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我国小学融文化建设的思想来源

2017-12-26苗二朝杨晓丽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素养思想

苗二朝+杨晓丽

【摘要】以融文化的内涵为依据,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小学融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详细分析了融文化建设的思想来源。

【关键词】核心素养融文化来源

一、融文化教育思想的来源

“知行合一”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也是现代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思想。关于知和行的关系,在毛泽东《实践论》中也给出了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尤其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基于扎实的知识功底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强调只有知与行的协同融合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创客型人才。

首先,融文化的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他主要强调人道德和思想,意识与行为的合一。

其次,就是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的解释为:在求知方面他提出了以“解放”为手段,其主旨皆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做人方面,陶行知提出“做真善美的活人”的观念,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于社会中涵养一颗向真爱国之赤心。要解放思想,用四通八达的教育培养国家的主人、世界的主人,拥有怀天下的胸怀精神。

对于“知行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为一体。教中有学、学中有做、做中有感悟,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倡导的体验学习和参与性学习的原则。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正如下图关于学生在“做”中获得知识、培养道德途径:

二、小学融文化教育目标的确立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对小学生的教育中有这样一句话:“立德树人要从小学教育抓起,教育小学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从第一个就要系准确、系好,否则,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样意味着小学教育在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的作用。

1.立足与祖国的情怀,培养小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小学生的教育要从民族意识、公民责任的基本担当入手,是小学教育的基点做在起点上,引导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的观念,通过小学生参加每天都举行庄严的升国旗、唱国歌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牢固的国家意识及各民族一致认同的普遍理性价值。这样,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2.立足本国本土文化,注重自身传统道德教育,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坚守自身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这是我們自身文化之根;另一方面吸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所以,加大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和传统道德的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课时,特别是注重向学生灌输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强调在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中渗透儒家伦理道德观。例如,仁、义、礼、智、信、责任感、协作精神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把中国传统文化集成教科书,渗透课堂、渗透学生的灵魂,这样,才能守住我们的文化之魂,才能不忘我们文化之根和文化之本。

3.创新教育和教学方法,注重文化教育和教学效果。通过优化教育和教学途径,使学生树立思辨能力,坚守自己的传统美德,明理明德,融传统文化于自己素养,以礼仪之国屹立于国际社会,实现中国梦。可以使他们达到以下目标:

(1)认清和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选择;

(2)衡量和摒弃思想并对其利弊进行各种选择;

(3)判断各种选择的后果,并对其后做出选择;

(4)认知和判断自己价值观、人身观和世界观;

(5)根据正确的三观,对自己的选择采取争取的行动。

三、结论

融文化的建设是在丰富拓展校园文化,以培养学生如何求知和如何做人为宗旨的理念文化,是对知行合一教育思想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践行文化,更是贯彻中央倡导的传承中华文化工程的必要性,从小学生开始,形成文化自信,加强了文化理念、中国智慧、中国人气度、中华文明的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融文化的建设是学生能力的锻炼,是学生胆量的挑战,是学生自信的寻找,是学生成功地体验,是责任担当的磨练,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9-1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1-25.

[3]段立军.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语数外学习,2014.

[4]申宁.习近平的教育观: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民网,2016-2-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生素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