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2018-01-01岳祥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感习题小学生

岳祥华

(合肥市园上园小学 安徽合肥 230011)

人们对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感悟的能力即为数感,其主要表现为对数与运算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感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数感进行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教师应充分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利用数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本身就会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较大帮助,而其中对数感的培养可进一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算能力进行加强。数感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可很好地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提升整体的思维能力。第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利用数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增强后,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会更加轻松,随着其解题思路的逐渐清晰,数学信心逐步建立。因为,解决数学问题充足的信心,可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此外,数感的培养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的多元化,也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的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养成学生的数感意识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养成小学生的数感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与自身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会产生较大的兴趣,更有利于教师对其数感意识的培养。知识源于生活,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找出其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解“重量单位的认知”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举出生活中符合重量单位的物品,如以克为单位的硬币和以千克为单位的蔬菜、洗衣液等。让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记下来以“克”与“千克”为单位的物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问,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单位计量物品进行举例说明。此时学生便会针对这一问题踊跃回答,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进行“长度单位”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直尺对课桌、课本进行测量,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10厘米有多长,课本有多长,哪个更长”,使学生可以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感意识。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较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就需要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情境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的数感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进行情境创设,用拟人化的长方形及正方形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切身参与到情境之中,充分调动积极性。

3.习题训练,强化学生的数感

对小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进行数感强化,而加强数感可以通过习题训练的方法。在进行习题训练时,数学教师应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对数感的应用有更直观的感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字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估算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小丽买了18本辅导书,其中6本8元,5本6元,7本10元,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样思维敏捷的学生就会较快答出,剩下的学生经过思考后也能答出。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说出思考方式,给其他同学借鉴,以共同增强数感。教师也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题目类型进行习题训练,例如船只问题、游戏问题等,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培养效果[2]。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极为重要。数感的形成有助于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从“结合生活实际,养成学生数感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感;习题训练,强化学生数感”等方面对小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为小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数感习题小学生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我是小学生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