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2017-12-16吴欣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比较启示

吴欣阳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在不断的推进,一个时代的教育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模式以及培养方向与发达国家都有着一定的差距;而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规模、层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端。将中美职业教育进行对比性研究,不仅能够找出我国职业教育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更主要的是汲取美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架构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中美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77-02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使得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核心阵地,其发展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重大。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明显的办学特色,限制了其纵深发展;而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机构办学形式开放灵活,培养人才模式高效自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因此,我们要积极汲取美国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职业教育体系。

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自1999年国家坚定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教育部公布到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5万人,在校生数1048万人,占高等教育的41.2%。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尚存较多问题:培养的人才规格跟社会发展需求不想匹配;职高教育缺乏健全的法制体系保障;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经费短缺,办学条件还不完善,缺乏办学特色等。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技能人才量少劣低,中国要想達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必须造就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工,此乃关键和前提。

二、中美高等职业教育比较

1.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其中教育部明确将“产学研合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即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实现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的优化整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学校科研和企业产品的市场化运营想对接,实现校企共赢的状态。然而在多年的产学研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一方面,某些企业不愿意提前对学生“施肥”“浇水”,挂着联合培养、共同推进专业实践的“羊头”,实际上卖的是“狗肉”,将职校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不但强制学生加班加点,而且待遇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使得校企合作华而不实,只是将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去招生而失去其实在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都出台了诸多激励举措,然后一些企业在享受政策优惠和各种补贴后,又以影响企业政策生产、场地有限、自身运转困难等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拖延,从而使得校企合作有名无实。政府为促进产学研而推进的各项激励政策成为一些企业、职校、中介等利益集团夺取公共资源和减免税费的一种手段。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社区学院为特色。社区学院的教育一般将校企合作开办专业和协作教育作为其学院的主心骨,目的是为社区企业培训职工和提供最新的研发技术,从而促进本社区经济的发展。院校在专业的设定、教程的选定、授课方法的实施上都是由院校和企业共同讨论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自觉的意识到课堂知识与未来工作任务的高度相关性,主动将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对于企业来讲,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提前了解学生的各项技能情况,调整雇佣标准,大大缩短了企业与新员工之间的磨合期;同时也节省了公司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经费。对于学校而言,职校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个可以使学生、企业和学校“三赢”的局面。美国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不仅提供高额的资金支持,还相继出台一系列法案和政策规范校企合作。金融危机后为了解决技能人才匮乏的局面,奥巴马政府在2006年颁布了《迎接挑战--职业技术教育以及21世纪技能在升学及就业中的作用》后,政府又一次将职业技术教育和校企合作的规模推向了新的高度。

2.课程设置对比

中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一直沿用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选修课的构架形成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专业课内容依然存在“繁、难、旧”的状态,没有及时对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知识进行更新,再是选修课课程可选择性较少学生也无法进行跨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因此灵活性、多样性、个性化都是我国课程体系所欠缺的。其次,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调,也就是我国大多数职校过分注重课本理论的知识,缺乏实践性。教育部虽然规定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活动总学时不低于40%,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因为各种实践教学资源的限制和整个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使一些实训课程只流于形式,即使去校外实训,很多教师也仅仅是带学生去企业走马观花的参观一下,没有系统的讲解和培训过程。

美国的社区学院融合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大学教育为一体,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社会需求。社区学院可以比较自主的调整办学形式和课程设置,比如取消那些缺乏生源的专业和内容陈旧的课程,同时增加社区企业目前亟需的专业课程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且及时将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和社会发展新知识纳入课本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实用性。再是,社区学院中学生可以跨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且选修课选择性较多,多样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置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今后的社会职业规划。最后,社区学院还非常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教育,一般实践课达到全部学时的40%-60%,除此之外,学院还会规定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去社区有关部门实习实践,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科学课程设置体系。endprint

3.师资力量对比

中国高职院校理能师资比重过大,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从中国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制度中可以看出中国职业教育主要强调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而不是教师的工作经验,因为高职教师资格考试对考试申请者有严格的学历规定,但是对教学以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没有任何的限制。而对于这些从学术教学系统毕业的高职教师在拿到教师资格后直接上岗会存在一些不足的情况:首先,这些教师一直接受者普通教育,缺乏职业教育的基本认识,只会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法和方法落后;再是,这部分教师一毕业就进入高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从而导致教学与理论脱节,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开发,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再是,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学历者一般在企业中都具有较高的职务且工资收入水平较高,由于我国高职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也是制约那些高级人才不愿进入高职院校的原因。以上因素造成了目前高职教师的任教规格与国家规定的要求相差甚远。

美国高职院校实能师资比重突出,教师申请者即来源于高校的毕业生,也来源与一线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实践者,美国“史密斯--休斯法案”中规定只有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才有资格在高职院校授课。美国高职院校对教师学历要求也比较灵活,申请者甚至可以是中学文凭但是会具有丰富实践工资经验者。对于社区学院来讲,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或者没有工作能力的教师是无法将职业教育所要求的能力传授给学生的。再是,美国的职业教育对教师是实行长期的实践式培训,培训的方式和实践根据不同申请者所具有的教师资格证书不同而不同,对于没有专业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一般需要接受4-5年的系統性长期教学实践培训。美国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发展成熟,体系完善,从而可以高效的培养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美国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1.政府加大对产学研的推动力度,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催化剂,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整体宏观调控职责。一方面,出台相关强硬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在校企合作中明确规定企业与参与人才培养的有关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从而推进产学研教育向法制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参与度,以资金为杠杆,有效引导产学研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只有那些取得明显效果的企业才能享受政府的税费减免和相关补助,如果连续多年保持良好状态,可以享受更多实惠政策;至于哪些只求索取而未履行联合培养人才职责的企业,绝不能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情节严重的企业则自动进入政府的“黑名单”,在融资、贷款、用地等诸多方面受到严格限制。

2.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弹性课程体系

首先,在职高学校应该在课程体系中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各占总时的50%;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学校通过制定详细的实训授课计划和标准以达到真正实践教学目的。其次,职高学校应该改变专业的限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自己选择实践课程,学校更多是作为一个提供锻炼的平台,帮助他们找到合适自己的未来发展技能。职高学校可以按照下列理念设计课程体系:一是展现主体发展的课程理念,即课程融通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满足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需求;而是展现终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即要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三是展现整合性的课堂结构,突出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与选择性。选择性即通过文化基础课与技术操作课的有效配合,建构弹性课程体系,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进行多次选择。

3.培养教师实践技能,加强师资队伍

虽然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经验已经比较丰富,在实践经验方面依然表现不足。因此,高职教育急切需要那些即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并且又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教师来壮大这只队伍。首先,高职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去接受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并系统性对与新老师进行长期的培训。该培训不该仅局限于基本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还应该涉及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不将培训流于形式,应制定严格的考查制度。再是,应该高薪聘请大量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各行优秀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加入专职教师的队伍,来满足高职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的社会需要。只有如此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才会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社科纵横,2007(1).

[2]杨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8(33).

[3]龚益.美国“产学研”合作的启示与借鉴[J].中国科技投资,2007,(5):75-77.

[4]于海霞.中美高等职业教育有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5(2).

[5]高林.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6]解春苓.中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8(4).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较启示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