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2017-12-19杨柳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毕业生

杨柳

【摘 要】本文综述学界对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状况,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构建包括用人单位满意度、学校就业统计情况、社会反馈、毕业生反馈、毕业生家长满意度等五个方面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就业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098-03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率高不高、就业质量好不好等更是社会聚焦的热点。在我们通常理解中,就业水平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基于就业数量的就业率;二是就业质量。就业率能够较好地反映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情况,但就业率表现的是大学生就业“量”上的成果,就业率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质”的成果。如何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進行探讨。

一、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综述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以政府机构和各类决策机构研究为主,“就业质量”最早出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工标准”中,在1995年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大会上,旨在通过国际公约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劳工权利。1999年的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ILO)提出了“体面劳动”的概念,包含工作机会、在自由条件下工作、生产性的工作、工作平等、工作安全和工作尊严六个方面,被认为是就业质量概念的基础。欧盟委员会在2005年提出了10组包括内在工作质量、职业发展、员工参与在内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国内在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刘素华(2005)提出建立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秦建国(2007)提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应从就业前的主客观前提、就业岗位质量、就业满意度指标和就业宏观表现指标4个角度构建;柯羽(2010)将评价指标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值;杨其勇和张杰(2013)从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用人单位五个方面构建“五个满意”的就业质量评估体系;张瑶祥(2013)和李莉等(2017)从政府、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满意的角度构建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部分省市机构也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研究,如浙江教育厅牵头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高校就业质量考核指标”,包括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包含就业率、就业质量、职位胜任度及创业前景、对母校满意度、用人单位评价和学生对母校感情六个方面。

从前期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对就业质量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说法,概念不统一直接影响了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现有文献对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比较全面,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会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就业质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反映毕业生就业特点、基本情况、发展情况,包含对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家长满意度调查基础上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一)从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来看,相对集中在第三产业服务业和经济好的地区

1.从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地域流向来看,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广西区内就业。具体而言,2016届毕业生中,共有4871名毕业生选择在区内就业,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6%;有886名毕业生选择到区外就业,约占已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14%。相比前两届而言(2014届、2015届毕业生区内就业占比分别为87.94%和83.40%),毕业生选择区内就业的比例下降严重。除以上情况外,2016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2.从选择区内就业毕业生的情况来看,首府南宁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有66.78%的毕业生选择在南宁就业,这一比例比2015届高出了9个百分点,比2014届也高出了约5个百分点。其次是柳州、桂林两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内城市,比例分别为5.24%和5.58%,这两个数据也都高于上两届。由此可见,选择区内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呈现出集中选择南宁、柳州、桂林3个城市就业的趋势。

3.从选择区外就业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有66.5%的区外就业毕业生选择到广东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广东临近广西,交通便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东经济发达,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且薪资待遇较好,对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上海等省份和直辖市,也是毕业生区外就业的主要去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及地区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提供更可观的薪酬,因此也能够得到毕业生更多的青睐。

(二)从用人单位视角看,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高,流动性大

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6年,广西财经学院本专科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已就业总人数的比例普遍居于高位(比例分别为77.07%、87.88%、78.1%),其中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去往企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持续提升(分别为62.32%、64.95%、66.1%)。由此可知,在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性质方面,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仍以企业就业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已然成为吸引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

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发展赢得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一是深化改革带来了更多的红利,国家已经确定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民间资本的注入能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二是创新成果带来了更大的机遇,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全新的模式,具有竞争力强,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比较好等优势。电子商务模式的运用能够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带来的更大的机遇;三是结构调整带来了更大的空间,结构调整不仅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涉及地区性结构调整。近年国家大力推进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些举措不仅为我们国家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新的动力,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endprint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民营企业的用人需求仍将呈现十分活跃和旺盛的态势。

(三)从学生家长视角看,毕业生生源好,家长期望值高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每年报考广西财经学院的考生持续增加,学校招生“热度”不减,本科出档分数线与二本最低录控线的线差持续拉大,会计、金融类专业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本科的投档分数2004、2005、2006年为全区的最低控制线,从2007年起,投档分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理科超出二本线20分,文科超出15分,2008年广西财经学院投档分数跃到区内二本高校前列,理科超出二本分数线20分,文科超出17分。2009年,广西实行招生制度改革,首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广西财经学院本科投档分数比2008年又前进了一步,理科超出二本线30分,文科超出27分。2010—2016年,广西财经学院本科投档分数线连年提高,部分专业最低录取分数超出一本分数线21分以上。从平均分来看,从2005年到2016年,广西财经学院区内录取平均分呈逐年上升态势。近三年,广西财经学院招生分数位列广西高校前三名,二本首位,如中国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6”公布,广西财经学院在全国生源质量单项排名中高居全国第二百六十四位,广西第三位。

招生生源的逐步提高意味着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对自己的期望值高,通过多次的毕业生调查显示,广西财经学院七成的毕业生倾向于去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稳定单位,八成的毕业生倾向于留在南宁,大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或中小企业工作,也不愿意从事流水线的生产工作或销售工作。

(四)从学校视角看,毕业生选择工作专业针对性强,基层就业意愿不高

广西财经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形式主要以协议就业为主,截至2016年9月1日,广西财经学院就业率达到94.77%。在已就业的2016届毕业生中,共有4745人到企业就业,约占总就业人数的78.1%。其中民营企业签约4016人,国有企业签约607人,“三资”企业签约122人。除企业外,金融单位、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也是吸引毕业生较多的单位。

除此之外,一部分2016届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深造或出国闯荡,据统计,共有80名本科毕业生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有66名毕业生选择出国出境,到异国他乡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他们毅然决然选择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就业。据统计,2016届毕业生中,共有92人选择到基层就业。

综合广西财经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来看,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仍然选择到企业就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吸引就业人数约占到总体就业人数的66.1%,成为吸纳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除此之外,国有企业、金融单位、“三资”企业也吸引了近20%的毕业生就业。一方面这反映出广西财经学院培养的财经类专业人才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相比而言,毕业生升学深造和参与基层就业是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短板。升学深造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实现更全面、更长远的发展;参与基层就业不仅能够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办事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为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关键的问题是解决用什么指标去评价和各指标的分值权重,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构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解释具体如下:

(一)用人单位满意度(分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权重20%)

1.整体素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满意程度。

2.工作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满意程度。

3.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满意程度。

(二)学校就业统计情况(权重30%)

1.就业率:按照教育部的统计口径,主要指的是每年7月15日毕业生的就业率,指就業学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

2.签约率:签订率是指签订三方协议、劳动协议、升学、出国(出境)深造、参加基层就业服务项目(三支一扶)、参军入伍、自主创业等形式就业人数占本专业毕业生人数的比例。

3.岗位供需比:岗位供需比=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的需求人数。

4.考研率:考上研究生的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

5.创业率:以创业形式就业的学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

(三)社会反馈(权重20%)

1.就业结构:毕业生在三大产业中就业的比例。

2.第三产业就业率:毕业生在第三产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

3.基层就业率: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

(四)毕业生反馈(权重20%)

1.月收入:毕业生在就业半年内的平均月收入。

2.离职率:毕业生在半年内的离职比例。

3.就业匹配度:毕业生从事职业和专业的匹配度。

4.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

(五)毕业生家长满意度(权重10%)

1.就业单位性质满意度:就业单位性质指的是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金融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主要调查毕业生家长对单位性质的满意度并分别赋值,分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

2.就业地域满意度:就业地域主要分南宁、柳州、桂林、区内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等;主要调查毕业生家长对就业地域的满意度,分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

3.社会保障满意度:毕业生家长对进入单位后享受五险一金的满意程度,分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

四、总结

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放映学生整体素质、质量的有效途径,也为学校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课程上进行宏观调整,细化实施方法,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打造适于市场就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第二,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准,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第三,不断加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各项专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第四,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实施就业力提升计划,加快毕业生由学生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第五,加强基层就业政策宣传,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7)

[2]秦建国.大学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3]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4]柯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5]张瑶祥.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5)

[6]徐进.高校就业质量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

[7]杨其勇,张杰.“五个满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8]李莉,朱明珍,洪云.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云南省高校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作者简介】杨 柳(1984—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