好日常生活的引导,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如入厕时,面对着急的小朋友,老师暗示不急的小朋友给予帮助,进行谦让,并让孩子在表达感谢中体会谦让给自己及和伙伴带来的融洽。又如,餐后阅读时,发现乐乐主动将手里喜欢的图书让给笑笑,及时进行表扬,使孩子感受到谦让带来的快乐。在日常生活,我们要做有心人,随时关注孩子们的点滴微小行动,及时加以引导、鼓励,将谦让教育渗透于点点滴滴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

4 保持家园教育同步,共育谦让美德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最深。互相尊重、谦卑有礼的父母会影响孩子成为一个懂礼貌、乐分享、愿谦让的人,反之,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品行。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变“一个小宝两个样”的现象,需要家园教育保持一致。幼儿园中,老师会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合作、谦让,主动分享。家长所要做的,是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中为孩子提供谦让、分享的机会。如,和孩子一起共享好吃的食物,打消孩子独占的念头;朋友带着孩子来做客时,鼓励孩子将自己喜欢玩的玩具让给小客人玩等。家长的以身作则和鼓励,能够使孩子养成的良好品德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家园密切配合,双向共育在增进幼儿的认知理解时,帮助幼儿的行为得到内化,从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任梅,刘晶波.5~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分析[J].早期教育(教师版).

[2] 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
为青工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三抓”促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