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2017-12-26宫晓菁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学音乐课堂教学

宫晓菁

【摘要】伴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看,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如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培养,这就要求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积极心理学内涵、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以及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音乐课堂建议音乐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艺术学科之一,其融入较多生动有趣且带有一定时代感、民族性特点的学习内容,强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且形成良好人文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被高度重视,但如何解决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创造性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等问题,仍困扰大多教师。因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

1.积极心理学内涵与内容

关于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其最早源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著作中,其中提及五个层次需要理论,以自我实现需要为最高层次。而在后期发展中,被赋予其他内涵,如可用于个人心理或精神疾病治疗、丰富充实大众生活、培养非凡才能的人等。从积极心理学内容看,可细化为:①积极情感体验,主要对人类积极情绪体验研究,如主观幸福感;②个人特质,如积极人格、交往技巧、创造性以及个人指挥等;③积极社会组织系统,认为许多积极组织系统构建下,如学校、家庭等,对积极人格的培养可起到明显作用。

2.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其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助于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主要考虑到学生性格不同,如内向、外向性格,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上也表现出一定差异,如对于内向性格学生,教师利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的探究与创造活动中。第二,有助于教师教学热情的增强。正如第斯多惠曾提及“教学的艺术并不局限于传授技能层面,更多体现在唤醒、激励、鼓舞方面。”其充分揭示出教师在具备教学艺术的同时,还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教学过程,从容应对教学与生活中的压力,增强对教学的热情,而该目标便可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实现。此外,区别于大多学科,音乐教学更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整个交流互动强调将音乐作为载体,实现情感交融、情感交流与情感体验,而这一互动交流氛围的营造与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构建内容都相吻合。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1.审美体验问题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多小学在音乐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音乐设备投资等。但从教学实际现状看,仍存在教师照本宣科情况,典型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做板书设计,讲解相关的节拍、旋律等,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演唱或由学生随录音或媒体学唱,而情感、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被完全忽视。这种教学、情感分离情况,将导致音乐教育价值丧失。另外,尽管部分教师认识到审美体验的重要性,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内容,但由于缺少“度”的把握,学生极易完全沉迷在游戏中,导致审美体验培养目標难以实现。

2.创造性发展问题

音乐学科本身融入较多艺术内容,无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方面,都有明显的创造性特点,而这种创造性落实到教学上,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兴趣、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多体现在千篇一律的模仿层面,以模仿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以《拍蚊子》音乐为例,其中涉及拍手掌动作,不同学生在拍手掌节奏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原因在于学生所感受到的音的长短不同,假若教师要求所有学生保持同一节奏,很容易使学生在聆听、动作中出现死记硬背情况,制约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3.社会交往问题

音乐教育功能本身有多样性特征,较为典型的为社会交往能力,这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有所体现,如群体性活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开展,包括集体歌舞表演、合唱以及重唱等。然而从音乐教学实际看,因教学课时限制,大多教师更注重知识、技术的讲解,群体性活动在课堂中开展的频次极少。这种情况下,学生间的互动机会减少,社会交往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建议

1.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

“人声比人言更能感化人”孟子这一观点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可反映出与语言说教方式相比,情感体验更可触动人心。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首先,应从教材内容挖掘更多美的因素。以《在钟表店里》乐曲为例,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创作,为管弦乐曲。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伴奏美、配器美等。这样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中的美学外,更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需在学生自主体验上强化。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体验机会较少。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应保证学生在体验机会上增加。如对于部分涉及乐器的教学,教师需鼓励学生亲自演奏乐器,若条件不允许,可结合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料,使学生体验乐器所传达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提高。

2.创造性发展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发展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能力有一定差异,导致在创造性能发展能力培养上面临较大困难。对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具体体现为:第一,平等对待所有学生。音乐本身作为艺术学科,要求个人有一定的音乐天赋,才可掌握该门技术,但不同学生在音乐天赋上存在差异,所以学习表现也不同,教师应避免对学生有“亲”“远”之分,其很可能造成学生对艺术丧失兴趣。第二,结合不同学生学习特点,给予积极指导与评价。仍以《拍蚊子》为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在课堂内随意走动,由于音乐中每次蚊子声音时间长短不一,拍手掌的节奏也非固定不变,这就导致整个课堂较为混乱。对此情况,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拍手掌节奏情况,对节奏混乱学生,告知其对时值唱段聆听,在此基础上拍节奏,在积极引导评价下,使学生对音长短把握,达到学习目标。

3.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本身有互动性较强特征,包括学生间的活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下所营造的氛围与积极心理学中所强调的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相吻合,要求教师在积极心理学运用下,营造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以《唢呐配喇叭》为例,乐曲旋律较为欢快,教师可采取小组演唱方式,主旋律、唱伴奏音型一、唱伴奏音型二分别由三组学生演唱,第二遍演唱中,主旋律的演唱由第一组与第二组共同完成,而第三遍演唱主旋律由三组学生共同完成。这种合作方式下,学生更注重彼此的配合,而社会交往能力也因此得到培养。

四、结论

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实际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应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与内容,立足于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对学生审美体验能力、创造发展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以此实现学生音乐学科素养与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海峰.生本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尝试[J].学周刊,2016,(13) :183-184.

[2]宋金花.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J].才智,2015,(23) :117.

[3]李敏.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心理学音乐课堂教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