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意识形态研究的综述

2017-12-12董文玲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摘要:有关“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人类研究的历史相对较短,只有200年的历史,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特拉西在18世纪90年代法国大革命期间最早使用和研究此概念的,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也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和系统阐述,到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有关“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研讨,直至今天人们也没有停下对“意识形态”有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有关“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人类研究的历史相对较短,只有200年的历史,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特拉西在18世纪90年代法国大革命期间最早使用和研究此概念的,此后一些学者也相继对“意识形态”进行研究。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也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和系统阐述,到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有关“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研讨,直至今天人们也没有停下对“意识形态”有关问题的研究。“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也主要是从“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发展;以及“意识形态”的功能和特点、遇到的困境和采取的对策和研究的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

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的idea和logos(拉丁文),意思是关于观念的理论,是最早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提出并使用的。在他的《意识形态概论》一书提到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区别于感觉的理性认识和观念的理论,特拉西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人的感觉,他认为人的感觉是一切人的思想和认识活动的基础。而特拉西把意识形态看作是“观念科学”时又认为这种观念是以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为基础的,是区别于宗教的幻想和扭曲意识的一种观念。正如鲍曼所说“意识形态是关于科学的唯一科学,或者,关于社会的科学只能是意识形态”[1]

(二)“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意识形态自出现之日起就在哲学界产生巨大的分歧,哲学家和学者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对意识形态做了更加全面和系统地概括和论述。

1.卢卡奇的“物化”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

卢卡奇在研究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能取得成功,而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会失败的命题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主观条件还不成熟,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还没有找到自己阶级立场和使命相对应的意识形态。他又提到,当时的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論家已经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只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所谓的“科学”的描述,彻底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经济决定论”,而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性的批判,就使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不断侵蚀到工人队伍里来,使无产阶级丧失了彻底的革命性。“革命的重点不在于经济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而在于‘物化意识的克服和无产阶级‘总体性意识的形成”。[2]

2.葛兰西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理论

所谓“文化霸权”其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葛兰西认为资本主义虽然经历了多次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但是现在依然还有较大的生命力,而西方的无产阶级曾经在历史上掀起了革命的高潮,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取得胜利,造成这样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资产阶级善于利用“文化霸权”来加强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及整个市民社会进行控制。而葛兰西所提及的“霸权”“领导权”主要指得就是一个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集团对被统治集团通过社会文化教育和大力宣传服务于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使大众在“不知不觉”中被这种社会精神生活所控制、奴役,并在“自愿”的状态下维护和捍卫该统治集团的利益。也正如葛兰西所说,它就是“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3]

二、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特征

1.意识形态具有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由于意识形态是由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条件为基础而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意识形态自从产生就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个观点不仅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如果脱离了物质生活条件去讨论和研究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可能在评价上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够支配人们的精神力量,就在于它的背后有社会经济做支柱。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社会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决定的。概括之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意识形态具有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依赖社会存在,但是从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式和规律,我们称它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

(1)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个时期的意识形态都是这个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应,但同时它又是在继承和发展之前历史的意识形态基础上形成的。它受到以往的思想材料的制约,它的性质和作用也受到之前历史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意识形态的相继性就决定了我们对待以前的意识形态要采取一种客观的、辩证的、科学的态度,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从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某一时期的意识形态的发展并不一定与这个时期的经济基础完全相符和同步,也会出现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比较先进,同时也会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相对意识形态会比较落后。

(3)意识形态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意识形态不仅取决于社会存在,而且也受到内部各意识要素和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就像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控制和影响、支配着各种意识形态,出现了神权大于皇权的历史现象。可见,意识形态内部之间就像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意识形态的功能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它始终对推动社会历史的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1.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1)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中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整合功能。从人类起源到氏族部落的出现,再到国家的产生,意识形态总能成为一股力量维系着社会的紧密联系,并成为整合社会的重要手段。它把单一的、分散的社会主流的意识统一起来,使它成为主导整个社会发展的体系,并在新旧社会制度变革时,这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催化剂,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社会制度。

(2)意识形态的变化动态是社会矛盾发展变化的“天气预报”。意识形态反应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4]同样,它也与特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紧密相连。一旦意识形态领域发生骤变,也就寓意着整个社会也要发生变革。

(3)意识形态具有凝聚人心的社会管理功能。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是占主导地位的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体现,而该阶级和集团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就会制定政治纲领、社会法则、共同的理想信念等,而这些就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理想,并自觉地对社会进行有序地管理。

2.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由于意识形态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可见,意识形态也是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服务的。其经济功能的实质就是提高对企业的文化控制和提高制度管理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突破个人的狭隘主义,在收获道德效益之余,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

三、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

(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1.意识形态终结论。其实意识形态终结论产生的根源是人们从马克思理解的“虚假意识”中曲解而来的。而这些终结论者曲解马克思的虚假的意识就是抓住了马克思特意强调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了,而没有看到马克思对这种虚假意识的批判。可见,这种所谓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是错误的,是很难例证的。从理论方面来说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错误就在于,他們把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行了否定,认为意识形态就是虚假的、虚无缥缈的,没有实际效用的。而事实是,意识形态是伴随人类社会直接存在的,只有一种社会意识超越另外一种社会意识,没有所谓的意识的终结。

2.“全球化”意识形态论。此理论是在借助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学者宣扬的“意识形态全球化”,是企图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其实质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意识形态领域来削弱社会主义国家的武器,是西方霸权主义的一个表现。

(二)面对困难和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我国正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的“西化”和“分化”现象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宣传教育,要坚守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地位;2.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始终坚持对各种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彻底批判。就要做到既要警惕西方“全球化”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终结论的侵蚀,又要拿起有力武器反击这些腐蚀的意识形态;3.就是要加强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用强大的民族力量来抵制外来的不良的文化渗透。

四、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意义

研究意识形态理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论具有指导意义。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是意识形态领域,从简单的意识到群体的道德,再到氏族的规则,之后就是国家的法律,意识形态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研究意识形态理论对社会政治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社会政治生活离不开正确的制度、方针和政策,而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和实际的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才能使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意识形态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是学者们热议的话题,我们只有从多个角度考察意识形态才能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我们也只有深化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拓展意识形态理论的视野,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意识形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齐格姆·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M].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34.

[2]王晓升.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

[3][意]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作者简介:董文玲,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