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导学案的有效性

2017-12-26顾寒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导学有效性历史

顾寒宇

【摘要】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课程进行改革,而核心在于课堂教学。因此,要想提升课堂有效性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导学案的有效性作为研究点,以《历史与社会》作为研究课程,探究了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就如何提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略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有效性课堂导学怎样的课程才是有效的?有研究者认为,要由专业角度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由导学案开始,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可获得发展。传统教学重视的是当下发展,而现有的教学目的在于“授人于渔”,重视的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

有关教学的有效性定义很多,国内、国外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如美国教育学家提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效果看是否可以持续进行,是否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自由,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如果这些要求均达到,就可以判定为教学具有有效性。

而国内的研究者则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教学时遵守一定客观教学规律,用低投放、高产出的方式,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重要的部分在于课堂的导学。

综合专家的研究,笔者认为课堂有效性,特别是导学的有效性指的是以学生发展作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基础,以此达到并实现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目标意识不清,内容选择及探究盲目

学生学习方法的情感体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形成等均离不开探究的过程,但并非所有教学内容均要课堂探究才可以获得。在教学中,如果每一节课都要融入大量的探究环节会耗时过多,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对地学生来说,就是在浪费时间。比如,在学习有关《鸦片战争》教学时,教师常常在导学部分就要求学生结合地图来分析戰争的全过程。于是学生用时间去整理鸦片战争的进程路线,所耗费了大量时间。而像这样经典的历史事件知识,教师只用通过简单、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即可,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让课堂变得生动。

2.过程形式化,思维未得到培养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很多教师为了表示出自己的新课程观,在课堂上会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导学,如采用小品式、演讲式等等,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设计思路下被动去遵守而已。

例如,在学习《走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专题是:小杜的家乡该怎么办?这里说的是小杜的家乡,原来山也青、水与清,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土地为生。但后来村里发现了矿产,为了开采矿产资源,村里通上路,采了矿。这本是发展经济的好事,但后来发现,河水变了、山也秃了,农作物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村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希望可以把此事解决,于是来了6个人——环保专家、矿厂厂长、矿工、农民、果农、村里长者。教师就以这6个人物为核心,分别让6位同学来扮演,并发表观点、开展讨论……表面上,这节课的导学热热闹闹,实则就是大家看热闹而已,没有实现真正的导学目的。

3.合作无实效性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是新课程下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重要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操作分析,合作学习未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快捷却无法互补优势,无法真正开拓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在导学方面,学生的合作性更是体现不出优势。多数学生未能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学习效率极低,也缺少必要的有效组织。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导学的有效性分析

1.精心设计课堂情景,让导学更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导学方面,更是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情境,用情境引出问题,增加形象的直观,激发兴趣并让背景知识活跃起来,这成为了我们最常用教学手段。

例如,在学习《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时,可以先播放有关中国东部、西部的短片,以此作为情境导入,之后都再融入有关问题:第一,中国的东部、西部自然环境是否有不同?第二,中国的东部、西部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第三,谈一谈你对东部、西部的理解。在你的印象中,两者有何区别?

以这样的导入,将情境性、问题性很好结合,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投入到课堂中,日常规范起学生的学习作兴趣并增加了导学及教学的有效性。

再如,开展《母亲河——黄河》教学时,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江水在穿越崇山峻岭时,有什么特点?以此来启发学生理解多峡谷急流形成的原因。之后再展现提问:沿着三级地势直落而下,那么,黄河中上流的什么资源丰富?学生自然可想到是水利资源。再展开提问,展示“地上河”和滚滚黄泥水的图文情境(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一小段视频),问黄河容易出现什么灾害?“地上河”的成因是什么?等等,以这些问题开展导学,让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活跃。

2.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导学有效性

例如,在《历史与社会》中,我们可以采用添加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非常有限,因此很多知道只是一笔带过,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导学时一定要注意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运用添加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所谓添加式教学,就是把课本之外的东西添加到课堂中,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提升课堂教学非常有效,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如,在学习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时,为了可以加深同学对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介绍一下有关二战的电影,并介绍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如《拯救大兵瑞恩》(背景为诺曼底登陆),让学生先观看电影,通过电影了解有关二战的知识。之后再开展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资料,并且对它们开展适当的整理、归纳,最后选择其他时间开展一些辩论、演讲的比赛。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兴趣极高。

3.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方法

学案导学方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主动学习。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为新课标的要求,这也是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一项重要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可得到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也会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并与他人分享,找到自己的不足,也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

例如,在学习《中国抗日战争》时,需要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分成小组对问题开展讨论,每一个小组得出结论后,由教师总结探究学习的结果,查漏补缺。

当前,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其作用大于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意见得不到重视自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很少针对学生组织发言,只是找一些平时表现较好、比较活泼的学生回答问题,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没有多少锻炼机会。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法,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可表现自我。

四、结语

综上,当前如果提升课堂导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所有教师所重视的热点。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师,也要有责任、参加到有效性的研究中。积极探究新教学法,提升课堂导学有效性,让学生可以真正爱上这一门课。

参考文献:

[1]孔宏伟.新课程改革潮流中历史学科现实教学的新探索[J].科教文汇,2011,(02):104-106.

[2]罗云.浅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有效开展[J].学周刊,2012,(07):113-114.

[3]段占忠.《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6):96-97.

[4]邵文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插图”的有效利用策略与思考[J].科学大众,2016,(05):27-30.

猜你喜欢

导学有效性历史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新历史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