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声辚辚

2017-12-21高杨

天涯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推车

“车年代”的车,也真丰繁,脚踏的、烧油的、燃气的、电动的,五颜六色,大大小小,各式各样……车停车跑,车轮滚滚牵动人的绵绵思绪,脑际随即浮现一条长长的车的“生命线”……

车,伴我历经沧桑,遍览春色。

我的童年,正当建国初期。在农村,那时“车”的概念,狭小、单调,无非是独轮俩腿俩把手的小推车,几乎家家有,人们常用来推土推粪推庄稼柴草……小推车,不愧是庄稼人的好帮手!用它做活,比沉重吃力地肩挑肩扛轻松省劲。这是农耕时代农具一个不小的创新!故乡小村二百多户人家,比人推独轮车高级的牛、驴拉的两轮铁脚车只有几辆。我家门前的路直通五里远的县城,逢五排十集日,来来往往的赶集人大多背筐挑担推车赶路,负重而轻快的当属小推车。

小推车,先是木轮,后改胶轮,胶轮比木轮推起来更轻巧畅快,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我家的小推车,早晚和假日有时由我推推轻物外,被父亲使用到了极致,春种秋收夏管冬藏,他常年劳动大半离不开它。秋天父亲用它一趟趟推着雪白的棉花到县城卖给收购站;夏初父亲用它多次推着叶肥条壮的红薯秧到徐水或保定卖给东部平原的农民;冬闲父亲起早贪晚推着它与人合伙贩卖花生米、芝麻糖,还是孩子的我跟着享口腹之美……社会稳定宽松,腿脚勤快耐劳,粮囤饱满,钱袋充裕,家境自然殷实红火。

现在,小推车在故乡已经绝迹,但它功不可没。它一度帮助农家收获丰盈,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小农经济社会,生存空间封闭,交通工具缺乏,人们出行非常不便。我高小毕业时,县城没有照相馆,没有公共汽车,为毕业证贴照片,几个同学相约下午步行五十里天黑赶到保定火车站,在候车室长椅上和衣而卧“借宿”一夜(穷学生住不起店),第二天一早去天华市场照相部照了相,逛逛街,午后又步行五十里傍晚回到家。百里腿脚之累,生来首次品尝。一番劳顿,开了眼界,才晓得优越美好农村不如县城,县城不如省城,再推想天津、北京、上海那些更大的城市必定更豪华繁盛吧。走出乡村,到大城市去求学,去谋生,就成了乡下孩子发奋学习努力追求的美丽的梦。

乡村的落后,首先表现在交通上。那时候走亲访友,赶集上庙,去县城、省城,路近路远全凭两只脚板。当时人口也少,全国仅四亿多。冬春大平原上坦坦荡荡一望无际,村落间辽阔旷远,路上车辆极少,远远近近行人身影清晰生动,背筐挑担的、揽挎包的、空手甩臂的,或单人独自迈步,或两人结伴前往,或多人一伙走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急有缓有快有慢,一律脚下赶行不停。

今天社会现代化、城市化的盛况,那时人们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偶尔村民半开玩笑半向往地念叨一下“共产主义”美景:住的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的是“香肠加面包”“土豆烧牛肉”。如此也叫人垂涎!有人说得更“离奇”:到“共产主义”还不是“成天吃烧饼馃子喝香油”?然而,今天事实是已经家家有电视、电脑,人人有手机。往昔人们艳羡的“住楼房开卧车”等缥缈的“显贵”生活不也变为寻常百姓家的现实?至于“香肠加面包”“土豆烧牛肉”之类,在人们丰盛的舌尖美食里已属平平甚或是“等而下之”了。社会进步是惊人的,现实已经远远超出当年人们想象的“共产主义”水平!而今年轻人没有经过那温饱难得的年代,感觉不到生活巨变带来的幸福;我辈亲历贫困窘迫时光的“过来人”,不忘前后对照,切肤直觉是“两世为人两重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行车,现在已经“落伍”;建国初,它可是稀有贵重之物。那时看见骑自行车的,觉得非常新奇,引得孩子们追着叫:“兔子!兔子!……”他们“少见多怪”,骂骑车人跑得兔子似的快。嫉妒者编出歌谣冲骑车人喊:“洋车子,两头转,中间夹个王八蛋!”国人有嫌贫爱富者,有笑贫恨富者,这歌谣出口不逊,透示出一种“仇富心理”和低劣素质,根源当在社会生态的贫瘠和荒蛮。骂别人不也是骂自己吗?社会总在进步。不久自行车逐渐多起来,骑车习以为常了。不过,一般人家买不起也买不到。我的一个叔叔当了劳模,奖给一辆自行车,“白山”牌沈阳造,虽赶不上天津的“飞鸽”和上海的“永久”,也叫人羡慕。叔叔愿意让我骑。原来怵出远门,有了自行车,不管多远,跷腿上车蹬得轮子飞转,穿小路奔大道,轻轻灵灵乘风飞翔一般,爽快、惬意,顿生闲情逸致边跑边欣赏路上风景,行路劳苦变作旅途享受。

没有交通工具,走远路单靠两脚确是苦事。我求学路上颇有体会。到县城上高小五里走读感觉远;过河念初中八里走读感觉更远;去保定五十多里读高中住校,免除了走读劳累,但每学期开学入校放假回家没有同学搭伴,独自“蹍步”,孤独,寂寞,又逢三年大饥馑,饥肠辘辘,多半晌踽踽而行,走得两脚肿痛浑身乏力,甚感“路漫漫兮”格外遥远。考入大学到津门,深切体味到教授的渊博、图书的丰广,遨游知识海洋的无穷乐趣……可惜“黄金期”学业短短两年,便遭逢“四清”紧连“文革”(完全停课)空耗四年,除却“大串联”奇妙免费乘火车汽车一个月,大学五年假日上街逛劝业场,走“五大道”,游海河,遛水上公园……遍及津门名胜全为脚踏实地徒步……枉有“大学毕业”名号,实则读书寥寥走路迢迢。最好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那时不曾去想(也买不起),认为它离我们“莘莘学子”还“渺远”着呢。

岂料,这“渺远”很快变为现实。

时间如白驹过隙。“漫长”的大学生涯迅速过去,经过部队“再教育”一年多,我和妻子确定了“关系”,一同分配到冀南工作。她留市内中学,我分到远郊小学。七拐八折我们相距二十余里,没有公交车,自行车买不上(贵重物品均要票),不远不近两地分居“唱牛郎织女”,“而立之年”已过尚不能安家……心仪的自行车,梦寐以求的自行车,君大驾何时降临?求人不可得,只得等“机会”。无奈,下班困于简陋至极连院墙也无的村学茅舍,而不能回市内与老婆团聚;待到不劳动的周日急急步行两个多小时去市里和她一道草草吃顿饭聊做“小聚”,之后又急急步行两个多小时返回。光景寂寥,烦恼……好在自恃年轻,自信执教兢兢业业会感动“上帝”,便忘却了艰苦、郁闷。

似是“时运”。一年麦假到公社帮忙编《三夏战报》,公社干部老律子知道了我的“困境”,热情地想法给弄到一张“红旗”自行车票,我如获至宝立刻持票买来。骑车飞驰,“春风得意马蹄疾”,半小时即可回市内(老婆单位给房一间为家)。以后家务繁重,孩子小、老婆累又继而患病……多亏岳母忙碌操持、照料,幸得自行车帮我上下班给时间分担家事度过了重重难关。

可爱的“红旗”牌,我终生不忘!善心的老律子,我终生感激!

教书之路漫漫十八载,自行车助我辗转郊区几个学校以老婆为中心绕动奔波……

离开学校进机关工作,骑车上班只需几分钟。有时下班绕道菜市场购些称心的新鲜果蔬食品,及时满足了家庭餐桌之需……

小小自行车,用途可谓广矣!小小自行车,功劳可谓大矣!

直至退职,不少老人换乘电动车、代步车,我却视自行车如老友,不嫌不厌不离不弃,上街依旧常骑。

现今进入高科技时代,电子化、智能化,且不说动车、高铁、飞机、航天器……单看汽车家族里的小轿车,品牌举不胜举。人们手中有钱,售车公司也多,买辆汽车比当年买辆自行车还容易。可是,买车容易停车难。小区一个地下停车位售价十几万元(还不易买上),比买辆汽车还贵!车多无处停,白天黑夜停在街上,人行道成了停车场,车挨车车挤车,路人须“斗折蛇行”左转右拐方能通过。堵车,已成眼下城市交通的“常态”。高速公路跑起来确实高速,堵起来可也“别致”。近几年春节间随儿子驾车南下旅游有些体会。正常行驶,到服务区吃喝拉撒都方便;遇上堵车又远离服务区,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当今,不论城市还是乡村,路上自行车已经稀少,吸引人的是形形色色的汽车、电动车……载人载物,跑近跑远,难以计数的机动车辆嘶叫,轰鸣,呼啸……条条大道一派前所未有的振兴气象。

车乡展望,小推车、自行车、汽车、电动车……一年年一代代衍化,出新,生生不息。有高科技突飞猛进地带动,谁能想象车未来发展、繁衍的绚爛前景?……千车万辆,车轮滚滚,隐约可闻时代急促的足音,依稀可见时代疾行的身影……

高杨,作家,现居河北邯郸。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雪照》、评论集《喝彩集》等。

猜你喜欢

小推车
小推车之歌
灯笼就是用来显摆的(三首)
脚踏车变小推车
一种运送蓝宝石方砖小推车的设计及使用
吃甘蔗
比比熊逛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