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工程训练中心课程建设

2017-12-26吕汝金魏德强刘建伟廖维奇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工程训练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吕汝金+魏德强+刘建伟+廖维奇

摘要:工程训练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和有机衔接是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应该通过综合性改革和建设来拓展、强化不同实训环节的内容和功能,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工程训练;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216-02

工程训练中心是校内工程基础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其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创新创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1]。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工程训练中心课程体系建设应积极迎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态势,通过综合性改革来拓展和强化不同训练环节的内容和功能,加强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为例)。

一、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技能训练时间短,实操能力不强。在当前各高校高度重视理论教学的情况下,必修理论课和大量的通识、选修课程的开设,极大地压缩了工程训练的学时数。加之工程训练实训项目多,但人机比例不合理,使得学生单机操作时间短,设备的实操能力不强。

2.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训练。实训环节机床操作所占比例较大,而综合性、创新性训练项目的比重较少,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不能有效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3.训练内容不丰富,层次性、系统性不够。囿于工程训练的历史传统、专业、学时数和课程设置等因素,现行的实训内容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时,其训练项目单一化和雷同化、系统性训练不够,甚至仍然过多地遵循老金工实习模式。

4.引导不够、衔接不紧密、效率不高。由于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高校低年级学生有必要被给予一定的兴趣与创新学习规划的引导,避免其盲目性和无方向性。另外,指导老师与学生的衔接、不同层次训练内容与形式的衔接、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衔接,均有待加强。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工训中心课程体系建设[3]

通过综合性改革与建设来拓展和强化各环节的内容与功能,加强各环节的有效衔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建设:

1.模块化工训内容,强化实操能力。以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为例,如表1,传统的金工模式,用时4周结课,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机床实操能力和相关工艺知识。模块化的工程训练内容如表2,按要求选取其中的3个模块进行实训,用时3周完成。两表相较,模块化训练项目每项均较传统模式用时要长,相同训练强度要求能起到强化实操能力的效果,为后续项目的加工制作奠定技能基础。

2.项目驱动,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工程训练伊始即启动分小组,开始项目驱动训练内容,如表3所示。要求在课下每个成员均经思考后提出一项一定功能的结构或产品立意(指导教师可按专业不同,对立意项目的类型与难易程度提出要求),并在小组内相互讨论拓展后在实操轮休时间段找对应指导老师继续讨论、拓展,最终选定小组立项项目。其他后续项目驱动模块基本均为此种训练流程,另外在相应时间节点注重进行阶段性验收考核,强化要求。项目驱动训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3.以项目为主线,系统性训练工程实施能力。从项目的调研选题、立项、设计、工艺制定、加工、制作到调试,从工程管理报告、结构设计报告、工艺设计报告到成本分析报告,紧密的衔接、丰富的训练内容,较系统性地让学生经历了项目的具体实施全过程,起到了对学生基本的工程实施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的目的。

4.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紧密衔接提高效率。学生选取的模块化工程训练内容、学生的自由组队、项目的选取立意等,均以学生为主导,教师积极引导,这些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化了团队合作性与自主学习管理性。另外,学生和指导老师经常交流,团队成员之間经常讨论与分工配合,训练内容环环相扣,各相关因素衔接紧密,从而提高了训练效率。

5.“一个目标、四个报告”,强化考核方式。“一个目标”指实施的项目经过设计、加工、制作与调试获得实物,功能上达到或基本达到设计目标;“四个报告”指前述四个报告撰写合理并完成。“一个目标、四个报告”的验收形式,强化了考核方式,提高了考核要求。

三、教学效果

丰富的教学内容、分层次的教学体系、系统化的训练方法和学生为主导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学生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思维获得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通过项目驱动、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方式,学生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思维也获得了锻炼。通过以项目为主线,系统性地训练了学生掌握工程实施的基本过程,加之通过模块化工程训练内容,强化了实操能力,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获得明显提高。

2.学生经历了系统化的工程基础创新能力训练,为后续的创新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工程基础创新能力训练,使得低年级的学生有兴趣有信心进入第二课堂从事创新活动。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的创新基地及其活动蓬勃发展,在单学科、综合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类赛事诸如“挑战杯”、“互联网+”等全国总决赛中多次获得大奖。2017年学校还入选了教育部“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各高校深入开展,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工程训练课程进行综合性改革,拓展其内容、强化其功能、丰富其内容,建立分层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立敏,杨桂朋,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06):165-167.

[2]石永军,刘峰,等.机械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18-22.

[3]吕汝金,魏德强,等.模块化项目驱动模式下工程训练研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84-186.

猜你喜欢

工程训练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训练成绩评定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