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写好人物动作的技巧

2018-01-01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彭德怀动作爸爸

王 蓓

(合肥市大通路小学 安徽合肥 2300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年级学生写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生作文从低段到中段这个转折点是完成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的过渡,是个关键点。由童话式的想象作文到描写现实的作文,这是个难点。中段年级学生的写作,必须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写好。

一、课内指导,掌握写好人物动作的方法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阵地是课堂,教师要在课堂上传授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融会贯通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教材,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我针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设计了如下教学:

(一)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上课伊始,我便大胆地从课后练习1切入:“不耐烦”“怒吼”“发火”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哪些句子中,表达了彭德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设置这一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二)联系上下文,精确分析

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进行辨别、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彭德怀不耐烦的原因是什么?怒吼和发火有什么区别?从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汉字的丰富意蕴。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性。

(三)朗读,增强语感

学生通过反复的品读和对比,了解彭德怀情绪变化的原因之后,再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内容,读出彭德怀语气的变化就容易得多。而且,在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敏锐感受力,把理性的分析转化为一种感性的知觉。

(四)推敲、炼字

“纸上得来终觉浅”,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进行实际操作,力求用词准确、传神。

笔者出示一组含有“走”的意思的字,如奔、冲、穿、翻、趟,让学生选择填空,直( )后院、( )过起跑线、( )过芦苇丛、( )过山头、( )过小溪。这些词虽然都含有走的意思,但用法是不一样的。学生在推敲中进行炼字,进一步体会汉字用词的准确性。引领学生在品味这些动词的时候,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确还可以通过动作写出人物的心情。我们要在课堂的主阵地上,一点一点地训练,明确写好人物动作的要求,学会写好人物动作的方法。

二、生活体验,揣摩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

注意观察和积累别人在日常交往中口语交际时的动作、神态、语气及应对策略等。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写作的本领还要在写作的训练中练成。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丰富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激发情感,从而产生写作动机,而集体活动和家务劳动仅靠观察和阅读资料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去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把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细节及活动中的感受写好,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时才能有真情实感。例如:可以举办一次朗读比赛或讲故事比赛、开展“我是家务小能手”活动、玩一次“抢板凳”的游戏,进行一次拔河比赛等。

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动手、动口、动心,能得到充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写起文章,就很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观察生活,练习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

孩子的体验是有限的,可是生活是无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正是学生练习动作描写的最佳素材。老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

如观察家长。家长是同学们观察得最多的人,每一位家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如周佳怡同学这样给大家介绍她的“虫虫”家庭:

我的爸爸堪称“手机虫”!爸爸每天下班,一回家就躺在床上抱着手机玩。妈妈见他斜躺在床上的样子,便会暴跳如雷,接着便会使出她的绝招——“河东狮吼”加“唠叨神功”——“你天天玩手机,下班回到家就玩,不能陪陪我和丫头吗?你是……”最后,爸爸被打败了,只能放下手机,可没过一会儿,也不知手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魔力,爸爸又被手机吸引,拿起手机忘情地玩了起来。唉!我的“手机虫”爸爸,你就不能歇会儿吗?

我的“唠叨虫”妈妈也名副其实!说起我的妈妈,可比爸爸厉害多了。一次,我在写作业时,偷偷看课外书,被妈妈的闪电眼发现了,我暗叫不妙,看来妈妈又要使出她的绝招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生气地大喊:“小多多,你又在写作业时看课外书了,你就不能专心点吗?你就不能把时间安排好吗?你就不能写完作业再看课外书吗?你就不……”老天呀!我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老妈,我错了!这就是我的家。在这个热闹且温暖家庭里,我每天都很快乐!

观察其他劳动者。一些劳动者在工作时的动作比较复杂,如水电工、面点师傅等,我让学生在双休日观察他们的动作,尽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大了些,但学生还是很感兴趣。

无意识地即兴观察。班里经常有一些随机发生的事,这时候,可以组织同学们把它记下来。

让学生把自己在家里、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人物动作写下来,这也成了我每周必须训练的作文主题。

四、写作后修改,巩固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讲的就是文章要修改。贾志敏老师也说:“文章是写出来的,但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例如没有修改的学生作文片段:过了几天,我吸取了血的教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骑车,我现在骑得又快又稳,还和妈妈的电动车赛跑呢!

修改之后:过了几天,我吸取了血的教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骑车,可是,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小伙伴们来“诱惑”我了:这个朝我招招手,那个向我扮扮鬼脸:“卢天宇,快,快过来和我们玩吧,这儿正好缺一个人!”“等一下……”我禁不住他们的“诱惑”,便回了一句,可过了15分钟,20分钟,我还是没有停下来。“你有完没完啊!”他们有点儿生气了,一扭头,走了。我咬了咬牙继续骑车,也不理她们了。我解决了“诱惑”这个难题,正暗自得意时,第二个难题又降临到我的身上——骑不稳。自行车像个调皮的不倒翁晃来晃去,我顿时乱了,一下子撞到了行人的屁股上。学生在修改中,巩固了动作描写的要领。

通过阅读、积累、体验 、观察、修改,学生写好人物的动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彭德怀动作爸爸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