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限而永恒的精神宇宙(外一篇)

2017-12-21洪浩

天涯 2017年6期
关键词:六面体巴别特里

《巴别图书馆》是献给图书馆的高度夸张的漫画,也是关于精神宇宙的充满激情的狂想和礼赞。

长期在图书馆工作并饱览古今无数典籍的博尔赫斯,深刻地领悟到图书馆的本质就是精神的宇宙。以各种语言写成的无数书籍在此汇聚,就像巴别塔一样,组成了一个不可认知的浩瀚的世界。和许多学者一样,作者在年轻时代就置身于这精神的宇宙中,“到处漫游,为的是寻求一本书”。这本书是什么?它就是真理。真理无所不在,它遍布于无数著作之中,所以作者又说自己的寻求“也许是一本目录的目录”。

博尔赫斯把图书馆看作一个宇宙,叙述中,故意混淆了宇宙和图书馆。开篇是这样描述的:“宇宙(别的人把它叫作图书馆)是由一个数目不明确的,也许是无限数的六面体回廊所构成,中央有宽大的通风井,环绕着极为低矮的栏杆。从任何哪一层的六面体,都能看见下面和上面的各层,没有止境。”由此可见,图书馆的构造跟巴别塔几近无异;它也是一座通天塔,由盘旋楼梯,我们可以感知它的无限:“往下,达到无底的深渊;往上,升到遥远的高处。”而从横向上看,它同样是没有边界的,人对其空间的唯一确切认识,是它中央部分的六面体的回廊,和由此形成的六角形的空洞。作者幽默地想到,如果自己死了,被扔出栏杆去,从通风井的中间往下掉落,由于高度是无限的,自己的坟墓将是无底的空气,躯壳深深地坠落下去,被无尽无休的坠落所产生的疾风所腐蚀,所溶化。

类似的反讽式的狂想,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可以说,整篇作品就是由这样的狂想组成的。紧接着,还有这样一个想象:当人心醉神迷的时候,六面体的大厅可能会产生旋转的效果,看起来像是一座圆形的房间;这时候,无数的书将变成一本书脊连在一起的圆形的循环的大书。这样的大书,它内容的浩瀚和神秘,它无始无终的存在,几乎等同于上帝。

博尔赫斯以反讽而温和的语气告诉我们,对比永恒而完美的图书馆,人是不完整的;人可能是恶作剧的造物主偶尔造成的,“而宇宙,以其内涵精美的书架,谜一般的书籍,供巡游者用的无穷尽的楼梯,供闷坐的图书馆员用的厕所,只能是一个神的产物。”只要把人手写的歪歪扭扭的东西与书籍上精致和谐的字母相比较,便能领会到神的东西与人的东西的差距。

由图书馆的构造和属性,又写到了书架和书架上的书。巴别塔的性质也体现在书的内容上,因为书都是费解的,“每一本书的书脊上也有字母;这些字母并不指明或者说明书页中的意思。”“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是性质混乱而且无形”,有的简直就是“字母的迷宫。”“为了得到一句合乎情理的话,或者一个直截了当的注解,需要经过多少无意识的佶屈聱牙,语言上的废话连篇,以及前后不相连贯的文字。”甚至在某些人看来,书籍只是一种属于迷信的东西,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在如此这般的戏谑之中,博尔赫斯有意无意地触及了书的某种本质。是的,书,不就是用很多的文字阐述了很少的一点道理吗?有时候,我们甚至根本不明白一本书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如此浩瀚的宇宙中,自然会有许多神秘的不可理解之物,那就是一些古怪的书。它们需要专家释读,对它们的释读如同对真理的探究,要经过综合分析,要有无数例证。尽管形形色色的书都有,但在这宏大的图书馆,除了复本,却没有两本完全相同的书。这就像人的世界,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也像大自然,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因此,图书馆的宇宙性质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在无限的宇宙面前,人是有幸福感的,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份未触动过的秘密财宝的主人”。人不但有占有宇宙的妄想,还有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可笑之举,每个人都認为图书馆里应该有他的一本书,为他的历史做出辩解,对他的未来做出解释。但这一切是徒劳的,人与他的那本书(即他的表述)之间,存在着永恒的距离。

作者提到了一种信息:一定存在一本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之书,它可以概括所有的书。这是一种崇高的信仰,犹如对待神。然而,它在哪里呢?“有人提出一种退一步的方法:为了找到甲书,先查阅指明甲书所在地的乙书。为了找到乙书,先查阅丙书。就这样查阅下去,一直到无限……”探寻真理的道路,就是这样曲折,迂回,作者于是叹道:

我就是在这样的冒险中浪费和消磨了我的岁月的。

探索真理是艰难的,但它是人的宿命。博尔赫斯认为:在所有的书中,重复是不可避免的,完全的胡言乱语也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摆脱无知、低级趣味,靠的是思想,靠的是“有条不紊的写作”。正是书籍和思想的存在,人的愚昧、人的物质性得到了抑制和降低,而精神得到了升华,于是人成为了唯一具有精神性的动物。人不是神,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有一天会死,但人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死,唯有精神的宇宙保守着人类的秘密,因而它是不朽的:

我相信我提到了自杀,它一年一年地越来越多。也许年老和害怕蒙骗了我,可是我怀疑,人类——这唯一的种族——正在自行消灭,而这个图书馆却会继续存在:光亮、孤单、无限、一动不动,装满着宝贵的书籍,既无用,也不朽,保守着秘密。

于是,对于无限和永恒充满迷恋之情的博尔赫斯,在浩瀚的书籍和寂寞的写作中,终于找到了一生的支持和安慰。文章结尾,他充满感情地说:

我的寂寞,由于有了这样美好的希望,竟然变成了快乐。

注:本篇的所有援引,采用的是王央乐的译本(《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阿莱夫》是一篇神奇的幻想小说,更是一首忧伤、悲哀的诗,作品表达的是宇宙时空的浩瀚和个人一切的有限。

故事是以博尔赫斯的口吻讲述的:他苦苦追求却又得不到的情人贝雅特里齐·维特波死了,她临终前消除不了的痛苦留在了他心上,让他无法解脱,找不到精神出路。此后每年她生日这天,他都去她家探望她的父母、表哥和她的遗像,为的是牢牢记住她,记住自己内心的痛苦。经过十几年的接触,他终于赢得了她表哥卡洛斯·阿亨蒂诺·达内里的信任和好感,二人成了可以畅谈的知己。达内里是个可笑的人,他浅薄而做作,还很自负和自恋。他向博尔赫斯谈起有关现代人的话题,说人们“仿佛在一座城堡的塔楼里,配备有电话、电报、唱机、无线电报机、电影机、幻灯机、词典、时刻表、便览、简报……”因此根本不需要出门旅行。他对博尔赫斯谈到他正在写的长诗《大千世界》,并以开篇诗句表明,自己像希腊人一样“看到了人们的城市、工作、五光十色的时日”等等,而他“记述的航行是在房间里的卧游”。对他的诗,他自以为是的观点,以及他的自鸣得意,博尔赫斯很是不以为然。突然有一天,博尔赫斯知道了他的长诗是怎么写出来的了。原来他抄袭的是整个世界,他的诗句是各种东西的拼凑。而他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他家有一个叫作“阿莱夫”的宝物;通过阿莱夫,他可以看到整个宇宙,看到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

和以往的小说不同,《阿莱夫》写得非常具体和细致,也特别神奇和幽默。阿莱夫是达内里家地下室楼梯上的一个闪亮的小圆球,在它的表面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和宇宙的景象,因此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点”,仿佛“炼丹术士和神秘哲学家们的微观世界”。

在那了不起的时刻,我看到几百万愉快的或者骇人的场面;最使我吃惊的是,所有场面在同一个地点,没有重叠,也不透明,我眼睛看到的事是同时发生的……

……我亲眼看到了那个名字屡屡被人们盗用,但无人正视的秘密的、假设的东西:难以理解的宇宙。

对于阿莱夫中的所见,博尔赫斯做了极其精彩的描写;这是一场混乱的列举,它毫无规律,令人眼花缭乱。小小的阿莱夫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迷宫,盯着它一直看,会使人走火入魔和发疯;它令人眩晕的浩瀚和喧嚣对人类显然是有害的,“它饒不了任何人”。值得一提的是,在阿莱夫中,博尔赫斯还意外地看到了贝雅特里齐写给达内里表哥的猥亵的信,看到了她的怵目的遗骸,这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可以放弃,都是不必太在意的。妖艳和无情是贝雅特里齐的特征,也是所有美人的特征,所以最终,“在岁月悲惨的侵蚀下,我自己也在歪曲和遗忘贝雅特里齐的面貌。”阿莱夫最终与房子一起被毁掉,未免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是的,人不需要看到太多的东西,知道太多的真相对活着不见得有好处。人的生活需要的是乡村的安静,只有安静可以治愈各种各样的精神危机。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和记忆是非常有限和非常可怜的。这样的觉悟让人“无限悲哀”。

由贝雅特里齐这一名字与《神曲》中美丽偶像式人物的名字的完全相同,我们很容易想到《阿莱夫》是对《神曲》的戏仿性简化和缩写。在此,博尔赫斯就是探寻存在意义的但丁,达里内就是那个当向导的诗人维吉尔;地下室可视为地狱的象征,阿莱夫可看作但丁世界观的缩影。作品的主题是深邃的,在其虚拟的后记中,博尔赫斯还列举了传说史上许许多多类似于阿莱夫的神物,诸如指点亚历山大征服东方的镜子,凯·约鲁斯的七倍杯,《一千零一夜》和《仙后》中的镜子,以及开罗阿姆尔清真寺的石柱(“把耳朵贴在石柱上人过不久就宣称听到了宇宙繁忙的声响”)等等。他的意思是想说明:阿莱夫其实无所不在,正如宇宙无所不在。

传说没准儿就是真的,幻想也常常可视为预言。在今天,阿莱夫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谷歌地图。每个在线的人都可以看到它令人惊讶的具体和令人眩晕的浩瀚。

洪浩,作家,现居山东烟台。主要著作有《迷宫制造者——博尔赫斯的小说世界》。

猜你喜欢

六面体巴别特里
丽江青年作家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研讨会
一种特别的寻找现代人“存在”的诗意——评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完美的挣钱计划
托尼·特里韦索诺的梦想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一种适用于任意复杂结构的曲六面体网格生成算法
新型透空式六面体在南汇东滩促淤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六面体网格的水下航行体流体动力分析
从《巴别塔》看“东方主义”的概念及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