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

2018-01-06唐惠忠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惰性逗号句号

唐惠忠

[引言]

种子只有生长,才能结出更多的种子。

你的目标、梦想和愿望属于你,这是有原因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敦促你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人生。

力求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不是自私,真正的自私是让你巨大的潜能白白浪费掉。

你一直想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用丰富多彩的细节和激情来回答这个问题永远不会为时过晚。

问题的答案是你对生命真正美丽又独特的馈赠。力争最好,永不停息,因为一旦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你就不但提升了自己,还提升了整个世界。

[一号美文]

拒绝句号

文/冯骥才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上千页稿纸的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一杯的喜悦吗?

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进的路。这条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化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的那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地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于神经质的警惕,警觉它、监视它、打击它和超越它。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和保守的对抗。当然……然而,无论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

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赏读]

冯骥才先生的《拒绝句号》是一篇励志散文、哲理散文。篇末的“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展示了作者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和成熟睿智的人生思考。是啊,有一类“句号”意味着“停止”与“终结”、“惰性”与“保守”。这类“句号”无处不在,我们应时刻警惕,咬紧牙关与其斗争、对抗。经历这样的过程,才会让你在不断前进中挑战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文章抒写人生真谛,借助了贴切的比喻(如第六段末句写“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逗号”的含意与“句号”一样耐人咀嚼),以及鲜明的对比(两种“句号”是对比,不同的生活态度更形成比照),其立意富于哲理思辨,其语言通俗而精警——像“想想看,你曾经做过的那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以问句与读者作交流,读来亲切自然又启人深思;“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很善于化抽象为形象;又如“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说得真挚、深切,可谓文因实话实说而动人。通读全文,让我们在無限回味中深刻感受到生命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延续,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

文脉层层深入,也是此文突出的特点。比如文章第二段,在开头肯定“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的“句号”“我也喜欢”的基础上,笔锋一转,顺畅地过渡到“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又如倒数第二段开头,用上“因而”一词,很好地贯通了上下文。

作者提倡“拒绝句号”“消灭句号”,也就是要在人生追求之路、艺术探索之路、事业奋进之路上不断地挑战自足、惰性、保守与安逸等人性弱点,永远保持一种生命的活力和奋争、超越的勇气。

[二号美文]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文/汪国真

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宜人的西子湖尽在蒙蒙烟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

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

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宫、长城、颐和园,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

几天下来,他们游兴不减,我却感到精神倦怠。每每在他们玩得兴高采烈之际,颇生打道回府之念,只是怕扫了同学兴致,方才一忍再忍,舍命陪君子。

大凡最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蹚平了,也就全觉得兴味索然,诚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时候,尽管脸上还装模作样一副镇定漠然的样子,心中却早已乐得不知姓什么好。最后,毕竟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终于撕下“假面具”,吆喝上三五好友,去学校附近的馆子,结结实实撮了一顿。

及至作品发表多了,那份漠然才“弄假成真”。大概,这也是因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目标跋涉的动力。

在人生中,长久保持这种感觉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

对于这样的人,很容易产生的是“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慨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

应该说,能在一片“景色”中沉湎,在满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能有“景色”可以回味,能有“喝彩”声可以慰藉;但这更是人生的一种不幸,因为这无疑是生命和才智的巨大浪费。

漫漫人生之路,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人类的事业没有顶点。

我想对自己说的是: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是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须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是的,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选自《汪国真精选集》,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2014年11月出版)

[赏读]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是一篇寓理于事、叙与议有机融合的优秀散文。为了阐明“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这一道理,作者巧于铺垫,先追述了三个小故事:其一是“我”游西湖,备感“西湖风光,名不虚传”,而友人以为“见得多了,不足为奇”;其二是外地同学畅游京都,“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而“我”却“觉得兴味索然”,“颇生打道回府之念”;其三是第一次发表作品时心中“乐得不知姓什么好”,而作品发表多了,真的也就“漠然”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小故事都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熨帖自然,其中又都有着鲜明的对比,足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深思。

文章叙得真切,在此基础上所做的阐发则精警而有味(文中“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巧妙地将叙述、议论联结起来)。自“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目标跋涉的动力”以下,作者所发议论的核心意思在于不能沉湎于已取得的成就中自我陶醉、不思进取。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的说理有如下特点:一、善于类比——以“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类比“人类的事业没有顶点”,可谓由浅入深,构思新巧。二、发挥自身作为诗人的优势,以意味隽永的小诗(“我想对自己说的是……”)明志。三、体现辩证思维,比如适度肯定了“能在一片‘景色中沉湎,在满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又如也客观地指出“远方的风景”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如此行文,自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漫漫人生旅途,“人类的事业没有顶点”,我们应大胆地开拓新的领域,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惰性逗号句号
句号失踪记
句号
逗号
惰性知识
知了画句号
句号提意见
逗号里的奥秘
自傲的逗号
惰性,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
惰性与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