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性语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017-12-12徐莎莎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语言技能

徐莎莎

摘要: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幼儿人格塑造、性格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语言与幼儿身心发展密切相关,不仅影响幼儿思维发展,也影响其心理发展。积极向上的语言可以推动幼儿的发展,而消极的语言则会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提高教师“有效性语言”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有效性语言;语言修养;语言技能

一、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权威,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腔一调都深深影响着幼儿。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语言,能够激励幼儿不断上进,而一些不正确的语言,就可能打消幼儿的积极性,影响到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幼儿教师“有效性语言”是指能对幼儿行动产生一定的效力却会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

二、教师“有效性语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数字性语言

此类语言在幼儿初接触到时颇具效应,只要教师说“1、2”,幼儿就知道是“安静,教师说“1、2、3、4、5、6、7”,幼儿说:“看谁坐的最整齐”。这种一唱一和式的回答有效地替代了教师单方面的训导,增添了趣味性,可谓是既节时又管用。于是,这种妙法又被传给了下一位教师,然后,这种“优良”传统被广为流传。虽然这种方法的普及率高,但是它的时效性短,教师一节课中的使用次数较为频繁。

孩子们每天都在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倾听不同老师发出的同一性质的信号,说得多了,听的多了,自然难免失去新鲜感和认同感。此外,频繁地使用这种数字性语言,就会压抑孩子自由的天性,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缺乏活力,成为中规中矩的人。

(二)恐吓性语言

这种方式大多出现在小、中班和年轻的没有管理经验的老师身上,大班相对就用的比较少。因为它有一个时效性短的特点。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是非辨别能力的提高,教师如果还使用这种语言,可信度和有效性会渐渐降低。这种方式虽然会有失效的时候,但它在幼儿园还是被频繁地使用。有些教师对那些哭闹不休的孩子,常说:“再哭你妈妈就不来接你了!”孩子立刻擦掉脸上的泪珠。对那些调皮难管的孩子,教师则常说:“你再不听话就叫公安局把你抓走”这种恐吓的带有侮辱倾向的语言对儿童心理的伤害比肉体的体罚更残酷、更持久,它不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也影响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刺激性语言

这种语言方式的时效性短,但对幼儿的心理影响却很长久。有时候教师不经意的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呢!”“真不让人喜欢”“像这样的孩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其实已经在幼儿心理播下了阴暗的种子,孩子可能会把教师一时的评语当成自己永久的评价,从而只会损害他们的自尊,打击他们的自信,再让孩子恢复自信,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如果这些话是针对那些教师本来就不太喜欢的幼儿,那就更糟糕了。他们会彻底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就会变得逆反,拒绝学习与接纳新事物、新现象,以至于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命令性语言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权威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教师发出的指派、命令,其分量可谓是重如千斤。孩子们都会把教师的话视为圣旨,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其分量绝对重于父母的话。

现在的幼儿都是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之下,父母都以极大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孩子,用柔和、亲切的话语滋润着幼儿脆弱的心田。作为幼儿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冷眼看待孩子们,张口闭口“你们给我坐好”“你们把玩具收起来”“你们要听话,不要乱动”“上课的时候不要打小报告”等等。这无形中在教师和幼儿之间竖起了一道墙,让幼儿对老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此外,常用这种命令性语言的教师都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她没有把幼儿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只把幼儿看作是执行命令的机器而已。

(五)诱导性语言

这种言语方式常常是教师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或者物品作为诱惑,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这种方式适用与所有年龄段的人,只是对稍大的孩子,成人常采用契约的方式作为激励手段。在幼儿园,教师也常采用此种方式,如:为了使观摩课进展顺利,教师说:“如果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好,回答问题积极,我就请你们吃蛋糕。”对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幼儿,教师说:“如果你不再打人,我就请你当小班长。”也有说:“今天午睡谁不说话,睡的好了,我就给谁发小红花”。

以上种种条件,可以分为两类:一類是以物质满足作为手段;一类是以精神满足作为手段,但都必须抓住被激励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当前需要,否则就会毫无诱惑性和功效。

三、提高幼儿教师语言的有效性途径与方法

(一)语言动态化

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与情感,可以通过脸部、身体的表情显现出来,人们把这种表情叫做体态语。幼儿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能使教育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的微笑可以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使幼儿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内在的亲师感;教师的手势或眼神的暗示能使幼儿在犯错误时心领神会,自觉改正;教师的点头可以使幼儿更加自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不仅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从而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能够使教育教学锦上添花。

(二)语言情感化

1.用激励性语言替代刺激性语言

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和失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当幼儿有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该及时鼓励,不要吝啬“恩,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这样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地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2.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播撒阳光

幼儿是一个敏感的个体,不知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若老师叫了某某小朋友的小名(这样就显得亲昵),或是摸了某个小朋友的头,即使是帮某个小朋友整理衣服这样的小事,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等,这些孩子都是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上。幼儿教师应当客观地面对幼儿,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

(三)语言激励化

教师不可多用诱导性语言,一旦形成习惯,会让孩子做事处处讲条件,一旦没有诱惑物,就会丧失做事情的动力,长大了,会成为一个功利性极强的人。所以,教师应对幼儿有合理的期望,如果幼儿达到了要求,就要及时激励和表扬,使其产生内在动力,不断追求、上进。其次,教师一旦使用了这种语言,给孩子有一定的承诺,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即做到“言必信”。最好给予孩子精神满足的承诺,尽量少用物质满足的承诺。

语言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作为幼儿教师要在掌握规范语言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和艺术化,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使之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汪缚天.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M].北京:人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小邑,黄源秋.新世纪幼儿教育的角色与扮演[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3]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于涌.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李建媛.教师的期望和言行对幼儿心理的影响[J].儿童社会化,2003(03).

猜你喜欢

语言技能
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利用本土资源 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初探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泛在学习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实证研究
青年教师语言文学修养的提升途径研究
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