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材料作文“另一种鼓点”导写

2018-01-06陈玉驹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鼓点特立独行队列

陈玉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紧跟队列行进的人,大抵是听见了另一种鼓点。任他随听见的乐声前进吧,哪怕这声音轻微而遥远。(梭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题。对于读过《瓦尔登湖》的同学而言,美国作家梭罗不算陌生。读懂梭罗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是写作此文的关键。

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包含两个分句,从前后两个分句的逻辑关系来看,属于“果”与“因”的关系。第二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寻找不同于世俗的人生之路。从梭罗一生的经历和思想主张来看,也确实是如此。构思时,我们应将写作的重点放在第一句话的“因”上面来考虑,即对“另一种鼓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阐述。

“队列”“大抵”“听见”是这则材料的关键词。“队列”一词,我们可以理解成“大多数人的常规言行和思维”;“大抵”虽然有“不确定”之意,但我们要把这种文字上的“不确定”理解成心中的“确定”,才能对“另一种鼓点”做出接近命题者意图的解读,即对“另一种鼓点”的肯定;“听见”是一种召唤,也可以是自我的思考和感悟。“鼓点”带给我们的感受应该是激昂的,因为“鼓点”本身就有催人奋进的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作文中,我们应该首先界定好你所写的“另一种鼓点”是什么,即指向什么;其次,要写出你为什么要向“另一种鼓点”前进,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如何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最后,要简明扼要地写出如何走向“另一种鼓点”以及走向“另一种鼓点”的美好图景。

[佳作一]

追寻不同的声音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黄恬初

钱钟书先生曾经在为《宋诗选注》写序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宋人学唐诗不像唐诗,明人学唐诗像唐诗。”乍一听,这句话像是在称赞明人。其实,不然。宋人学唐诗之所以不像,是因为宋人在自己的诗中加入了新鲜血液,使宋诗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唐诗而独成一脉;而明人学唐诗,则如邯郸学步而不知其路,东施抚胸而不知其因。不过,学唐诗最像的明人,最后却偏偏以白话小说传世,这着实出乎我们的意料。

谁能说趋异不好呢?宋诗不是超越了唐诗!谁又能说趋同一定行呢?明人学唐诗就不行,但是写的白话小说却着实让我们惊讶!由此可见,世人汲汲追求的,未必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一味地跟风模仿,最后只能变成经典之下的二流、三流,甚至十八流。

所以,我觉得,惟有顺从自己的内心,追求不同的声音,执笔画出心中所爱,方能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梭罗说:“不紧跟队列行进的人,大抵是听见了另一种鼓点。任他随听见的乐声前进吧,哪怕这声音轻微而遥远。”确实如此,每一种观点,不管声音多么微弱,不管呼者多么渺小,他们都有据此前进的权利。谁能保证谁的观点绝对的正确呢?

梵高说:“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可是,梵高经常没有自己的面包。梵高在世时,他狂放的画法、热烈的颜色为所有人耻笑,他不得不靠着弟弟的接济度日。吊诡的是,去世后,梵高的每一幅画都被卖至天价。他的出生地荷兰和他的埋骨地法国,都争着把他当做自己的国民。这一切,梵高再也不会知道了。梵高的一生,孤独而伟大,尽管生前困厄,但好歹以自己认可的画家身份走过了一辈子。反观我们,我们是否听从内心的召唤,而不被世俗的声音同化?有些人内心也曾闪过炫目的智慧火花,却与最真的自我擦肩而过,甚为可惜。

可以想象,一个善于格物究理的宋人到了明代,会有怎样的境遇?瀑布飞流而下,未必就一定会有一滴水想与身边的岩壁永久相伴。在拔足狂奔的一群人当中,说不定就会有一个人想回头看看。我想,我们应该为他们保留一隅,让他驻足歇息和随性思考。

每个群体都会有大众和小众,甚至还有特立独行者。那特立独行者,有时候能够站在光里,有时候却被掩埋于最深重的黑暗之中。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只是有时候大多数人恰好选择了走同一条道路,而另外的少数人只是选择一条罕迹的小路走走,如是而已,又有什么关系呢?

《奇葩说》第一季,马薇薇夺冠。这个“女魔头”说:“大家都觉得我很厉害,是因为每一次我都是最后一个选持方,似乎辩什么都无所谓,这一方面因为我是一个专业辩手,另一方面因为我相信:任何一种声音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是的,每一种观点,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权利!让我们追寻不同的声音,说不定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来全不费工夫!

[点评]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的议论文佳作。围绕“追寻不同的声音”的观点,文章按照“提出问题(第3段)→分析问题(第4段至第5段)→解决问题(第6段)”的结构行文,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文末,重申文章观点并指出践行“追寻不同的声音”的愿景,给人以无限的回味。

[佳作二]

向另一种鼓点前进

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许佳希

平凡的生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人们往往因为习惯了她的节奏而不愿做出改变。但是,我以为,这个世界更需要我们聆听另一种鼓点,改变节奏和行事方式,以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实现那挣脱世俗束缚的渴望。

若我們将自己禁锢于一种习以为常的程式之中,那么,我们的思想就有可能被毁灭。唯有听到另一种鼓点,我们方能扬起自我思考的风帆,做出正确的选择。苏东坡亦曾是士大夫群体中的一员,被禁锢于日常的鼓点——仕途的纷争和沉浮中。然而,随其涉世渐广,在饱尝人生苦乐之后,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于是,他选择超脱于官场,终于在山水之间获得了安宁和了悟,心甘情愿地陪田园乞儿玩耍,开启了别样的人生之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到另一种鼓点,能听到的人,其内心必有一种向上的意志。青年时期的尼采,曾把瓦格纳奉为上帝,对其十分崇拜,但当他发现瓦格纳的艺术充斥着虚伪庸俗以后,他毅然决然地远离了瓦格纳。如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宣告的,他宁愿携苍鹰野狗隐匿于白雪之中。正是因为尼采有一种向上的信念,所以他选择了远离庸俗,靠近另一种鼓点。

能听到另一种鼓点的,大多是精神上的叛逆者,所谓“特立独行”是也,然而特立独行者往往并不为人理解。正如写下《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作品的另类作家王小波,其作品在他生前并未产生多大反响,反而在其过世后才掀起一股“王小波热”。还有鲁迅先生,在他辞世后曾泛起的批判、攻击和污蔑之嘈杂声浪,亦让人们感到困惑和悲哀。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这样说:“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认为,特立独行的人们,特立独行的人,他们所听到的另一种鼓点必定只有少数人能听到,他们的内心注定是寂寞的。听到另一种鼓点的人并不需要别人说他是英雄,亦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他本身就是高贵的。

听到另一种鼓点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之中,回到普罗大众之中。林语堂先生曾说:“苏东坡才是百姓之友。”可如今,又有多少文人愿成为百姓之友?所以,听到是一回事,能否选择离开原本紧跟的队列则又是另外一回事。而那些选择走上一条为民生、为大众的孤独之路的人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听到另一种鼓点的人,既要選择离开,获得精神的飞跃,又要选择回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价值。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勇气、智慧、挣脱的渴望之外获得一种对队伍的责任心,才能做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为自己,为大众,为天下。

[点评]

此文融思想性和思辨性于一体。首先,文章于开头处即彰显出追寻另一种鼓点的价值与意义。接着,指出追求高尚的艰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到另一种鼓点;能听到的人,其内心必有一种向上的信念,并以尼采、王小波、鲁迅等人作为佐证,体现出很强的逻辑论证力。文章结尾呼吁“听到另一种鼓点的人,既要选择离开,获得精神的飞跃,又要选择回来”“为自己,为大众,为天下”,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济世情怀。

[佳作三]

让灵魂做决定

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毕云帆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试想,有一天,你正走在行进的队列之中,突然有一道闪电将你击中,使得你颤栗不已——就在这一刻,你突然听见了来自生命深处的另一种鼓点,这鼓点如波涛似岩浆,激昂澎湃……

为了聆听另一种鼓点,你或许会放慢脚步,甚至会驻足停留,你被这鼓点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愉悦和惊喜深深吸引住了。此时,一个重大的选择摆在了你面前——是继续紧跟队列行进,还是另辟一条路径呢?

在这抉择的关键时刻,我想起了明朝思想家李贽。在当时异常顽固强大的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包围下,他写下了《焚书》,反对传统理学,倡导个性自由。其以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崇高的悲悯情怀,推动了思想自由的进程,实在令人钦佩。我还想起了鲁迅,伽利略、马丁·路德·金……古今中外这么多仁人志士,正是因为他们都选择了跟随另一种鼓点,经受住了各种苦难,世人才在他们的指引之下,重新选择了前进的方向。

然而,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认知水平不同,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尽相同。所以,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承受住先贤们在行进路途中所遭受的孤独与痛苦。虽然情有可原,但我总觉得,世人的烦恼,往往在于太过依照既定的规则来行事,亦在于太过迷信世俗所看重的是非、成败、功过、幸与不幸……殊不知,这些固有的规则与认知常常会使我们思想闭塞,听不见那另一种鼓点,或者根本不敢听另一种鼓点。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创造力的莫过于孩子,他们的耳朵还没有被世俗污染——耳垢太厚的人是听不到另一种鼓点的。可现在的孩子们呢?做的事情一样,学的知识一样,思维方式甚至连行为举止也都一样,在如此狭小的没有创造性的空间之中,那些奇妙而又独特的灵感怎么可能会诞生呢?

最值得人们深思的例子,当属干政——这位曾被誉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神童。因为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他在被规划的教育道路上沦为了凡夫俗子,失去了创造性,亦失去了听到另一种鼓点的可能。事实上,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那些改变世界的天才人物,他们不仅各有特色,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点:少年时期他们都是灵魂自由的孩子。我极其羡慕墨西哥人,他们在路途中总会突然停下脚步,等一等他们未跟上的灵魂。可如今,我们走得实在太快,灵魂已无法跟上我们的脚步,道德已经失去了底线,人们追名逐利,迷失了自我。试问,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之下,还有人听到另一种鼓点吗?

当你紧随队列行进时,或许会听见另一种鼓点,引你到溪水边,到田野上去。你可以选择去,也可以选择不去,但你心中一定要常存一面鼓,听一听常被我们忽略的内心深处的声音,因为它会点醒我们:人不是为吃米而活着的,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点评]

此文集历史观察和现实分析为一炉。作者在点明了另一种鼓点的动人之处后,以中外史实为依据,进行了散文化的叙述和评价,剖析了另一种鼓点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使“世人脱离苦难,找到幸福”。紧接着,作者分析了“听不见”“不敢听”的现实原因,表现出非常难得的责任意识和悲悯情怀,提升了文章的内涵和品味。

猜你喜欢

鼓点特立独行队列
特立独行的艳镜
鼓魂
特立独行,看我行(二)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锐与智 成就不套路
缓存淘汰算法研究
雨天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青春的头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