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基于理想课堂理念下的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2017-12-26罗宝荣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主体

罗宝荣

【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吸纳发达地区“理想课堂”实验成果,聚焦课堂,研究主体参与式课堂的导学案设计,探索主体参与式教学的新理论、新模型、新评价、新策略,形成了先学后导、分层递进、交流提升的三大模式特点和导学为前奏、展示为阵地、测评为回归的三大课型模块和“预习前测、明确目标、分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标测评”的课堂教学五环节,从而建构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办学品质提升。

【关键词】理想课堂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在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建构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从课堂突围的工作思路,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每班6~7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班级学习的基本活动单元。备课改传统的教案为导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形成了先学后导、分层递进、交流提升的三大模式特点和导学为前奏、展示为阵地、测评为回归的三大课型模块和“预习前测、明确目标、分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标测评”的课堂教学五环节。

一、学案导学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改变备课方式,研发了导学案。首先,将教学流程由原来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改为环节、措施、时间分配和教学(导学、展示、测评)提纲。其次,改变了备课内容。提纲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备设计意图,备预见性问题,备预见性疑难,备追问问题。环节、措施和时间分配主要设计提纲所涉及问题或习题的组织实施过程、学生活动的形式及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这樣的设计抽取了提纲中的设计意图及预见性问题后就是一份完整的学案;再次,强化了备课交流。对课标要求、教材及针对学生实际的重难点的确定,学生活动的组织方式都需要集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因此,在每单元、每课时主备人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补充,完善教案,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最后强调课后反思。

二、以学论教

我们改变课堂评价标准,倡导“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在课堂评价上,重心下移,评价重点由老师转向学生,重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重抓评价结果的落实。用全体学生学得是否投入、主动、热情、有效来考查教师,用小组学生表现是否投入、主动、热情、精彩来考核小组。我们制定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此课堂评价标准将学生置于评价的核心,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科任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用表格、图表等各种形式和方法,对学生和小组的课堂参与的主动性、精彩性进行有效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三、构建模式

改革伊始,我们就确立了先达标、再示范、后建构的工作步骤。要求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活动,科学分组,有效评价,在动态生成中引导学生达成目标。在达标课的基础上,我们每科选取一位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要求学科组精心打磨,以面看点,以知识学习为主线,以学法指导为辅线,以教师引导为暗线,从方向引领的视角改进“专业引领”。其后,我们研读文献,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几个方面探寻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学生中心、活动为主、平等参与的核心教学理念,构建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展示生成的课堂教学三部曲,对模式流程总结为:预习前测、明确目标、分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标测评。提出了导学、展示、测评三大课型的六字要求,依照课型来建立相应的操作步骤与要求,使课堂有章可循。

四、突破模式

我们赞同课改的建模之说,更加主张入模、固模后的出模。为进一步推进课改,不断改进我校“自主导引五环”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朱永新理想课堂建构理论,依照理想课堂的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来参照课堂,进行突破原有模式,突出学科特色,彰显教师自我风格的新一轮课堂再探索。我们举行了一系列的同课异构活动,紧紧围绕“凸显学科特色的自主导引五环参与式”教学模式这一主题,通过同教研组教师“选定同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环节,帮助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初步形成改良后的凸显学科特色和具有自我风格的课堂微观模式。

我们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抓手,深刻的改变了学和教,激活了学生,成就了老师,发展了学校,使学校进入了品质提升良性发展的轨道。学校连续多年获县、市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在贯彻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县、全市的前列,学校面貌一新,已经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的一所乡村名校。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漓江出版社,2014.

[2]孙静.基于教学本体的评课文化转型研究.基础教育课程,2015,(04).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乡愁导学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