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品德课实践作业的有效落实

2017-12-26赵丽萍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性品德作业

赵丽萍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为了有效落实小学品德课实践作业,尝试从调查型实践作业、体验型实践作业、情感型实践作业三方面着手,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回味生活。

【关键词】实践作业调查型体验型情感型据调查显示,品德与社会课几乎没有什么作业,即使在公开教学时,虽然老师们把作业设计得非常巧妙,但也是走“形式主义”路线,上完公开课就等于完成任务。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落实小学品德实践性作业,使品德课真正与生活接轨,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调查型实践作业——走进生活,求真求实

调查作业是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和要求,进行有目的调查活动。学生从家庭、社会这两个课堂中探求真理,以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激发高尚的道德情感。品德课总要捕捉生活的影子,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生活的面目。小调查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知周边的人、事、物,从大量的生活信息中感受,从而能与教师、与教材产生思想的共鸣,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调查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开调查会等,在作业的形式上,可以是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但是这些调查活动总是有一定的阻力,如野外调查,家长、学校怕学生不安全,学生不能亲近大自然;社区调查时,家长没有时间相陪,学生自己搭伴,但又怕学生岁数小,担心太多,所以调查总是不能深入。其实这些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现状”。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不仅需要去争取家长乃至社区等社会力量的支持,还要认识到我们不能以理想化的社会环境为基础来设计我们的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在现有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社会调查活动之中。

例如,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时,有两个小调查作业,一个是调查个人、学校、家里的用水情况,一个是调查我国的污染问题概况。第一个调查作业,应该说比较容易,可以采用个人完成的形式。只要学生通过一天的仔细观察,经过自己的实践,以及访问,就能够很好地进行数据的积累,从而把用水情况调查清楚。而第二个调查作业,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了,这就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进行。在小组里,大家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个方面,分别就水污染、矿产枯竭、森林毁坏、大气污染、土壤贫瘠等问题进行调查,这样既减轻了每个人的工作量,又使调查工作落到了实处。为了检验小调查完成的情况,课堂上,先让大家把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报,在汇报交流中同学们都深深感受到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大家纷纷表示要做一个保护环境的人,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同时把调查的表格上交,根据调查表和课堂上的交流,为学生打上相应的等级。

这个调查作业,让学生深入生活,看到了自己生活环境中不足的一面,走进生活,他们的思想成熟了。学生通过完成调查任务,也锻炼了交际能力。小组内交流比较调查结果,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体验型实践作业——感受生活,提升自我

让学生热爱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是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品德与社会》作业应紧紧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从学生生活中入手,让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帮助他们体验生活的美好、生活的快乐,从而让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系列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提升。体验式作业一端连着活动或情境,另一端连着认知与感悟。体验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体验解读的角度不同也就构建了不同的体验作业的范式。

学习六年级下册《生命的突围》这一课,我布置的作业就是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合学校的地震应急演习,让学生切实体验当地震来临时自己该如何逃生。当第一次警报响起时,学生迅速双手抱头,或蹲在桌子底下,或蹲在生命三角——墙角。当第二次警报响起,学生迅速有秩序地进行撤离。这一次演习十分成功,学生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应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体验,也为今后真正面对地震时该如何做打下了基础。

这种体验型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对价值规范、人生观的自我认知得到提升,并且不需要教师来评定等级。由沙丘认为,生命体验教育将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模式,甚至成为教育的有效模式。在孩子们从“足不出户的学科作业”中得到知性理解之外,生命体验活动使他们走进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增加了他们对社会、对自然的了解,通过体验增长了他们的生活阅历,增强了对社会的感受,德育教育的实践操作性大大增加。

三、情感型实践作业——回味生活,学会感恩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态度是人对事物或行为的看法及其在行为上的表现。情感与态度型实践性作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与价值观,促使他们对家庭、社会、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以及浓厚的社会责任意识。情感与态度是从体验中表现出来的,为此在作业的设计中要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与感受,力求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燃烧。

如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后,我布置了课后延伸作业——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于是,学生们选择了双休日的一天,早上亲自上菜场买菜,中午动手煮饭、烧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大部分孩子一直过得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这次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确实难度不小。仅仅是一顿饭,就让许多孩子做得手忙脚乱,许多孩子在日记中都提到“我只是做了一顿饭,就觉得非常累,而爸爸妈妈天天如此,为了让我们多吃点,他们还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他们真的太辛苦了!”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让学生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平时为了照顾他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这种实践作业,让学生对爱父母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从心中滋生蔓延,从而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心灵的体验。这种情感型的实践作业,教师可以通过日记及家校联系等形式进行检验。

生活是道德的根基,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回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系列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提升。

四、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注意点

(1)实践作业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应该多种多样,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2)实践性作业需要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完成,所以不可能每课都设计。它必须按照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其中确实具有实践意义与价值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设计。

(3)实践性作业应注意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与实际能力,选择的内容要结合身边的事物,不求大只求实。它必须立足于学生思想、行为的现有水平,在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能够完成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实效性。

(4)不要让实践性作业成为一句空话,在布置完作业后,老师应该想方设法了解作业的效果,如课堂上的随机调查与呈现、家庭访问、学生日记,等等。教师应视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出相应的等级,这样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完成课后的实践作业。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丽的花儿不能只是在温室里开放,课堂上的道德之蕊只有在生活中绽放,才会喷薄出她醉人的芳香,才能散發出亘古不变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亚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

[2]李传洪.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5,(08).

猜你喜欢

实践性品德作业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茶的君子品德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