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伤病调查与分析

2017-12-13常浩

武术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伤运动训练

常浩

摘 要:文章以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中发生的创伤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标,探讨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创伤与专项训练、创伤与训练年限和创伤与年龄的关系,旨在为今后的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 运动训练、创伤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079—03

柔道项目起源于日本,在日本开展得极其广泛,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运动项目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即可锻炼运动员的体能,又可锻炼运动员的意志力。运动员不仅要有娴熟技巧,还要有强壮的身体,对抗对方的攻击。柔道看重运动员的技巧性,地面格斗技巧,而不是力量的对抗。青年运动员很多因为对技术要领不能娴熟掌控和赛场、器械的因素及天气的影响,还有对运动损伤的肤浅认识。所以,很容易出现各种关节损伤。[1]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全面的,在熟练掌握柔道专项技术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及耐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力量素质的提高不只是能够促进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而且對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搞好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力量训练,不仅能大大提高训练效果,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2]我国从事柔道训练的青少年相对较少,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训练强度随之加大,比赛的激烈程度随之增加,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伤病,如何防止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伤病是柔道训练中极为重要的任务。为了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伤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对近年来山西省青少年柔道比赛和训练中发生的伤病进行了调查,对部分运动员训练情况进行观察,访问了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掌握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伤病情况,从而为教练员科学安排运动训练计划,减少运动伤病的发生,提高训练质量和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省100名男性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年龄13-17岁,平均专业训练年限3-5年,一级运动15名,其他为二级及以下。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运动损伤的文献,研究了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的方法以及比赛规则。

1.2.2问卷调查法

(1)通过问卷了解伤病率与专项训练年限的关系。(2)通过问卷了解伤病率与运动员年龄的关系。(3)通过问卷了解伤病率与训练水平的关系。(4)通过问卷了解伤病部位。

1.2.3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别统计伤情及相应的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伤病率与训练年限的关系

在调查的100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中,有32人发生过运动损伤,占调查总人数的32.0%。平均创伤1.8处,个别运动员达5处。急性损伤14例,占43.8%,慢性损伤18例,占56.2%;比赛损伤12例,训练损伤20例。

从表一可看出,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创伤发病率与训练年限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专项训练1-5年中,从第三年发病率开始增加,分析原因考虑是训练三年后青少年运动员有了一定的基础,运动员训练在训练时专心度不够,加之教练员急于要求运动员出成绩,过度训练和盲目训练,导致部分青少年运动员承受不了相应的训练量,从而导致出现伤病。部分训练5年的运动员在相应的运动队是老运动员了,由于青少年运动员赛制是按年龄来确定比赛组别,部分运动员仍需要继续参加训练,导致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伤病发生率较高。

2.2 伤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表2表明,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创伤发病率出现两个高峰,第一个在13岁,第二个出现在16-17岁之间。

2.3 伤病率与训练水平的关系

从调查的结果发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一级运动员发病率高(46.7%),二是二级包括二级以下的运动员也超过了三成。

2.4 伤病率与创伤部位的关系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的创伤发生率见表四,创伤最常见于膝部20.3%,其次是足部17.4%、踝部16.3%和肘部14.5%,在次是肩部8.7%、腰骶部6.4%、小腿6.4腕部5.8%。

3 讨论

3.1 发病率与训练

研究资料表明,不同运动项目的发病率是不同的,有些项目可达90%,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本次调查的山西省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训练五年的运动员为47.3%。这是否从一个层面反应出柔道运动项目是一个激烈的人体直接对抗行运动,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反应快,同时要有较好的肌肉力量和良好的速度耐力,在与对手的直接对抗中,随时应用不同的技术将对手制服。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平时的训练中必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因此在下列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创伤。

(1)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损伤占36.0%,柔道运动对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均有较高的要求。不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在准备活动中忽略任何一个部位的拉伸,都可能发生创伤,柔道运动员特别是膝关节,手腕部,和踝关节。身体上准备活动要做好,同时心里上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才可预防意外创伤。endprint

(2)训练内容不科学

霍兴华研究发现,柔道项目是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不仅多发急性损伤,而且很多运动员长期受慢性伤病困扰而限制了运动能力、比赛成绩的提高甚至是进一步发展。[3]由于现实的柔道教练员多数是从退役的运动员中选拔出来的,教练员文化程度相对不高,虽然有不少的教练员拥有大学文凭,但真正的文化程度并不能反映其能力。在训练中不讲科学性,在运动量的控制上和训练手段的选择上,往往存在着盲目的现象,并不能按照每一个运动员的实际状况进行训练,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由于考虑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不全面,训练中容易出现由于疲劳而至的创伤。

(3)训练节奏掌握不好,柔道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比赛中往往对个别部位的力量要求较大,训练中为了这些部位的能力,往往是训练的负荷较高,本次调查显示,比较多的运动员在练习负重深蹲中由于年龄小,在训练疲劳后继续强化训练,造成膝关节的创伤。

(4)训练场地环境原因,由于基层的训练条件往往不尽人意,特别是冬季训练房间温度偏低,运动员准备活动时间需要加长,但由于时间问题,教练员只顾训练,忽略了相应的关注,也容易造成创伤。

(5)旧伤未愈造成新的创伤,作为运动员,在训练中一些小的伤病是在所难免的,但由于不注意康复和治疗,往往在旧伤的基础上造成重复和多处的创伤,最终造成大的创伤。

3.2 发病率与创伤部位

本次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创伤发病率最高的部位是膝部和足部,其次是踝部和肘部。这种创伤部位的发生率体现了柔道运动的特点,反应出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良好的技战术,同时需要强壮的体能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方或者不给对手反击的机会。这也提示了柔道运动员在训练中既要抓好下肢的力量和技巧,同时也要强化上肢和腰背的力量。刘平等人研究发现,膝部损伤高居首位,其中,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占近半数。其原因与项目技术特点有关。抱腿是柔道、摔跤项目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使用频率高,抱腿时速度快、对抗性强,增加了损伤几率。再加上一些队员在对抗练习中不善于保护自己,强力挤压膝关节前侧,强力外翻或内翻膝关节,易造成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等损伤。[4]因此,在下肢力量达不到比赛要求,关节支持韧带缺乏柔软性和相应强度,这时就容易发生意外创伤。对于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来說,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了解了运动员身体情况的基础上加强下肢的训练,从根本上防止下肢创伤率的上升。做到应纠正运动员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向运动员传授运动医学知识,提高防护意识;重视下肢肌肉的力量平衡训练,高强度训练后加强大腿前侧肌肉的放松平衡,重视关节周围辅助肌群的锻练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5]

3.3 发病率与年龄

本次调查发病率主要集中在16-17岁之间和13岁这两个时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三个层面:一是柔道项目是人与人直接对抗的项目,随着年限的增加,受伤的几率增大;二是年龄较小的运动员由于刚开始投入柔道训练,相应的技能和体能都达不到项目所需要的水平,由于训练不当而发生创伤;三是这两个年龄段,小年龄段是要积极证明自己能力和水平,盲目训练导致伤病,大年龄的运动员由于训练年限长,旧的伤病和对训练的惰性等原因导致伤病。

4 结论

(1)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创伤与专项训练直接的关系。(2)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创伤与训练年限有一定的关系。(3)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创伤与训练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5 建议

(1)在专业内容训练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拉伸的练习。要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做到心身同时动,准备活动不仅仅是肉体的活动,而且是大脑和心的准备。这样可以在开始就预防创伤得发生。

(2)加强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对不同的耐力和不同的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因材施教,在训练中避免单位时间内局部肢体负荷过度,预防疲劳创伤。

(3)加强青少年的身体基本素质的训练,青少年在长身体期,全身素质特别是提高速度和耐力。在全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专项训练,强化膝部、踝部和足部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运动能力。

(4)积极改善运动环境,加强运动保护和相应的医务监督,避免出现重复创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蒋 云.柔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探讨[J].运动,2016(14):21.

[2]钱忠东.柔道运动员肩锁关节脱位保守治疗浅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 (10):1083.

[3]霍兴华.优秀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康复性体能训练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4(5):39.

[4]刘 平,敖英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及板股韧带临床解剖学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189-193.

[5]姜 岩. 211 名优秀柔道、摔跤、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5):545.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Injuries in Teenager Judo Players

Chang Hao

(Jincheng Sports School, Jincheng Shanxi 048000,China)

Abstract: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occurrences of injuries during the training with teenager judokas, and employs the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juries and specialized training, injuries and training lengths, as well as injuries and ages. The study intends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ining programs with teenager judo players.

Keywords:teenager judoka sports training injuries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伤运动训练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