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首精致的钢琴小曲
——《开花调》

2018-01-04韩亚嵚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讲师03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音型小曲织体

韩亚嵚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030000)

一首精致的钢琴小曲
——《开花调》

韩亚嵚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030000)

1992年,桑桐先生应邀创作了钢琴套曲《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这些钢琴曲都采用中国各省、各民族的民歌作为素材。第三首《开花调》选用山西省左权县一带流传的《会哥哥》。这首小曲共分五个部分,主要使用变奏的手法创作而成。乐曲的和声配置,将五声纵合性结构与三度叠置结构和弦有机结合。在注重和声色彩化的同时,注意声部横向线条化的进行,体现出声部安排的复调化思维。织体的处理颇具匠心,包括隐伏声部织体、柱形和弦织体、和声音型式织体。全曲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钢琴小曲;开花调;变奏;和声;织体

1992年,上海音乐出版社拟出版一百首钢琴曲,这些钢琴曲均采用中国民歌作为主题。出版社联系多位作曲家,其中就包括桑桐教授。于是,桑桐先生创作了《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包括:1、飞歌;2、抒情曲;3、开花调;4、撒拉令;5、茉莉花;6、牧歌;7、拔根芦柴花;8、小白菜;9、刮地风。这九首钢琴小曲,涉及苗族、达斡尔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四个少数民族民歌,及山西省、江苏省(两首)、河北省、甘肃省等四个不同地域的民歌作为素材。其中,套曲中的第三首《开花调》,采用了流行在山西省左权县一带的民歌“开花调”。“开花调”是当地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短小山歌,因歌词中以自然景观或生活物品为对象起兴“开花”而得名。开花调结构上为上下两句,多以表现爱情为主。

桑桐先生所用的这首“开花调”,曲名为《会哥哥》。其旋律与原曲《会哥哥》稍有不同。

例1:

例2:

上例1由左权县文化馆记录整理;例2为桑桐先生《开花调》中主题。两个版本的谱例在第五、九小节中的徵音相差八度。

一、结构

《开花调》全曲将《会哥哥》主题进行了五次不同的处理,与例1五段歌词相对应。每次处理都保持了原来的旋律及结构,属于严格变奏的手法。

作品的开始,主题在较高音区简单呈示,采用连奏的演奏法,速度Allegro leggiero力度mf。这个一首三句式的乐段,每句四个小节。第一句旋律从主音平稳向下,之后出现向下六度大跳,并级进下行到主音,朴实、直率的性格跃然而出。第二句旋律节奏前长后短,与第一句均等八分的节奏形成对比,旋律围绕宫音上下环绕,停留在主音徵。之后将第二句高八度重复,对乐思进行巩固。三句式乐段重复第二句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手法。民间歌手的演唱大多是即兴演唱,唱完一段后,重复后一句的同时,用来编创下一段的歌词。这一段落表现出情妹与情哥相会时初见面的轻快喜悦的心情。

第一变奏旋律移高八度,左手在高音区配置八分均等节奏和弦。就好像一声深情的询问,柔情似水,而有带着几分嗔怪。重复句高八度重复,力度做p处理,又刻画出情妹对情哥的绵绵爱恋之情。结尾处速度渐慢,用五声音阶下行做过渡,将调性转到五声A徵调式。

第二变奏速度变为Allegretto teneramente力度mf,旋律在中音区呈示。织体为主调和声音型式,音型以小节为单位,开始十六分休止,随后连续切分,与旋律节奏相交错,形成每小节六个均等十六分的律动。和声音型主要为音程形式,与旋律处于八度之内,效果较为丰满。短暂的相聚,很快就又要分别,“今日走了你啥时间来?”重复句移高八度,力度没做变化,追后速度渐慢。连奏的演奏法,稍慢的速度,准确表达出两个有情人依依不舍的场景。

第三变奏,旋律又回到高音区,织体变为四个层次。这一变奏保持了上一变奏的伴奏音型,在主题与音型的下方,又编织出两个声部组成的音型。音型的低音构成一条均等附点四分节奏的简单旋律,音型为八分音符的上行和弦分解。力度f,情深意切,细心嘱咐。结尾用分解和弦向上进行,速度渐快,力度渐强,推出下一段。

第四变奏,力度达到ff,是情妹充满热情的内心表白,情绪达到全曲最高潮。调性转回五声D徵调式。声部保持两个声部:旋律声部变为和弦式进行,伴奏音型与之前两个变奏的音型一脉相承。此变奏的八小节处速度放慢。之后重复句轻快活跃,饱含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自信。结尾由一系列的主和弦向上分解组成,属于补充性结尾。

这首钢琴小曲在结构方面很有特色。作品的五个部分,为主题与四个变奏。然而与典型的变奏曲式又有所不同。桑桐先生将五个部分的调性做了精心的安排:前两部分D徵调式、三、四部分A徵调式;第五部分D徵调式。整体体现出一种三部性的构思。结构图式为:

三个部分中,第一、二部分均为乐段的变化重复,第三部分为乐段。这么看来,这首作品是三部性原则与变奏手法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方式,其曲式结构应为采用变奏手法构成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中部属于移调中部,再现部进行了缩减。可谓是将变奏曲式与单三部曲式有机融合的经典范例。

二、和声

这首作品中,和声的使用突出鲜明的五声风格。和弦的结构除了三度叠置和弦外,大量使用五声纵合性和声。和声的进行则体现出横向线性运动的特点。

1.五声纵合性和声

五声纵合性和声,指五声音阶中任意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音相组合而成。它们往往是非三度叠置的和声。其中包括四、二度叠置而成的“琵琶和弦”。

例3

上例中,第三小节和弦为e-g-a-d,第五小节为a-c-d-g,它们从低到高分别为三度、二度、四度。第七小节和弦为e-ad-g,构成四度叠置结构。第八小节中d-g-a-d属于典型的“琵琶和弦”这些都属于非三度叠置的五声纵合性和声,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风格。

2.三度叠置和声

在大量使用五声性纵合性和声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摒弃三度叠置和弦的使用。只要是色彩或声部进行需要,则灵活使用。

在例3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第一小节使用了宫音上方三度叠置的大三和弦,第四小节使用了包括偏音“变宫”在内的角音上方三度叠置的小三和弦。这些欧洲典型结构的和声与五声纵合性和声相互结合,既突出了民族色彩,又合理的推进了音乐的进行,相得益彰。

3.线性和声

作品在注重各小节和声不同色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横向声部的进行。桑桐先生在和声配置中,并没有刻意注意和弦的低音音型化,而是将和声设计为以二度下行为主的线条化进行。这让我们想起了肖邦《前奏曲》中左手的和声进行。

例4

以线条化进行为主导的和声进行,是一种声部复调化处理的思维。在这样的进行中,和声的功能性有所削弱,色彩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这些手法对于旋律高度发达的中国音乐来说,是十分得当的。

三、织体

虽然这首钢琴小曲篇幅不长,但作品中的织体的安排也颇具匠心。乐曲中主要使用了三种类型的织体:

1.隐伏声部织体

单声部的变奏曲主题,在呈示时一般由某一声部单独演奏。在这首作品中,原先的单声部旋律,桑桐先生将其赋予了二声部的内涵。隐伏二声部的安排,并非机械的按节拍分开,而是注意到各自的旋律性。

例5

2.柱形和弦式织体

主题的第一次变奏时,陪衬声部主要采用与主旋律节奏相同的处理。左手的伴奏为均等八分节奏。见例3。

3.和声音型式织体

主题的第三次变奏,采用了主调和声音型式织体。这种音型强拍为十六分休止后,连续切分。它与旋律整体组合成为均等的十六分节奏的律动。见例4

第四次变奏在保持第三变奏织体的基础上,低声部又增加了另外一个分解和弦式音型。表现力更为丰富。

这首作品的织体,先是比较简单的隐伏声部织体,接着为节奏基本相同的柱形和弦式织体。再后为简单的和声音型式织体、较为复杂的和声音型式织体,最后为音响饱满的和声音型式织体。整体呈现一种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特点。从变奏三开始,弱起的切分节奏音型一直贯穿,使作品的情绪饱满,表现统一。

四、结语

桑桐先生创作《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时,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于创作实践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对于创作技法尤其是和声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对音乐美学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个时候创作的作品,技法更加理性、成熟。这部作品的创作,有桑桐先生对人生的感悟,有对音乐的思考,有着较深的内涵。《开花调》这首作品,结构精巧、和声精美、织体精致,体现出曲作者高超的作曲技术与朴素的审美追求。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必须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

韩亚嵚,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音型小曲织体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我爱记歌词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如梦令·烟雨痴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