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探析

2017-12-26雷晶靖国平

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力学习能力

雷晶+靖国平

[摘要]学习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发展性素养,它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的有机统一体。具有学习力的人是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重要途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数学课堂文化重建的重心,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转识成智”的必然要求。观照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毅力不够。针对当前困境,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生活原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倡导积极关注,巩固学习毅力,从而构建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50019040引言

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知识信息的迅速更新,对人们的学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思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将学会学习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主要表现在个体应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乐学善学的品质,合理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方法的能力以及在数字化背景下数字学习能力。21世纪学习框架中学习能力也被置于关键的地位。小学阶段是培养个体良好的学习态度、乐学善学的品质的重要时期,因此,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1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内涵分析

学习力内涵丰富,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生命力,是学生的生长动力,是未来社会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它贯穿于个体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有机融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综合能力。

1.1小学数学学习动力的构成要素

小学数学学习力的结构要素是依据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学习力的结构要素、小学数学的特征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进行划分的。学习动力是个体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其中,内在动力源自于个体对知识的需求和兴趣,即“我要学”,外在动力来源于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学习需求,即“要我学”[1]。这两种驱动力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个体的学习起着激励、维持的作用。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学习的需要、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乐趣三个方面。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热爱,发现数学的有用性,欣赏数学之美,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基。学习需要反映的是个体能意识到到数学的有用性,表达着个体主动学习数学的意愿;学习兴趣主要反映的是数学对个体的吸引度,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表达学习数学的欲求,是个体主动的一种状态;学习乐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数学知识习得带来的充实感、享受数学探究带来的愉悦感,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激发个体的学习动力是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爱上数学的基础环节。

1.2小学数学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学习能力是学习力最核心的部分,是指学习主体在不断获取新知、在选择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勤于思考,慧学慧用的能力,解决的是“怎样学习”的问题。

从小学数学知识的构成来看,小学数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2]。运算能力体现学生对数感的理解,是数学学科的基本能力,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基本任务之一。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想象、推演图形的变化规律。有学者提出如果“没有思维的独创性与批判性,就不可能富有成效地进行形象的分解、组合与再创造,当然也不能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批判性思维的提升是提升个体空间想象能力的有力支撑。推理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应用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数学学习能力要求个体能在体验和探究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质疑的能力,将数学变成富有生命力的学科。提升数学的温度,培养个体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1.3小学数学学习毅力的构成要素

学习毅力是学习主体的持久力,是在特定时空环境下形成的学习意志品质,依靠的是个体的自觉控制[1]。小学阶段是个体形成稳定的意志品质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学生坚定的学习毅力的重要阶段,持续稳定的学习态度和坚韧的意志力有助于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提供长久的动力。

坚定的学习毅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确性,即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對每一阶段树立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并自觉去执行;坚韧性,即个体在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如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自制力,能管控自己的言行,进而进行持续的学习,因此培养学习的自制力是培养学习毅力的重要方面。

学习动力是学习力发展的源泉,是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学习能力是学习力发展的核心,对学习动力、学习毅力的培养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学习毅力是学习力发展的保障,三者相互促进,构成了学习力的完整体系。

2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力提升的现实困境小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的态度与习惯为个体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也要求培养有知识、有智慧、会学习、会思考的下一代。因此,小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关涉个体知识的习得、智慧的生成、健全的发展。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力方面遭遇诸多困境:个体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活力;学习能力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毅力不强,学习难以持续等。

2.1学习动力不足呼唤建构回归生活的教学

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为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所设计的内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甚少,缺少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课堂冰冷,缺乏温度;教学生硬,缺少活力。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家长的期待、教师的训诫,是一种外压式的学习,内心难以生发出主动学习的意愿和动力。endprint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长的空间,是双方交流提升的场域。课堂教学改革要冲破封闭、僵化的氛围,激发课堂生命的活力,改变以往外压式的学习动力为内驱式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内生性的学习欲求。审视当前的儿童数学学习,个体被符号化的教学牵引,学习内容脱离儿童的生活经验。数学学习呈现抽象化、空洞化的特征,儿童难以构建具象化、生活化的数学经验。小学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有用性,感悟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鲜活的生活经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应该构建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

2.2学习能力不强需要数学素养的修炼

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及数学符号感悟、表达、运用的一种能力[4]。体现在个体具备发现数学美、主动探究数学规律、表达数学思想的能力。当前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的习得为主,概念、公式的记忆主导着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是被动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模式化的。教学观察、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难以深入课堂,学生在形式化的合作探究活动中难以发现数学美,难以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割裂了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所习得的知识技能限制在单一的学科里,缺乏对其他学科的辐射,知识性的数学教学僭越智慧性的课堂教学,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发展受阻。

小学数学中,除了学习必要的数学概念、公式等显性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内化数学素养。使学生能用数学的视角感知生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除了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之外,在记忆大量公式、符号的基础上,更兼具着发展个体的理性思维、创新潜质的作用。学生辩证看待所处情境,将知识性的积累转化为智慧性的思维更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是仅仅为了掌握显性的知识与技能,更是在数学探究与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批判质疑的思维能力。

2.3学习毅力不够呼吁“转识成智”

终身学习倡导学习要具有持续性,学习应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意志力发展水平大多处于他律的阶段,对学习目标没有清晰的界定,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往往出现“走神”的现象,学习的耐力不够,难以把凝聚在知识产生过程中的智慧转化成为学习主体的学习力。而真正的学习活动就在于能把握和领悟知识本身的意义,并能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能量——智慧。学习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5]。学习的本质就在于“转识成智”,学习者只有把凝聚在知识中的所有精神成果转化为实践智慧——学习力,知识才能产生多元的价值。

发展个体的数学学习力和积累数学基础知识相比,好比渔和鱼,后者是掌握大量的公式、符号,是知识量的积累;前者是探究公式、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是方法的习得、思维的提升,是质的飞跃。知识是智慧生成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积累后的飞跃。学习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积累的知识转化为数学的思维方法,最终达到智慧的生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是“转识成智”的必然要求。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探究培养具有学习力的人,旨在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素养的个体,培养面向未来的学习者。课堂是学生学习力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1利用生活原型,激发学习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原型,贴近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从创设情境开始,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的意义寓于情境之中,学习情境不是一个无关因素,学生必须通过具体的情境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成为良好情境的创设者[6]。贴近生活经验的情境符合儿童的认知经验,对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抽象的学科,将符号化的知识融入个体的生活体验中,个体能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感受数学学习不再是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可循。数学生活化,增添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具象性,不再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不再是学生枯燥的思维训练。如在进行“数字编码”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教师通过介绍各地邮政编码数位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身份证识别身份的活动,将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引入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意识到数学与每个个体的生活息息相关,呈现数学对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形成“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学习动机。

3.2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其培养主要是在思考、交流、合作、提问、体验、探究、反思等多种学习活动中生成的。主题活动、小组探究式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转变单纯依靠传统的講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知识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借助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2]。个体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主体意识,完善已有的认知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智慧。

在数学学习中,探究以“问题”为导向,在生疑、质疑的过程中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7]。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教学的目的除了解疑答惑之外,其意义还体现在学生能够做到自主生疑质疑,提升个体批判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注重问题的生成,鼓励学生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促进双方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其质疑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摆木棒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去探究如何使每组的木棒数量一致,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移多补少”的原理;再如在“认识人民币”的主题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出示不同价值的商品,引导学生如何用面值不同的人民币买到相应的商品。诸如此类问题活动的设置,学生在体验和探究过程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也被激发出来,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endprint

3.3倡导积极关注,巩固学习毅力

在小学阶段,个体的认知特点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受其认知特点的限制,思维涣散,注意力难以集中,个体的学习毅力难以持久,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态度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尤其重要,首先,引导学生树立乐学善学的理念,在考虑“个体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帮助其制定具体化、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积极落实,例如对数学运算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布置差异性的训练,通过对个体差异性的分析,分别设置不同难度的计算题。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状态及时予以评价,对学生闪现的智慧的火花及时予以肯定,对不同的解题思路、思维方式加以评价及引导,鼓励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个体意识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促进学生生成性的发展。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常态化,进而达到自律的境界。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习的毅力,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进而实现“转识成智”。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了解个体的认知特点、思维习惯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从多视角为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奠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力的生成,使知识与智慧结合,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最终实现健全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晓娟.基于学生学习力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981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知[EB/OL].(20111228)[2017050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489/201404/xxgk_167340.html.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68279.

[4] 王会会.小学数学学习力提升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5] 吴也显,刁培萼.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中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924.

[6] 张景彪.素养教育,以养为道的生命修行[M].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2012:131.

[7] 王永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J].中小学电教,2012(5):59.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学习力学习能力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