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背景下对无锡名人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

2018-01-02陈钰冰王旭鹏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钱钟书故居无锡

陈钰冰 王旭鹏(江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文化强国背景下对无锡名人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

陈钰冰 王旭鹏
(江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各地掀起了城市文化建设的热潮。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名人文化资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城市名片的打造,也有利于国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塑造。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富的名人文化遗存。本文结合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剖析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并对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文化强国;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优秀文化创造者的历史名人,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更是古往今来城市内涵的重要象征。名人文化资源的成功开发能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城市竞争力,塑造国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助于国家打造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上有着良好的先决条件,并已初具规模,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名人文化资源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尽管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厚,但无锡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其他城市的开发经验也无法直接照搬复制。本文以无锡为例,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和城市文化建设的热潮中,深入剖析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并针对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1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概览

所谓名人文化资源通常是指历史自身以及与历史名人有关的一切的物质遗存和文化现象。其中既包括故居、建筑、陵墓这样的实体,也包括学术思想、军事战术、名言佳句这类文化方面的非实体。不难看出,名人文化资源的定义丰富而广泛,并不局限在名人的本身。“名人文化资源”的关键词在于“名人”二字,借用冯思昆博士的定义,“名人”主要是指那些在某一领域中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较大作用,从而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1]。而章采烈先生则认为“名人”指除了对国家、民族、人民起过正面重大历史作用的人物,还应囊括“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起过反面历史作用的人物”[2],诸如奸臣秦桧,可以从反面引导后人。但如今各地的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仍然是多以积极正面的名人形象为主。这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人们潜移默化的文化心理机制有很深的渊源,同时也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很大的关联。

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无锡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革命家,他们对无锡乃至全国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1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特点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除了有一般名人文化资源所具备的特征,还具有以下几点特别之处。

1.1.1相较于古代名人,近现代名人的知名度更大 无锡在近现代的名人被大众熟知,这与无锡本身在近现代的重要作用有关。人们提起无锡,不难想起钱钟书等较为杰出的名人,而古代名人却常被人们所忽视,无锡的古代名人同样是值得发掘的群体。

1.1.2有特殊的工商业群体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中比较特殊的一块,当属工商业界人士。无锡之所以会留下丰富的工商业界的名人文化资源,与其近代历史息息相关。无锡自古以来就是江南漕运中心和商品粮集散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无锡更是成为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1895年,以棉纺织业、缫丝业、面粉加工业为三大支柱的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在无锡兴起[3]。这是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又一大特色。

1.1.3名人多以家族为纽带出现 纵观无锡名人,不少人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这算是无锡名人文化的另一特点。一类是自古以来便立足无锡的名门望族,另一类是因民族工商业发展而诞生的四大家族。

无锡望族开始于两宋,繁荣于明清。其中有胶山李氏(无锡李氏成名始于李绅,近代有实业家李国伟、历史学家李文海等)、湖头钱氏(多为吴越王后裔,主要是钱基博、钱基厚以及钱穆、钱挚一家)、孟里孙氏(共有进士12名,近代有实业家孙鹤卿等)和城中王氏(进士32名,有院士王补宣、王序和王迅、王选兄弟)等。

除了自古以来的名门望族,无锡还诞生了以民族工商业起家的近代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分别是荣氏、唐氏、杨氏和薛氏。 无锡名人以家族为纽带出现的特点,更便于将名人文化资源进行规模性整合,在现有的名人资源开发上加以充分利用。

1.2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

1.2.1无锡特色馆藏资源 无锡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12年,当时的无锡县立图书馆,是国内较早创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它拥有较为系统的文献资源体系,为开展无锡名人研究提供了相对完备的文献保障。该馆现有的近150万册藏书中,有线装古籍30万余本,地方文献2万余册,旧家谱281种592部,涉及姓氏89个,且其中包含如顾宪成、荣德生、荣毅仁、钱钟书、秦邦宪等名人家谱[4]。

1.2.2名人文化交流活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锡的名人学术研究日渐被重视,先后举办过许多历史名人的学术研讨或纪念活动,如“纪念科学家徐寿逝世一百周年学术论坛会”“钱钟书与中国现代学术研讨会”“东林书院重修40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这些学术研讨会围绕特定对象开展多视角、全方位的专题研究和研讨,不仅能在学术层面促进名人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的交流,活跃地方学术氛围,而且能群策群力,在精神层面上挖掘名人的文化内涵和伟大的思想。

1.2.3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是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无锡名人故居密集,已列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旧)居共29处[5],包括钱钟书故居、薛福成故居等。

3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近年来,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大致来看,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3.1 政府统筹规划,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无锡市政府重视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并善于发动社会力量,目前已颇有成效。

2004年1月起,无锡市政府投入百万元专项配套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名人故居修复工作。为名人故居的修复设立专项资金,在江苏省尚属首次。在此计划下,无锡先后修复了阿炳、荣德生、薛南溟等一大批名人故居,逐渐形成了一个政府导向、多方联动、多元投入、有效利用的名人故居保护体制。

此外,无锡市还成立了专门的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研究院,弘扬和传承无锡名人精神。无锡名人文化研究院于2004年年底由市民政局批准成立,挂靠市文化局,现有特约研究员100多人。它主要由退休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和热心家乡名人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自愿组成,日常活动以公益性为主,属于非营利性民间组织。

无锡名人文化研究院三十多年间编写出版无锡名人文化研究书刊50多本。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研究院也在尝试转型,以名人文化研究为立足点,致力于更好地传播名人文化资源。

3.2 宣传力度大,注重二次传播

无锡在名人文化的宣传方面也下了功夫。在顾毓琇纪念馆的进门处,就可免费领取一份关于无锡名人文化的纪念品。纪念品用一个写着“顾毓琇纪念馆开馆纪念”的纸袋装着,里面包括一本关于顾毓琇生平以及顾毓琇纪念馆简介的小册子和两张无锡籍百位名人导览的光盘。

环保牛皮纸的手提袋古色古香,光碟的包装也十分精致。这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是一份十分具有纪念价值的纪念品。同时,将它带回所在地,还能使名人文化资源产生一定的二次传播效果。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拓展了该纪念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3.3 充分挖掘兴趣点,强调互动性

钱钟书故居坐落于无锡市新街巷30号,是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居,其主体建筑为平房两间,后有花园。并设置了“钱钟书卧室”和“钱绳武堂”,设计了相关的陈设。

钱钟书故居除了一般故居应有的完备的展柜和图片文字介绍,还结合了钱钟书是文学巨匠的特点,陈列出了钱钟书生平撰写或者翻译的著作,还特地贴出了列有“钱钟书儿时读过的书”的大幅海报,发挥名人的榜样效应,供参观者学习。故居里的陈设也与时俱进,利用新兴科技、多媒体手段,与传统实物实现完美结合。例如新增加的电子导览仪,方便游客查询和使用,受众的接受效果更好。

此外,钱钟书故居还开展了“好读书钱钟书故居励志行”的专题活动,在钱钟书故居的“后东塾”开辟“好读书”活动专室,其中不仅有青少年互动园地,还有专门的励志墙。

4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建议

客观地看,无锡在名人资源开发上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无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课照组在无锡文人旅游资源地等人流聚集处发放问卷,共收集到问卷118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83%。根据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4.1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1.1大众对名人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 根据问卷中关于无锡名人知名度的问题,呈现出表1的数据特点:

表1 无锡市民对本地名人了解程度调查

从无锡名人的影响力度来看,钱钟书的影响力度最大,所有受访对象均了解其人;像徐霞客、薛福成这样的历史人物和荣德生、荣宗敬这样的近代民族企业家的了解程度较低,分别为69.8%和58.1%,而对革命人物秦邦宪、王若飞的了解程度是最低的,仅有14%。

在随机询问了身边同学对无锡名人的了解之后,发现大部分的同学虽能脱口而出诸如钱钟书等几位重要名人的名字,却对其他普通的名人一概不知。由此可见,在名人文化的宣传中,重点是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度较高的、曾做出较突出贡献的重要名人,而对其他名人通传较少,导致大众知之甚少。

然而,尽管熟知几位重要名人的名字,但大多数人对于他们的生平或成就却不甚了解,要想做一个简单的人物介绍更是难上加难,大众仅仅停留在名人的“名气”表面而忽视了具体的文化内涵。

4.1.2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尽管无锡走在名人文化资源开发的前列,但仍有开发不够完善的情况出现。在实地走访秦邦宪故居的时候,根据手机上地图的指示,本该出现的故居却迟迟没能映入眼帘。秦邦宪故居藏在高楼林立的大厦下,周边也缺少相关的路标指引。这对于自由出行的外地游客而言无疑是一道障碍。除了秦邦宪故居之外,另外诸如钱钟书和薛福成故居也过于“低调”,容易造成无人问津的景象,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有心理落差。此外,在市区设立的荣德生铜像下的英文介绍中,出现了明显的翻译错误和基本的语法错误。这对于名人文化的传播和城市形象的建设都是不利的。

4.1.3市民缺乏宣传意识 众所周知,一座城市的市民若能以本地名人文化资源为荣,自觉承担起保护推广的责任,对于该地的名人文化资源的传播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生活中,不少同学对无锡的名人文化缺少兴致,甚至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专门的学术机构做的事,与自己日常的生活无关。

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无锡市民对本地名人文化资源开发态度调查

从受访对象对“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态度”来看,86%的人认为“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非常肯定对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弘扬传承;11.6%的人“自愿做文化的传承者,传播名人文化”,仅有“2.3%”的人认为“名人与我太远,了不了解无所谓”。可见大多数群众对待以“无锡名人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弘扬宣传”,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却只有一部分人愿意主动承担弘扬文化的责任。

从宣传名人文化资源的主体来看,主张“政府占主导”和“新闻媒体占主导”的比重最大,为34.9%,而主张“民众为主导”和“民间社会团体为主导”的比重较小,分别为16.3%和14%。可见普通民众都仰仗政府和媒体来传播名人文化,如表3所示。

表3 无锡市民对发展名人文化资源的主体归属意见调查

但在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倘若政府大力推动,普通民众却爱搭不理,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如何调动本市市民在宣传名人文化资源方面的积极性,也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政府大力支持,民众积极参与,双方才能起到良性的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推动名人文化资源产业的发展。

4.2 无锡名人文化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针对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开发问题,本文结合前期调研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4.2.1规模性经营,完善名人文化场所的建设 首先,政府应处理好名人文化遗存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修缮修复故居,将以实体存在的名人文化资源纳入政府的规划当中,必要时可以运用制度手段加以保护和传承。其次,应及时排查和更正简介和宣传资料中出现的错误,树立严谨认真的城市形象。

根据问卷调查里针对“故居改造”问题的结果显示,见表4,60.5%的人不支持故居改造,23.3%的人赞同以“读书分享会”的形式来增加故居的韵味,14%的人认可“与游客互动”的形式来宣传故居,只有2.3%的人支持“引进先进的技术”来使故居更加有人气。可见,“故居”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保留其特色,保留其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表4 无锡市民就无锡地区名人故居改造看法调查

名人文化场所也可附带经营咖啡馆、书店,但要契合其氛围。应完善故居周边设施的建设,而非将孤零零难以寻找的故居放置在高楼大厦当中。也可充分利用故居设施,承办相关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为故居带来更多的人气。

4.2.2注重高新技术的运用,构建数字化资源库 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推广名人资源文化也应与时代接轨,注重高新技术的运用,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现代媒体对传播名人文化的力量从表5中也可见一斑。

表5 无锡市民获取无锡名人信息渠道调查

从获取无锡名人的信息渠道的调查数据来看,通过“手机电脑”和“广播电视”媒介的分别占81.4%和37.2%,而通过传统媒介“书籍”和“杂志报纸”的仅占34.9%和27.9%,可见,新型网络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

针对许多人不愿通过参观固定的场所来接受名人文化资源的这一事实,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不失为良策。政府部门可设计专门服务于名人文化资源的网站,做一站式资源汇总,并在网络上按比例缩放建立虚拟的名人故居,强调设计感和互动感,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名人文化的魅力;也可开发针对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手机应用程序(APP),系统地整合无锡名人文化资源。在当今信息时代,甚至可以依托AR技术还原实景,让人回到名人生活的年代进行亲身体验,激发广大参观者的兴趣。

4.2.3细分目标市场,针对不同受众的兴趣点加强宣传推广 在宣传无锡名人文化的过程中,社交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可利用当下流行微信社交工具,建立属于无锡名人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趣味方式展现无锡名人的形象,也可投资拍摄与名人文化题材相关的宣传片、电影以及电视剧等名人文化的一系列衍生产品。但这些措施都应建立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切忌为了经济利益哗众取宠,违背文化建设的初衷。

针对不同受众对象的不同特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学生群体为例,可在其中开展关于无锡名人的主题征文活动,增进学生对无锡名人的了解;也可开放名人故居志愿者工作岗位,鼓励学生参与到故居的管理和日常维护中来。当地电视台也可举办名人的知识竞赛,鼓励孩子们主动地去了解名人文化知识,以达到增进对名人文化了解的目的。

[1] 冯思昆.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极其保护与开发[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3.

[2] 章采烈.论历史名人级差极其效应:中国名人名胜资源的旅游价值[J].旅游学刊,1994(4):44-47.

[3] 姜成勇.无锡市民族工商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北方经济,2008(4):60-61.

[4] 殷洪.从馆藏特色看无锡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前景[J].新世纪图书馆,2009(2):15-17.

[5] 丁美琴.浅析无锡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钱钟书故居为例[J].市场论坛,2013,12(1):79-80.

ThoughtsontheExplorationofCulturalResourcesofCelebritiesinWuxiAgainsttheBackgroundofStrengtheningthePowerofCulture

CHENYubing,WANGXupe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strengthening the power of culture, it is becoming a trend that many Chinese cities are developing their own cultures. Cultural resources of celebriti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it. With a long history, Wuxi owns a great number of cultural resources of celebrities. This paper uses document research,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celebrities in Wuxi and tries to give some practical advice.

Wuxi; cultural resources of celebrities; strengthening the power of culture; thoughts

2017-06-25

陈钰冰(1997— ),女,福建南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化比较;

王旭鹏(1996— ),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化资源开发。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5.003

G 127

A

1671-7880(2017)05-0012-05

责任编辑俞林

猜你喜欢

钱钟书故居无锡
无锡一棉
卫立煌故居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最短的情书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无锡公交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魂兮归来返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