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拒马河流域大石窝段文物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

2018-01-07郭雅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3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

郭雅楠

摘 要:拒马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由西向东横断太行山脉,又流经太行山和燕山之间的狭长平原,成为东西南北各种文化交汇之地,沿岸分布着相当多的古遗址。大石窝镇地处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不仅是拒马河出山后南、北拒马河流经的区域,也是拒马河流域古代文明遗址、遗存最为集中的区域。开展大石窝段遗址文物调查与研究工作,对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和遗址的保护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拒马河;文物遗址;保存现状;保护利用

拒马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沿岸分布着相当多的古遗址。大石窝镇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与河北省交界,地处拒马河冲积平原地带,有着优良稳定的自然生态条件,几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活。这里不仅是拒马河出山后南、北拒马河流经的区域,也是拒马河流域古代文明遗址、遗存最为集中的区域,重要文物包括先秦古遗址镇江营遗址、塔照遗址、蔡庄土城遗址和辽代照塔、明代镇江塔以及近现代文物拒马河吊桥。

2016年,大石窝镇启动几处遗址的保护规划工作,期间分几次对现场进行了调研,并对镇江营遗址和蔡庄土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笔者有幸参与其中①。几处遗址是研究拒马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例证,也是北京“西山文化带”中重要的考古文化遗址,开展其调查与研究工作,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文物现状

1959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做文物调查时发现了镇江营遗址、塔照遗址与蔡庄土城遗址[1]。198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这一地区再次进行考古调查[2],并于同年开始对镇江营与塔照遗址进行发掘[3]。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几处遗址进行了复查与登记。对比之前的调查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的保存情况已有所变化。

1.1 镇江营遗址

镇江营遗址位于北拒马河西岸镇江营村东北的一处高台上,是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遗址所处台地高出河床10米,1986年调查时,其平面近似椭圆形,南北长约220米,东西宽约14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遗址中心部分由于过去采石形成一道沟。考古发掘后由于农民盖房、继续采石等原因,台地的面积不断减少。目前镇江营遗址的面积已缩小至9000余平方米。遗址南面现为果园,北面种有杨树,西侧被水泥铺装道路占压。

1.2 塔照地下文物埋藏区

塔照遗址位于北拒马河东岸塔照村南约300米台地上,原与镇江营遗址为一体,拒马河历史上改道后将其打断。考古发掘后由于破坏,遗址的地上遗存已不复存在。现存地下文物埋藏区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遗址地上大部分为果林和耕地。

1.3 蔡庄土城遗址

蔡庄土城遗址位于南拒马河西岸,蔡庄村西南,依当时地势而建,呈不规则形(图1)。南北向,南宽北窄,长320~360米,宽220~330米,城址以内边为准的面积约为100500平方米,以外边为准的面积约136000平方米,周长约1250米。现存城墙残宽1~28米,厚0.5~2.3米,保存一般。城址南城墙的中西部有一处豁口,宽10米,或为城门。遗址内地层堆积较厚,地表散布红、灰陶片,部分夹砂,并带有纹饰。城址内现地势起伏较大,整体两侧地势高于中部。遗址内有修建的水泥路、水池等建筑物,地面现种植各种树木[4]。

1.4 照塔

照塔位于塔照村东北的金粟山山顶,建于辽代,为八角七级密檐塔,坐北朝南。塔体通高约15米,地上部分由塔基、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组成,推测有地宫。塔基高3.5米,底边长2.2米,由台基和基座构成。台基为素砖砌筑,略宽于基座。基座从下往上分别由两层须弥座和一层仰莲座构成。二层须弥座束腰处局部有壼门,转角有角柱,壼门内有浮雕乐伎。塔身高2.28米,分八面,每面宽1.75米,相间设置假券门和假直棂窗。塔身饰角柱,为六棱形柱,柱面无雕饰,柱上施阑额、仿木砖砌斗栱。塔檐共七层,高约9米,一层檐口雕刻有仿木结构的椽子和飞子,其上六层为叠涩砖檐。塔刹已不存(图2)。

1.5 镇江塔

镇江塔位于镇江营遗址所处台地的东侧,又名和尚塔,建于明代,为覆钵式石塔,坐北朝南。塔体通高13米。塔基为方形须弥座,塔基东侧与西北角部分有修缮。束腰浮雕仰覆莲。塔身为覆钵式,高6.67米,正面开一龛状门,东西南北各雕一尊佛像。镇江塔塔刹于2012年被盗,目前所见塔刹为后期修补,九重相轮,上承宝珠,基本恢复其原有风貌。镇江塔西側有一棵一级古树国槐(图3)。

1.6 拒马河吊桥

拒马河吊桥位于镇江营村东北,横跨北拒马河之上。算上两侧的引桥,长近400米,宽2.55米。桥面所铺木板每块长2.5米、宽0.2米。桥索为油丝绳制成。在镇江营大桥修建前,有简易的漫水桥,但每到雨季拒马河河水涨过桥面,有半年左右时间无法过桥,致使河西六村及河北相邻地区村民无法通行。为解决两岸交通问题,于1974年修建了此人行吊桥。

2 保护与利用

位于拒马河沿岸的大石窝几处遗址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镇江营与塔照遗址文化堆积从新石器早期一直延续到两周,填补了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空白[6],其年代之久远、文化延续性之强,在北京地区首屈一指。遗址出土的土著燕人的形象画像和西周晚期刻字卜骨[7],在北京是第一次发现。蔡庄土城遗址是北京地区现存年代较早的城址,建于战国末期,是研究北京地区早期城市城墙建造技术的重要实例。辽塔与镇江塔是见证佛教在京西传播的历史遗存。拒马河吊桥则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座具有文物身份的吊桥。

几处遗址蕴含了历史、文化、宗教等丰富的信息,融合了当地民众的记忆和情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这些遗址在一段时间内未能受到充分重视,加之乡镇现代建设的发展、周边百姓保护意识不强和拒马河流域的洪涝冲刷等原因,给遗址保护带来了不良影响,急需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关注。

2.1 遗址主体保护

积极保护留存下的遗址遗存,减缓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可能造成的破坏。目前镇江营遗址尚未划定保护区划;蔡庄土城遗址现有的保护保护区划受行政区划关系局限,无法实施全面的保护管理;拒马河吊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需要对这些遗址进行划定或重新划定文物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构成要素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还应整治周围环境,逐步消除对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和干扰的不良因素。

2.2 资料保存

妥善保存各遗址调查、发掘、整理及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图纸、照片和田野工作记录及手记,便于人们研究检索。可利用数字信息获取、数据库建设、数据永久存储等互联网高科技手段,对遗址数据进行整理保存。

2.3 加强研究

相对于几处遗址的文化重要性而言,此前的考古与研究工作还十分有限。镇江营遗址已发掘面积不足整体面积的1/10,并未完全揭示整个遗址的面貌。其他遗址尚未进行过系统的考古工作,仅局限于考古调查。而目前所能见到的研究文献,除考古报告《镇江营与塔照——拒马河流域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及几篇涉及到镇江营遗址文化的研究文章[8-11]外,其余均为介绍性文字[12-13]。因而需要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培养专门人才、建设研究中心、召开学术会议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文化遗存的研究。

2.4 加强宣传

2016年9月23日—12月31日,“燕人始祖 九重圣地——北京镇江营遗址文物展”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展出,展示在镇江营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117件(组),得到了较多的社会关注[14]。以此为借鉴,继续以新闻、展览、学习等形式宣传各遗址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址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2.5 完善保护制度

将几处遗址的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建立健全文化遗址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除区、镇有专门的文保部门以外,与遗址相关的村子也要建立相应的文物保护部门或选定负责人,形成一个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网络。严格依照《文物保护法》等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办事,严厉打击破坏文物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6 整体规划,合理展示

对镇江营遗址和蔡庄土城这类面积较大的遗址,需进行综合性的保护与利用,制订整体规划。一是建设展示中心,可参考遗址公园模式,原址保护,遗址开发,在拒马河两岸选址建设遗址公园;二是建设旅游中心,通过科普类旅游、体验式旅游,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并开发文创产品,增加旅游附加值。

总之,在遗址的保护中,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永续传承和多方受益的原则;在展示利用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文物保护为前提,适度、持续、合理地利用。鉴于几处遗址的重要性与日益严重的破坏,其保护利用还需加快脚步。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文物工作队.文物工作报告[M].[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59.

[2][6][8]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拒马河流域考古调查[J].考古,1989(3).

[3][7]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镇江营与塔照——拒马河流域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4][5]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房山蔡庄土城遗址考古勘探工作报告[M].[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18.

[9]于孝东.镇江营遗址一、二期遗存的分期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边疆考古研究,2006(00).

[10]杨勇.镇江营遗址商周第三、四期遗存陶器分期的再认识[J].华夏考古,2013(1).

[11]魏曙光.北辛文化与镇江营文化的比较研究[J].华夏考古,2013(3).

[12]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地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3]北京市房山区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市房山区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4]李川.鎮江营遗址117件文物亮相周口店[EB/OL].http://wenhua.youth.cn/xwjj/xw/201609/t20160925_8689943.htm,2016-09-24.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
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
德江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苏州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
关于汕头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