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燮”取象表义及字素流变探析
——以李玲璞先生“元点理论”为视点

2017-12-21李义海

殷都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表义段玉裁汉语

李义海

(闽江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108)

李义海

(闽江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108)

以汉字学元点理论为视点,通过对汉字的成字字素、呈现造意及其所表语素义核的综合考察,观照汉字取象发生与记词表义的过程,有望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并把握汉字的成字与表义理据,推进汉字教学的深入开展,破除汉字难学这一伪命题。

汉字;元点理论;字素

一、“”“燮”的字际关系及其因由

二、“”字表义取象的理据研究

㈠字素“辛”的取象与表义

⒈许慎:生长成熟且富有滋味的万物

⒉罗振玉:烛炬

⒊林义光:炊具器底

⒋高鸿缙:疏火棍

⒈许慎、段玉裁

⒉林义光

⒊高鸿缙

⒈字素“辛”非由“炬”形讹变而来

⒉字素“辛”非指炊具器底

⒊字素“辛”不表“棍”义

字素“辛”,前引高鸿缙先生《中国字例》视为疏火棍,李孝定先生《金文诂林读后记》认为:“高鸿缙氏持棍疏火之说,似未安。”(李圃,2003:735)

⒋字素“辛”义当为“食材”

但是,“辛”作为一个独体字时,并没有什么“食材”的意义。可能正是如此,许慎才做出了下面的解释:“辛者,物熟味也。”段玉裁随后做出了如下的注解:“辛下曰:‘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此说从辛之意也。”(段玉裁,1981:487)今按:用汉时的五行学说来解释古汉字取象发生记词表义,显然是不合适的。虽然如此,但“辛”指的是“万物成而熟”且有“味”,却是很有道理的。从情理上讲,这种生长成熟且有滋味的“万物”,作为进入构字阶段的语素,因为意义宽泛或空灵,取象时很难拘于某一事物。

三、李孝定疑议试解

⒈夸饰乐器音声,相当于“龢谐”

铭中“钖”用以描写钟的材质,“燮”“龢”连言,用以夸饰钟声之美,这一点,联系到下例秦公镈铭“龢镈”自然明白。

⒉治理附属顺服小国的理想结果,与“亲附”相近

铭中“柔燮”与“镇靖”对举,“镇”与“柔”是方式或手段,“靖”与“燮”是“镇”“柔”的结果。这里的“靖”,是其宾语的“安静”;与之相应,“燮”也应该是其宾语“百邦”的“悦服”。因之,此处的“燮”,当理解为“(心)悦(诚)服”。

⒊治理周边小国的策略,相当于“怀柔”

若“狄”读为“逖”,训为“远”,“克狄淮夷”则意为“打败淮夷并迫其远逃”。在铭文所载内容这一背景下,昔日淮夷蹂躏下的“繁汤”受作器人“抑燮”亦即治理。鉴于当时的“抑”“燮”联袂尚属罕见的实际,就汉语词汇通例而言,铭中的“抑燮”应该视为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或者是为补足音节而采用“连及”之法而涉入铭文的一个偏义复词。设若前者成立,则“燮”当训为“怀柔”;设若后者成立,则“抑燮”所表意义在于“燮”,也当解为“怀柔”——因为强大的淮夷都被曾国打败远逃了,淮夷昔日统治的“繁汤”自然在武力上不是对手,如此还要“抑”制“繁汤”,实在不可理解。

“燮”在两周金文中的三种意义条陈之后,让我们回到李孝定先生所提的疑问上来:为什么“燮”字有“和”与“熟”两个不同的意义。

钟(鐘)这种打击乐器铸成之后,在其腔体内挖出凹槽以合音准,从而使整套编钟声音龢谐,符合欣赏需求,谓之“燮”,例见楚公逆钟铭:“龢燮钖钟”。

治理附属国,使之“心悦诚服”、符合己意,是谓“燮”,例见秦公镈铭:“柔燮百邦”;与之相因,按照自己的意图治理附属国所使用的政策,也称“燮”,例见曾伯簠铭:“抑燮繁阳”。

无论是钟(鐘)的音声相应,还是附属国行事符合己意,其字均作“咊”亦即“和”。《说文·口部》:“咊,相应也。从口,禾声。”

四、“燮”字出现的原因蠡测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汉语大字典编纂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注[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

[3]李圃.古文字诂林(第八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李圃.甲骨文文字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5]臧克和,等.说文解字全文检索[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2017-08-24

李义海(1967—),男,闽江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古文字学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H121

A

1001-0238(2017)04-0102-05

[责任编辑:邦显]

猜你喜欢

表义段玉裁汉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汉语借形表义词论析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网络新字构成的理据分析
文人知县段玉裁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训诂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