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瘦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意义

2018-01-02曹端荣龚静青王乙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瘦素

曹端荣,龚静青,金 玲,王乙婷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1)

瘦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意义

曹端荣,龚静青,金 玲,王乙婷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1)

目的 研究瘦素(L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翼状胬肉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9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3例。收集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进行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VEGF、Lp、瘦素受体(LpR)染色,观察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HE染色的不同及VEGF、Lp和LpR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相比,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组织切片上皮细胞数目增多,且成熟度增加,排列更加杂乱;上皮组织出现更严重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基底细胞边界更加模糊,且间质中新生血管数目显著增加。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相比,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上皮层和基质层Lp、VEGF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L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Lp和VEGF含量显著增加,但LpR的表达无显著变化,表明Lp和VEGF与翼状胬肉复发存在一定关系。

瘦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表现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向角膜中央生长,可引起角膜散光而致视力下降,严重者会影响眼球运动。翼状胬肉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但复发率较高,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后复发率高达30%~50%[1]。目前,对于翼状胬肉的复发机制尚无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观点认为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反应等使残留的翼状胬肉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导致纤维血管组织形成。角膜表面及结膜下翼状胬肉组织残留是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基础,而巩膜表面的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是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根本原因[2]。瘦素(leptin,LP)是一种脂源性内分泌多肽类激素,有报道称瘦素可以通过内源性血管增生刺激因子间接促进血管生成,起中间作用的内源性因子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血管通透性增高能使血浆蛋白渗出到细胞外基质,有利于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在其中生长[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很强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的能力。两种物质均能够促进术后巩膜表面血管新生,促使翼状胬肉复发[4]。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VEGF和Lp及其受体(Lp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从而为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提供新思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翼状胬肉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38~80岁,平均(63.84±7.29)岁;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40~79岁,平均(68.41±6.81)岁。所有患者翼状胬肉发生部位均位于鼻侧球结膜区,并入侵角膜内2 mm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翼状胬肉发生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的翼状胬肉均长于鼻侧球结膜区,生长方向指向角膜,并入侵角膜达2 mm以上;(2)未合并其他眼科疾病,无眼部外伤;(3)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1)长期使用滴眼液的患者;(2)进行过其他眼部手术的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

1.3 实验方法

所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收集手术中切除的翼状胬肉。(1)取一部分于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进行石蜡切片,制作的切片一部分用于HE染色,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形态的观察。(2)一部分石蜡切片用于VEGF、Lp和LpR染色。具体步骤:进行烤片、脱蜡、水化、洗涤、封闭及抗原修复等,其中,洗涤用PBS,封闭用双氧水,抗原修复用枸橼酸缓冲液。完成上述步骤后用山羊血清封闭20 min,并孵育VEGF的一抗于4℃过夜,然后进行二抗孵育,三抗孵育DAB显色,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VEGF、Lp和LpR的表达情况。

1.4 阅片方法

由同一位病理科医生在未告知其临床资料的前提下使用光学显微镜阅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在10×40高倍镜视野下,Lp及其受体和VEGF表达于细胞胞浆中,呈弥漫性分布。阳性细胞染色从浅黄色至棕褐色。对组织上皮细胞和基质层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评估。上皮细胞的蛋白表达判定标准:(1)着色强度:0分为阴性,1分为弱阳性,2分为中等阳性,3分为强阳性;(2)阳性细胞率:0分为0%,1分为1%~25%,2分为26%~50%,3分为>50%。以两组数值的和评估上皮细胞Lp、LpR蛋白表达水平,而对组织基质层和内皮细胞的评估,则采用半定量的方法:0代表无表达,(+)代表局部表达,(++)代表弥散表达。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运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运用卡方(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复发性翼状胬肉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通过观察HE染色结果发现,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相比,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组织切片上皮细胞数目增多,且成熟度增加,排列更加杂乱;上皮组织出现更严重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基底细胞边界更加模糊,且间质中新生血管数目显著增加。

2.2 两组患者上皮层Lp、LpR及VEGF表达情况比较

与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相比,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上皮层Lp和VEGF表达增加,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但L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上皮层Lp、LpR及VEGF表达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上皮层Lp、LpR及VEGF表达情况比较(s,分)

组别 Lp 4.09±1.08 4.67±1.13 2.008 0.049原发组(n=39)复发组(n=23)t值P值LpR 4.81±1.07 5.03±1.24 0.737 0.464 VEGF 3.98±1.03 4.52±0.97 2.037 0.046

2.3 两组患者基质层Lp、LpR及VEGF表达情况比较

与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相比,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基质层Lp和VEGF表达显著增强(P<0.05),但L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基质层Lp、LpR及VEGF表达情况比较[n(%)]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还无统一定论,一般认为是由于外界刺激导致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发生炎性病变所致,呈三角形生长,翼状胬肉组织生长加速,血管显著扩张,侵犯角膜,严重影响视力。手术切除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但存在易复发的弊端,因此探究其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5]。本研究着重探究Lp及其受体和VEGF在翼状胬肉复发中的作用。

瘦素是一种脂源性内分泌多肽类激素,由肥胖基因编码,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也可以由骨骼肌、胃黏膜、骨和软骨等组织分泌。Lp在血液中呈游离状态,与瘦素结合蛋白结合后,到达中枢和外周,与特异性瘦素受体(Lp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也可在组织局部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Sierra等发现Lp可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生成,且在角膜感染模型中,呈较高的表达状态[6]。也有报道称瘦素受体也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瘦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瘦素受体使其磷酸化而激活信号转录因子STAT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使血管生成[7]。本研究结果发现,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上皮层和基质层中Lp表达显著增加,而LpR表达与原发性翼状胬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Lp的表达与翼状胬肉复发存在一定联系。

VEGF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活性功能的糖蛋白,有很强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在翼状胬肉的上皮细胞和纤维血管组织中均检测到VEGF免疫强荧光,而正常结膜上皮VEGF免疫荧光弱表达[8]。更重要的是,Lp可以促进VEGF表达,并与VEGF发挥协同诱导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提示我们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过程中,Lp和VEGF可能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上皮层和基质层中VEGF表达显著增强,但对VEGF与Lp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并未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新的发现。

综上所述,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Lp和VEGF含量显著增加,但LpR的表达无显著变化,表明Lp和VEGF与翼状胬肉复发存在一定关系。

[1]彭立,谢青.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07-2010.

[2]陈祎祎,杨桂芳.翼状胬肉复发与病理组织变化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30-131.

[3]Cao R,Brakenhielm E,Wahlestedt C,et al.Leptin induces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synergistically stimulates angiogenesis with FGF-2 and VEGF[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1,98(11):6390-6395.

[4]王丽波,李海,巫宇舟,等.VEGF、CD34、Ki-67 和 p21 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197-1202.

[5]曹京源,石金艳,孙艳红,等.翼状胬肉手术复发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6,26(5):317-320.

[6]Sierra Honigmann M R,Nath A K,Murakami C,et al.Biological action of leptin as an angiogenic factor[J].Science,1998,281(5383):1683-1686.

[7]Aleffi S,Petrai I,Bertolani C,et al.Upregu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and proangioenic cytokines by leptin in human hepatic stellate cells[J].Hepatology,2005,42(6):1339-1348.

[8]张月,陈一兵,刘丹,等.VEGF、Ki-67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6,6(1):18-20.

R777.33

B

1671-1246(2018)01-0151-02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社会公益项目(医疗卫生类)“Lp及VEGF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2015005)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瘦素
瘦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瘦素及Foxp3的表达
瘦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