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情境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02钟雪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法实验组

钟雪兰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 新兴 527400)

浅析情境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钟雪兰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 新兴 527400)

目的 将情境式教学法引入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探讨其在提高中职护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校2014级两个三年制护理中专班为研究对象,甲班56人为实验组,采用情境式教学法;乙班5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情境式教学法可以全面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护生综合素质,拉近课堂与临床的距离。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情境式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护生实践能力,还要注意操作习惯、临床应变能力等的培养,只有这样,护生才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传统实践教学方法使护生缺少思考及与教师探讨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此,笔者在全日制中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引入情境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014级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两个班为研究对象,甲班56人为实验组,采用情境式教学法;乙班5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均为女生,按入学顺序随机分班,所以性别、学习成绩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使用的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由同一教师按同一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进行授课,教学内容同步。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1]。教师提前准备好实践器材,上课时先讲解、演示,然后要求护生分组练习,期间教师巡回辅导,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1.2.2 实验组 采用情境式教学法。教师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针对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编制病例。护生模拟临床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并根据具体病例完成整体护理。

1.3 评价方法

1.3.1技能操作考核 实践教学结束后两组统一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考核时护生在铺床法、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和导尿术等实验中抽取一项进行操作,由教务科抽取教研组教师进行监考,任课教师不参加监考。

1.3.2 问卷调查 利用问卷调查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包括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应变思维能力、有助于团队合作、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职业情感8项,各项评分越高表示护生越认可。发放问卷114份,收回11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样本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s,分)

注:P<0.05

组别 人数对照组实验组58 56技能操作考核成绩80.70±5.40 89.50±4.60

2.2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分比较(±s,分)

内容 对照组P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应变思维能力有助于团队合作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职业情感2.95±0.15 2.49±0.93 2.03±0.60 2.12±0.15 2.54±0.35 2.66±0.15 2.56±0.73 3.01±0.44 4.65±0.53 3.42±0.36 3.24±0.26 3.12±0.23 3.16±0.66 3.78±0.75 4.05±0.84 4.15±0.73实验组 t值3.52 5.01 4.23 4.10 3.13 3.28 5.01 3.20<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3 情境式教学法的优势

3.1 激发护生学习兴趣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护生认为情境式教学法更能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情境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护生的情感。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临床工作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吸引护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2]。

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分离,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操作步骤,再到实验室进行操作示范,然后要求护生分组练习,所以护生的学习过程是不连贯的。采用情境式教学法,教师除把相应的护理操作讲解清楚、示范到位外,还依据患者的真实情况设计病例,让护生结合所学的护理操作知识及自己对护理理念的理解,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完成整体护理。这种置身于护理现场、边学边做、亲自体验护理过程的训练,发挥了护生主观能动性,使其获得了以往实践课上得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加了自信心,从而提高了学习质量。

3.2 提高护生综合能力

情境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应激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情境式教学法模拟临床护理情境,课堂上护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主动参与讨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亲身体验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的责任心和爱心,锻炼与患者沟通技巧。同时,护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处理问题能力和应激能力,确立了整体护理理念,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情感。

3.3 培养护生团队精神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传统教学法针对的是每个护生和每项操作,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情境式教学法可以根据每个护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整个角色扮演活动才会顺利实施。另外,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明显提高了护生学习效率,锻炼了写作能力。在情境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护生,充分发挥每个护生的优势、特长,使其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4 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

情境式教学法解决了在仿真模型上操作缺乏真实性问题,使护生置身于临床真实场景,通过扮演患者或护士角色,提前了解未来的工作内容,从而增强自身责任感、服务意识及对护理专业的情感。同时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护生积累了护患沟通和交流经验,并对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增强了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因此,情境式教学法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使护生对未来的工作内容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利于将来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实习,快速适应临床需要。

4 小结

现代护理教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护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护生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培养护生良好的专业态度和职业心理素质。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采用情境式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研究表明,护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和培养了知识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综合素质与护理技能均得到了提高。当然,情境式教学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指导护生编写病例,同时还要具备应变能力,解决各种突发问题,对护生的提问等给予全面的解答。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讨论病例设计,为课堂上的情境模拟活动做好准备[3]。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现实性、生活性问题,且问题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要求护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信息来解答。

总之,将情境式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不仅激发了护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余雪.反思日记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8):358-359.

[2]李雨昕.情境模拟教学法在专升本护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5-116.

[3]邱志军.模拟情境教学法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21):32-33.

G424.1

B

1671-1246(2018)01-0074-02

猜你喜欢

护理学教学法实验组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