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如何由知识、能力本位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

2017-12-29张英��

考试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张英��

摘 要:生物素养是全人教育,这样培养下的学生,不仅知识丰富,能力突出,最重要的是有尊重生命的道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由单纯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向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就是这篇文章探究的内容。

关键词:知识能力;核心素养;高中生物

现代教学改革的核心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传统的教育我们往往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的掌握,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能力培养。但是这样的教学理念很显然不能适应新型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长效、更有利的保障。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在注重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包括生命意识、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在内的生物核心素养势在必行。

一、 理解生物概念,树立生命观念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物,有生命的东西都叫生物,它们能够呼吸,能够生长,它们有感觉,有喜怒,它们生生不息,世代繁衍,所以,树立生命观念,是学好生物的基础,也是生物学素养的根本。在教学中,从细胞开始,到复杂的生命,到生命的稳态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探究生命的神奇,探究生命平衡和谐的奥妙,并由此产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积极情感,只有在这样理念下的生物教学,才是科学的教学。

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教学中,上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开始,比如学校的操场,教室前的花圃,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且明确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小到可以是一滴水,大到可以是整个地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图解和模型,认识和理解四种生态系统的成分、各自的功能以及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通过构建生物模型的方式明确生物链、生物网等概念。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养成学生辩证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向学生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生态学观念,要敬畏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节课的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生物圈、营养结构、营养级等概念,还有很多的生物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这些概念和知识,让学生们认识到每一个生命在生物世界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些生命不分贵贱,各司其职,共同维护这生物世界的平衡和稳定。这节课有知识,有能力,更有情感态度,这才是生物素养形成的最佳模式。

二、 加强自主学习,培养理性思维

高中生物不是简单生物概念的记忆和积累,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对生物现象的解释和阐述,对生物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审视和论证,都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理性思维和科学审慎的学习态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切不可生硬灌输,更不能一切包办,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养成他们自主思维的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大脑思维的发展,最终形成理性思维的良好学习方式,形成生物学科素养。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问题探讨部分,在阅读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好奇和疑问都指向了一个问题:恐龙复活需要把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以此来表现恐龙的基本特征,可是恐龙的这种基本性状的体现是需要蛋白质的,那么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呢。通过推理引出这节课的中心内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接下来在突破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中,教师播放动画,学生们边观察边回答转录的场所、模板、原料、条件以及碱基配对的原则等相关的知识,在学生们头脑中有了比较直观的、动态的认识以后,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这种静态的生物模型,然后找同学用语言明确表述遗传信息是如何转录的,这样一步步加深学生对转录过程的理解。

关于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就是结合学生前面章节学习的内容简单推理的过程,这样首先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一方面运用动画把抽象、微观的生物知识形象化、宏观化,另一方面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模型,因为学生分析构建模型才是学习生物的根本手段,是生物素养的本质表现。

三、 注重实验探究,进行方法指导

不管是现有的生物科学的结论,还是有待研究的生物学问题,它们都不是科学家凭空杜撰,胡思乱想的结果,它们都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再反复实验,再反复论证,再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除了要记忆这些科学的结论,更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个过程中科学家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方法。

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教学中,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了低倍显微镜的实验操作,所以教师依据学生在初中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经验,总结归纳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际操作。然后,教师把学生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互相协调、互相配合,选择实验材料,保证每个实验材料都有同学选择,比如洋葱鳞片、口腔上皮细胞、细菌等等。在获取口腔上皮细胞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阐述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装片进行轮流观察,每个学生边观察边记录,最后小组内写好实验报告。为了能够清楚地记录细胞种类的大小、形态等等,实验报告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最后教师指导评价,分析各组在实验观察中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这节课是高中生物的开始,内容比较简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细胞的种类等教材上有文字、有图解、有说明,相当的清楚。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记一记、背一背,这样不会影响到学生考试的分数,但是却可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因为死记硬背并不是学习生物的方法,更不能提高生物学的素养。

四、 关注社会生活,提升责任意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饱满的书袋子,然后陈列起来供大家瞻仰。所以,无论什么教学,无论什么学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都是最终的教学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不要把目光仅仅盯在课堂,盯在分数之上,要把目光放开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用他们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才是生物素养的核心所在。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们带着“教材中提出的鲁滨逊到底以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他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这个问题学习能量流动的知识。这样就让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与我们的生活相隔万里的,让学生明白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是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的。有了能量流动的理论知识,教师再结合教材向学生提出:如何确定一个草场到底放养多少牲畜,既能充分利用草场的能量,又不至于使草场因过度放牧而退化,让学生绘制草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这个问题不但能够加深能量流动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生物理性思维,还能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指导现实中的社会生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意义,但是重点不仅仅是记住了能量是如何流动的,也不仅仅是从理论上知道这个能量流动对维持整个地球生态平衡的意义,而是让学生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树立一个“和谐地球家园”的概念,关注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素养的终极归宿。

总之,教学由知识、能力本位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进步,更是社会发展,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遵循生物学科的特点,遵循学生的心智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扎根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晓璇.生物科学史在探究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7(04).

[2]徐飞飞.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7(11).

[3]戴英操.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研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4]蔣智兰.谈形成性评价理念下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06).

[5]罗丽香.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7(Z1).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