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研究

2018-01-10方明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整体素质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方明

摘 要:将“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授课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等诸多问题,重点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手脑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科技素养的全面提升,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机器人+ 创新教育 整体素质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12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以机器人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一切利于创造的环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充分发挥其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及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载体,引入“机器人+”的项目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的信息技术培养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将“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制约因素

1.1 教学器材

从教学理念角度来讲,将“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与潮流的发展,机器人项目的创造空间很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由于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端的科学技术产品,其成本费用较高,且损耗也较大,学校自主配置比较困难,这就直接影响了机器人教学开展的效果。因此,建议国家将机器人实验室纳入到初中教学仪器的配备目录中,统一为初中教学配备机器人套件,从而便于信息技术的开展。

1.2 教学水平

由于“机器人+”项目活动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涉及了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知识,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这些领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较强的机器人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才能促使“机器人”项目活动得以顺利实施。

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机器人+”项目教学的策略

2.1 知识技能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是构建“机器人+”项目活动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环节,是为后续教学做好知识储备。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操作技能,才能在“机器人+”项目活动中更好的将他们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在知识技能学习阶段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讲授新知和技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端科技产品,初中生对于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更希望能够亲自操控这种高大上的信息化产品。为此,教师在讲授新知和技能时,可以充分利用机器人设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硬件”一课时,当笔者以笔记本、台式机等设备举例进行讲解时,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而当我拿出一个智能机器人时,学生一下子就变得兴趣盎然,课堂氛围也变得异常活跃,于是我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集中,在学生中间边讲解边操作,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相比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2.2 模仿活动:模仿操作练习,强化知识技能

模仿活动是“机器人+”项目活动教学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对前提知识与技能的强化,更是让学生通过项目模仿过程中探究其中所蕴含的信息技术,并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并获得创造性项目的灵感。

2.2.1 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机器人+”模仿型项目活动

在该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项目活动,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充分的融入到“机器人+”项目活动中,并为学生提供所要模仿项目的资料及详细的操作流程,包括机器人项目的搭建、器件的连接、程序的设计等,在资料发放后,教师针对项目活动中的关键要素及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明确分工、安排进度,进行模仿操作,其中,教师进行巡视,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难题,给予一定的点拨或帮助,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模仿活动。

2.2.2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模仿型项目实践

学生活动主要以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模仿性项目实践。学生首先需要认真研读资料,了解机器人+项目的意义及所需要实现的任务目标,然后根据小组成员各自优势进行明确分工,整个小组各司其职、共同探讨,在一次次尝试过程中,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加深化,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寻求教师帮助,从而确保能够顺利的完成整个项目模仿实践活动。

2.3 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运用

创造活动是将“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环节,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迁移运用的关键阶段。学生通过模仿型项目活动,已经正握了一定的机器人操作技能,因此,在创造活动中,教师通过设计主题项目活动,布置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创造型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并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笔者设计了手势感应LED灯项目活动,并且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和Leap Motion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掌握手势控制LED灯编程与操作的基础上,探索用LeapMotion控制LED灯实现其他功能的创意项目。

综上所述,将“机器人+”项目活动引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中,是对多学科、多领域课程知識的整合与优化,也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必然趋势。机器人教育作为我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是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普及与传递,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机器人、对科学的学习态度,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倾向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因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为契机,不断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有效构建基于“机器人+”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的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创设良好条件,进而促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维明.信息技术课程引入机器人载体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1):57-58.

[2] 常伟.机器人课程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以3D仿真虚拟机器人应用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84-85.

猜你喜欢

整体素质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整体素质 全面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