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

2017-12-19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口服液血肿脑出血

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

魏健强,马剑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止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评估两组治疗疗效和脑灌注参数、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脑灌注参数、血肿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脑灌注参数、血肿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局部脑血容量(rCBF)、局部脑血流量(rCBV)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服用脑血疏口服液有利于减轻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促进血肿吸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疏口服液;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多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致残、致死率较高。有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可达30%~50%,而存活的病人中接近30%亦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残疾[1]。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脑出血类型,高血压脑出血一般指在长期高血压和(或)脑动脉硬化的情况下出现的以基底节区、脑叶、丘脑等幕上区的脑实质出血,由于其发病机制与颅内血肿、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造成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有关,故脑组织损害较为严重。虽然目前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对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及改善预后有显著效果,但外科手术可能引发肺部和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且临床实际中部分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或难以耐受手术[2]。近年来大量临床荟萃分析表明有效的内科保守治疗同样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以100例病人为对象,分析采用脑血疏口服液进行内科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病人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18岁~80岁;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确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4]中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有高血压病史,并经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区、丘脑等幕上脑出血;发病时间<72 h;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或不具备手术指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5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5分~22分;病人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知情,并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及活动性溃疡;由外伤、静脉畸形、动脉瘤、肿瘤破裂等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脑出血;小脑及脑干出血;有脑疝症状、外伤或感染;合并骨关节病、精神病、严重痴呆等影响临床评价的疾病;住院期间确定接受外科治疗;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病历与随访资料不全者。病人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9岁~72岁(58.09岁±10.35岁);高血压病史3年~17年(10.15年±4.42年);GCS评分5分~12分(8.02分±1.33分),出血量20 mL~44 mL(34.06 mL±2.75 mL)。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3岁~75岁(59.44岁±10.86岁);高血压病史3年~16年(11.12年±4.55年);GCS评分5分~12分(8.10分±1.49分);出血量20 mL~45 mL(33.88 mL±3.07 mL)。两组性别比例、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GC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具体包括绝对卧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止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应激性溃疡、物理康复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国药准字Z20070059,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次10 mL,每日3次,连续服用30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各项症状、体征及意识障碍显著好转,血肿减少≥75%;有效:各项症状、体征及意识障碍明显好转,血肿减少 50%~70%;无效:各项症状、体征及意识障碍无明显好转,血肿减少≤20%甚或增加[5]。

1.4 CT脑灌注指标测定 灌注前均采用GE Light Speed 64排容积CT先行常规平扫以确定血肿最大层面为中心,管电压/电流为80 kV/200 mA,1 s/转,间隔1 s,持续70 s共取得280幅图像;然后自肘正中静脉高压注射50 mL碘海醇注射液、30 mL生理盐水,流速4.5 mL/s,5 s后开始灌注检查。定量分析每个病人治疗前后脑灌注参数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治疗前后结合影像图像,应用多田公式[6]计算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

1.5 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7]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范围为0分~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8]评估,评分范围为0分~100分,分数越低,生活能力和质量越差。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脑灌注参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脑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脑灌注参数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rCBF、rCBV明显高于对照组,MTT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详见表2。

组别n时间rCBF[mL/(100g·min)]rCBV(mL/100g) MTT(s)观察组50治疗前3.53±2.130.46±0.2911.38±3.69治疗后9.69±3.111)2)1.08±0.391)2)7.48±2.221)2)对照组50治疗前3.56±1.720.47±0.2711.41±3.76治疗后6.74±3.101)0.71±0.351)9.84±2.301)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比较(±s) mL

2.4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s) 分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病人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破裂等脑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血管硬化和病变程度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管老化、吸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高血压脑出血多以伴发长期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的中老年病人居多,且近年来低龄化趋势明显。临床报道指出,高血压脑出血后30 min内即可形成血肿,迅速出现的血肿不仅能对脑组织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压迫,而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如引起脑水肿、激活凋亡通路、血肿毒性成分发挥作用等造成间接损伤[9]。国外早期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体积每增加10%,病死率增加5%[10]。同时,血肿周围组织造成低灌注损伤,导致脑出血后除血肿压迫引起的急性神经组织损伤外,还引起血肿周边继发损伤,出现脑水肿、脑细胞死亡及变性坏死等。魏忠荣等[11]指出:高血压脑实质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一个组织损伤与水肿进行性加重区域,该区域脑组织功能明显受损,且血肿区、边缘区、外层区的rCBF、rCBV及MTT图呈“阶梯”样分布,以血肿区灌注缺损最严重。国外学者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血肿周围组织可见明显的低灌注梯度,且低灌注程度与距血肿边缘距离呈负性相关[12]。从病理角度上分析,脑组织出血后,血液在静压作用下,血块凝聚后,血液中的水分向脑组织扩散,继而诱发脑水肿和灌注缺损,而随着脑出血的延长,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增加,脑组织坏死层和水肿范围不断扩大,最终颅脑占位效应明显,颅内压继续升高,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性的继发性神经损害。因此,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策略一直是神经科医师关注的核心问题。

脑血疏口服液是根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中医理论以及长期临床试验研制成的一种新的中药合剂,是在祖国医学典籍《医林改错》中补阳还五汤与《金匮要略》中大黄蛰虫丸基础上加减而成的,主要由黄芪、水蛭、石菖蒲、大黄、牛膝、牡丹皮、川芎等多味中药配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益气通经的功效。用于脑出血的治疗,能够促进脑内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以及通过抗自由基、降低炎性因子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13]。有动物学实验显示:使用脑血疏口服液的大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较未使用药物的大鼠轻,且恢复快,分析认为脑血疏加用液可通过抑制高血压脑出血后大鼠血肿周围半暗带中细胞凋亡来改善神经功能及减轻继发脑损伤,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参与减轻血肿周围多种细胞炎症因子有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提示脑血疏口服液的增效作用显著。杨延庆等[15]的临床试验中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3.02%(对照组仅为74.42%),与本研究结果接近。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rCBF、rCBV明显升高,MTT明显缩短(P<0.05),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表明脑血疏口服液可减轻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促进血肿更快吸收。与周小卫等[16]的报道一致。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表明脑血疏口服液对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牛庆东等[17]的临床实验亦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服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水肿程度减轻,可有效提高生存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后服用脑血疏口服液能提高临床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减轻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降低脑组织压迫,促进血肿吸收,降低继发损害程度,加快后期神经功能恢复,对提高生存质量有至关重要作用。

[1] 孙郑春,曹新亮,马旭东.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12):1154-1156.

[2] 向飞,邓民强,汪逵.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丹参酮ⅡA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131-134.

[3] 陈澈,院立新,张根明,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对血肿吸收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142-144.

[4]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5] 陈尚军,王海燕,左毅,等.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后继发神经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99-202.

[6] 刘佳佳,黎宏斐,沈福玉,等.早期强化降压治疗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血肿周围水肿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4):299-301.

[7] Glymour MM,Berkman LF,Ertel KA,et al.Lesion characteristics, NIH stroke scale,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troke[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07,86(9):725-733.

[8] Katz S,Downs TD,Cash HR,et al.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the index of ADL[J].Gerontologist,1970,10(1):20-30.

[9] 张友三,程岗,范磊,等.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41(9):763-766.

[10] Davis SM,Broderick J.Henlatoma growth is a 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and poor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logy,2006,66(8):1175-1181.

[11] 魏忠荣,韩丹,陆建环,等.CT灌注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亚急性期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6):876-879.

[12] Tayal AH,Gupta R,Yonas H,et al.Quantitative perihematomal blood flow in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redicts in-hospital functional outcome[J].Stroke,2007,38(2):319-324.

[13] 王新高,赵性泉.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配对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7):937-938.

[14] 胡勇,张亚红,刘重霄,等.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及血肿周围半暗带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5):1735-1737.

[15] 杨延庆,薛涛.脑血疏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1):1341-1344.

[16] 周小卫,左毅,陈尚军,等.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患者服用脑血疏口服液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7):866-867.

[17] 牛庆东,王雪梅,叶平平,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48-1049.

R743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2.034

1672-1349(2017)22-2909-04

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 716000),E-mail:33951375@qq.com

信息:魏健强,马剑.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2909-2912.

2017-05-21)

(本文编辑 郭怀印)

猜你喜欢

口服液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听话的小瓶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