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

2017-12-28刘静��

考试周刊 2017年44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探究性学习策略

刘静��

摘要: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变告诉为探究,逐步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让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已成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以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幼儿学的程序,尽可能做到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科学活动;策略

所谓探究,就其本义来说就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辞海》)。教育部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科学活动中逐步建立探究性学习模式呢?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萌发探究欲望

幼儿满脑子都是问题,似乎对每一件事情都很好奇:为什么电话机里能听到人讲话?电筒为什么能发出光亮?为什么天上会下雨,还会打雷?万花筒为什么能看到千百万的花?小鱼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中?弹簧是铁做的,为什么有弹性?……可惜家长们并不是总有时间和能力帮助幼儿弄明白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便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提问,并以此为中心开展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探究技能。

“玩电筒”就是在孩子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而引发产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步步设疑,层层提问,在为幼儿提供丰富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感官进行主动的学习、主动的探索。一开始通过情境设置让幼儿产生电筒为什么会亮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幼儿进行了拆装电筒的操作探索活动,而当电筒装好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刚才亮的电筒现在又不亮了呢?”“为什么桌子上还有些电筒也开不亮呢?”于是又引发了幼儿探究如何装电池,如何想办法使不亮的电筒亮起来的活动。在这种带着寻找答案的欲望,带着问题进行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了电筒是因为里面有电池、电珠、玻璃片、弹簧和开关,而有的电筒不亮,是因为电筒内的电池装反了、电池没电了、电珠没装好、弹簧掉了等原因。

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方法不是告知而是提问。教师所提的问题引导着幼儿思考方向和寻求答案的程序,教师的提问还会决定幼儿需要进行哪种类型的探究。

二、 提供科学环境支持,学习探究技能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究、发现和创新,初步掌握探究技能。如每次到“科学驿站”去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去发现,并自由表述,与同伴和老师交流信息,给幼儿提供充裕的时间,充分发挥他们探究的自主性。例如“水晶宫”这一活动,除了教师准备好投放了大澡盆、记录本、笔、泡沫、塑料玩具、磁铁、纽扣、积木等材料,在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走动,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放入水里,就像一个个科学家在观察、操作、比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幼儿探索积极性高涨,主动性较强。对于孩子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时,老师都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发现自己的能力,增强其信心,促进其探究精神的发展。当然,幼儿是有差异的,探索技能的培养也是很有个性化的,我们要因人而异地进行。

三、 帮助幼儿解决疑难,增强探究能力

如在引导幼儿将各种“商品”固定在不同材料制成的“货架”上时,就可以引导鼓励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商量、一起想办法、一起解决难题,然后再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在引导幼儿拆装万花筒时,又可以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我的万花筒是怎么拆的,你的万花筒又是怎么装好的,你的万花筒出了什么问题,我的万花筒又有什么不对劲。大家通过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了,对万花筒的构造了解也就透彻了;在解决一次性用品对我们人类到底有哪些危害时,我们就可以集中幼儿做燃烧试验及埋土试验,让试验结果来说服幼儿;而在“滴水试验”活动中则可以通过个别做试验,再集体汇总、统计试验结果,最终找到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哪种纸吸水最快等问题的答案。在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始终遵循《纲要》的要求,努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幼儿思想情感的交流,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观察幼儿的探究活动,做好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播强化幼兒的合作探究。

四、 支持幼儿收集材料,实践探究技能

幼儿在自主收集资料、获取信息中获得发展,可以增强探究问题的意识。幼儿在确立探究主题后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在开展“小麦”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原来米磨成的粉叫米粉,麦子磨成的粉叫面粉。而在这之前他们认为米粉就是面粉,面粉就是米粉。于是问题产生了:“哪些东西是用面粉制成的?”“小麦的作用除了用来做面粉之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为了得到比较全面的答案,小朋友们忙开了。他们有的去询问父母,有的去查阅图书,有的请爸爸妈妈带他们到麦田、面粉厂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带来了书籍上复印的资料、电脑里下载的图片,带来了啤酒、味精,带来了麦秆做成的工艺品,带来了在麦田里拍摄的照片等。孩子们想了许多的办法,最后得到的结果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问为什么,有了问题意识,而且自发地寻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已会带着问题寻找资料,而不是对着问题束手无策。

幼儿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实践了自己的探究技能。因此我们应鼓励和支持孩子们在活动中,运用书籍、报刊、杂志、上网、电视、广播、录像、照片、玩具、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去获取信息,并学会有选择地吸纳对探究活动有用的信息,实践自己的探究技能。

我们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幼儿学的程序,尽可能做到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探究性学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