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对比研究

2018-01-02刘丹桂孙香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握拳手背针头

刘丹桂,孙香梅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对比研究

刘丹桂,孙香梅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55)

目的 对比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门诊输液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握拳式穿刺法,研究组采用新穿刺法,即在患者手不握拳、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静脉穿刺。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穿刺时疼痛情况。结果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两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6%(P<0.05);研究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6%(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P<0.05);研究组穿刺时的视觉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握拳式穿刺,手不握拳、自然放松的静脉穿刺法能够有效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手背静脉穿刺;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基础的操作项目,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护患者静脉是提升护理工作效率与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条件[1]。手背静脉是穿刺操作最为频繁的部位,具有活动限制小、暴露部位少等优势。然而,传统手背静脉穿刺要求患者先握拳,之后穿刺、松拳,但握拳后静脉被拉成扁平状,充盈效果不佳,且不易固定,给穿刺带来了一定难度[2]。同时,穿刺时针头扎在紧绷的皮肤上,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松拳时还易因血管回缩而发生针头滑出的情况,导致穿刺失败。为改善手背静脉穿刺效果,我院于2016年1—12月对100例患者分别采用不握拳与握拳两种穿刺方法,现就两种方法的穿刺效果做一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门诊输液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入组标准:(1)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与认知能力;(2)双侧肢体浅感觉正常,无知觉障碍;(3)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对照组:男28例,女22 例;年龄 15~60 岁,平均(38.5±5.3)岁;输液时间 1~7 d,平均(3.2±0.5)d。研究组:男 28例,女 22例;年龄 15~60 岁,平均(38.8±5.2)岁;输液时间 1~7 d,平均(3.5±0.8)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输液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握拳式静脉穿刺。护士准备7号输液针头及常规用物,嘱患者体位随意,选血管,扎止血带,常规0.2%安尔碘消毒待干,嘱患者握拳绷紧皮肤,进针,见回血后平行推进针头少许,松止血带,患者松拳,松调节器,输液贴固定针柄。(2)研究组采用新穿刺法,即手不握拳、自然放松式操作。选择7号输液针头及常规输液用物,嘱患者体位随意,肢体放松,选择手背血管,扎止血带,常规0.2%安尔碘消毒待干,操作者左手拇指拉直固定患者静脉一端,将患者五指握在手中,选择穿刺点穿刺,见回血后沿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少许,松止血带,松调节器,输液贴固定针柄。

1.3 观察指标

(1)一次穿刺成功率、两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静滴通畅,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视为穿刺成功[3];穿刺局部青紫、无回血且无药液滴注,回血但局部液体外渗均视为穿刺失败。(2)穿刺不良反应,包括液体外渗、血管周围淤血、静脉炎、针头阻塞致皮下青紫。(3)自拟手背静脉穿刺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本次穿刺操作的满意度。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4)视觉评分量表(VAS)。评价两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评分越高说明越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与分析,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两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6%(P<0.05),具体见表 1。

表1 两组穿刺情况比较[n(%)]

2.2 两组穿刺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6%(P<0.05),具体见表 2。

表2 两组穿刺不良反应比较(n)

2.3 两组患者穿刺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穿刺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穿刺操作的态度(n)

2.4 两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情况比较

研究组VAS评分为(2.00±0.22)分,对照组为(3.02±0.52)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3.856,P<0.05)。

3 讨论

手背静脉穿刺属于基础护理操作,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何稳、准、好、快地将药物通过手背静脉输入患者体内,是护理人员不断探寻的问题[4]。传统手背静脉穿刺法因患者紧握拳头,使得皮肤处于紧绷状态,导致血管在压力作用下变瘪,针头刺入血管后无明显落空感,极易导致穿刺失败[5]。同时,多数患者在面对手背静脉穿刺时会有紧张感与恐惧感,而传统握拳式穿刺法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这种紧张心理,增加了进针阻力与穿刺难度。此外,握拳后松拳会使血管移动、针头脱出,最终导致穿刺失败。

有研究指出,不握拳穿刺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感与恐惧感,且避免手背皮肤变紧、血管变瘪,保证穿刺效果[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两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6%(P<0.05);研究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6%(P<0.05)。可见,新穿刺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穿刺法因握拳导致的指关节高于穿刺点的问题,使穿刺操作更安全。研究组患者对本次穿刺操作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P<0.05),且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背皮肤由皮下组织、真皮与表皮组成,皮肤血管分布在皮下组织与真皮层,其中上浅静脉在皮下组织中最多,而皮肤痛觉纤维主要分布于表皮,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手背约有100~200个痛点,25个触点,所以表皮对疼痛十分敏感[7]。采用新穿刺法操作时,患者不握拳,手背静脉未受到皮肤绷紧的限制,不仅利于穿刺,同时减少了对皮下神经末梢、组织的刺激,以及对肌纤维的损伤与牵拉,减轻了疼痛程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新穿刺法中自然放松手部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进一步提高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8]。

总之,相较于传统握拳式穿刺,手不握拳、自然放松的新穿刺法能够有效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不良反应,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1]孙雪琴,何续逊,严文跃,等.肿瘤内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与消毒液关系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1):111-113.

[2]李春蕾.不握拳法在高热高龄患者手背静脉穿刺中的优越性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9(1):136-137.

[3]蔡小玲.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在儿科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4):128-129.

[4]钟月明,陈慧,张柳华,等.新生儿疼痛评估在外周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6(21):2219-2221.

[5]沈雪萍.两种不同方法留置针引起成人静脉炎的对比[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9(10):131-133.

[6]黄惠民,鲍同柱,陈垦,等.烧伤早期两种大隐静脉置管效果的比较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9):111-112.

[7]杨远玲.大角度冲击式浅静脉穿刺术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29(11):135-137.

[8]周涛,唐甜甜,李云涛,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两种不同植入方式对比研究(附 2897 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7):753-755.

G424.4

B

1671-1246(2018)01-0084-02

猜你喜欢

握拳手背针头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走路握拳头脑健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小兔上学
经常握拳 延年益寿
经常握拳 可以提神
洗手歌……
手脚冰凉按阳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