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

2017-12-26王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兼职教师管理

王菊

摘要:兼职教师是卫生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卫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内涵出发,分析目前卫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卫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兼职教师;卫生高职;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015-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兼职教师作为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的连接纽带,在卫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兼职教师是卫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兼职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卫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总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学校内涵发展的提升。

一、卫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内涵

2012年教育部在《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兼职教师是指受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担任特定专业课或者实习指导课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强调高职院校要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兼职能缓解卫生高职院校校内专任教师数量的不足,提高教学团队总体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增强卫生高职院校与行业的紧密联系,传授学生行业职业道德和医学人文精神。

二、卫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来源和类型

《办法》指出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特殊情况下“也可聘请退休人员”,从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技能等方面明确规定了兼职教师的基本资格条件。目前卫生高职院校根据各自专业建设发展需要,聘用的兼职教师主要有专业建设专家、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骨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等类型。

三、卫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兼职教师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卫生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校外兼职老师的参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聘用兼职教师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解决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实践教师数量缺乏问题,并未充分发挥行业兼职教师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潜能。同时作为卫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来源的主体,行业只是为了完成院企合作的任务,也未真正了解兼职教师在卫生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2.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兼职教师不足。卫生高职院校现有的兼职教师参与的主要是对实践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课程的讲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有意愿从事兼职教学工作的人员不多,另外即使愿意从事兼职教学工作,他们大多是行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更多的精力是先完成主岗位的要求,有余力时或满足院企合作时的单位选派完成任务性的才从事卫生高职兼职教学工作。

3.兼职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作为卫生高职院校的行业兼职教师,他们日常工作业务繁忙,学校教学工作时间相对固定,这与他们在工作时间上又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另外教学过程中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准备,也承担着比较大的教学压力,学校对外聘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并未给予肯定,这也是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难以提升的原因[1]。

4.兼职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在卫生高职院校从事兼职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都是毕业于高等医学院校,长期在医疗卫生行业一线工作,教学兼职工作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他们很难抽出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及培训,同学校的学生等沟通甚少,并未真正融入校园教学生活。他们虽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经历,但是缺乏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挥其专业特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有效的建设和管理规范缺乏。由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复杂性,职业院校对兼职教师的聘任、管理和考核还存在诸多困难,影响了兼职教师队伍作用的发挥和人才培养的效果[2]。在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和一些考核的需要,学校主要精力更多的还只是满足数量上的“达到”,并不能从质量上去提高。学校跟兼职教师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兼职教师的身份、职业资格,以及兼职教师的继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3]。虽然政府和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办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难有效实施。

四、加强卫生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1.完善兼职教师的准入及聘任机制。卫生高职院校应明确兼职教师聘请的标准,根据教学实训、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面向社会择优聘任兼职教师,重点选择校外教学基地的管理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教师应通过学校的资格审核、教学试讲、岗前培训等考核环节,方能有机会参加授课工作,考核合格的各类外聘兼职教师进入兼职教师资源库。外聘兼职教师的聘任实行聘期制与考核制相结合,学期调整与学年聘任相结合,适时调整不符合要求的外聘兼职教师与稳定精干外聘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

2.创新规范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院校主动作为,创新机制体制,让企业的能工巧匠愿意来、进得来、留得住,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根本[4]。卫生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制定更多的有别于校内专任教师的符合兼职教师特点的管理制度,为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可成立专门的校外兼职教师管理机构,负责兼职教师的培养、考核和管理工作,推进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兼职教师考评机制,制定具体的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续聘等的重要依据;健全兼职教师激励机制,可根据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给予相应的经济激励,同时对于工作质量高、学生反映好的兼职教师在今后选聘中优先聘用,在相关奖项中给予专项名额,进行奖励;建立人文关怀机制,提供必要的教学用品和工作条件,召开兼职教师座谈会,分享校园教学资源,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3.深化校企人力资源互动共享机制。学校应将兼职教师队伍培养纳入学院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体系中,深化校企人力资源的互动共享机制,同行业深度合作,利用行业兼职教师的实践优势,充分发挥其在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实践等中的作用,提高卫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卫生高职院校可依托校企合作、职教集团等有关平台,进行“岗位互聘”,同行业共同搭建共享型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拓展院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兼职教师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对接专业、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加强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及时调整出资源库。

4.加强兼职教师的培训机制。卫生高职院校可根据工作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组织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育心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教学、实训指导工作的能力。采取“导师互聘”的帮扶机制,聘请院内专任教师作为行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导师”,行业兼职教师作为院内专任教师的“实践导师”,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操作水平。同时加强兼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育教学能力的系统培训,根据兼职教师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类管理。

卫生高职院校是培养卫生相关专业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融知识、技能、态度为一体,具有良好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快速发展的卫生高职教育面临着师资数量的不足、新专业的开设、新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转变等情况。政府、行业、学校等层面应多方努力,加强兼职教师建设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勇.关于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时空,2016,(6):102-103.

[2]劉晓宁.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72-77.

[3]赵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6,(4):55-56.

[4]涂三广.教育政策文本视角下我国职业院校较重教师建设及其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83-87.endprint

猜你喜欢

兼职教师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