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移事“E”,让学习自主有趣

2017-12-12蒋梦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幼儿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化、智能化已经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教育的“E”时代正向我们大步走来。在这样一个新旧更迭的巨变时代,教育者应该借鉴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创设良好的“E”环境,让学习变得更加自主有趣。本文将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优化以及评价手段的完善三个维度,辅以实例略谈如何借助适宜的数字化资源和手段,引导幼儿学会学习、自主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手段;幼儿;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78-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实施以后,幼儿的“学习品质”“个体差异”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然而,幼儿数量多、师幼比例失调也成为教师个别观察指导的绊脚石。互联网的运行模式恰好为幼儿学习方式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榜样。本人将基于我园信息化课题的实践研究,略谈如何借助适宜的数字化资源和手段,引导幼儿学会学习、自主发展。

一、幼儿至上,满足多样的个性选择

用户至上,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成功的法宝,客户满意度高的产品往往更具竞争力。同理,幼儿园教师作为学习产品的开发者,要以幼儿为本,了解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定制出满足幼儿兴趣和发展的学习内容。

1.精挑细选,确保内容科学适宜

目前市面上的应用商店有很多为儿童设计的应用程序和学习软件,集动画、音效、互动为一体,深受孩子的喜爱。但由于多数软件开发商不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的学科的知识体系,导致软件质量良莠不齐。我们需要亲自下载、试用、对比、评测,在众多软件中找出内容适宜、设置科学的学习或游戏软件,供幼儿使用。

2.分类整理,实现检索方便快捷

学龄前幼儿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容易分散,缺乏目的和计划性。当所有学习内容一股脑儿全部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容易造成孩子们手足无措,有限的时间往往被浪费在盲目的搜索和随意的选择之中。因此,教师在投放学习内容前,要事先熟悉,对内容做出分类整理,并用直观形象的标志帮助幼儿识别区分,以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快速找到学习内容。如:中班的《蚂蚁》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收集了与蚂蚁相关的动画片、ppt、纪录片、微课、flash等等数字资源,经过梳理、筛选,将“蚂蚁的种类”“蚂蚁的分工”“蚂蚁的沟通方式”“蚁穴的形态”“蚁穴的功能”等内容剪辑并整理成微视频资源包,存储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移动终端中。当幼儿打开《蚂蚁》资源包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想了解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动态更新,推动学习深入拓展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建构经验,在这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资源不能不成不变,而是要随着幼儿兴趣的走向和认知的深入,动态地提供立体化的学习内容。此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如电脑的语音搜索、拍照、摄影等功能,让幼儿参与到学习内容的查找和收集中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授之以渔,帮助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线上线下、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网络的快速发展孕育出电商这一新型的购物平台,线上购物、线下体验拓宽了当代民众的消费渠道。同样,我们也要注重挖掘“多样化渠道”,提供给幼儿丰富的学习体验方式。

1.线上体验与线下种植互补

《指南》中提出,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然而,有些知识是实际生活中难以实现和理解的,此时,就可以借助数字化设备中的虚拟情境帮助幼儿突破学习难点。

以科学区种子的种植为例,真实体验种植过程花费时间较长,但有利于孩子观察到细节,对比不同植物的外形异同。而在APP中虚拟种植更方便快捷,适用于梳理植物生长周期,探讨因果关系等。我们可以发挥线上、线下的各自优势,增加幼儿学习体验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2.纸质书籍与数字阅读同步

在区域中,我们投放了各种绘本、图册、故事书,通过纸质书籍的阅读,供幼儿“线下”阅读。引导幼儿了解阅读的正确方式如从左往右逐页翻看,仔细观察封面、环衬、目录等页面,在纸质书籍的阅读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我们还提供“线上”阅读,包括电子图书、故事录音、动画等。“线上”的多感官参与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更易理解故事内容,不知不觉中增加了阅读量。对于部分幼儿看不懂、不熟悉的纸质图书,教师可以引导其先聆听故事录音或观看有声电子书,熟悉以后,逐步过渡到独立阅读纸质书籍。

3.动态软件与纸质图解结合

美工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媒介供幼儿学习折纸,有:折纸视频、立体实物步骤图、平面步骤图示还有“宝贝学折纸”APP。对于那些空间想象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看视频和立体实物步骤图,这样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骤折叠时纸张移动的方向和位置;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平面步骤图示独立完成折纸。不同媒介代表不同的难度等级,较好地满足了幼儿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而适宜地提供数字化设備,也使教师从不断的重复示范中解脱出来,有充足的时间观察、指导幼儿,恰到好处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收集数据、满足多元的互动评价

信息化正在全球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已将大数据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些真实的海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服务于人们的决策与行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活动中幼儿评价依据的不足。

1.同伴互评有理有据

大班歌唱活动《感谢》中,幼儿分为3个小组,尝试在演唱歌曲时选择不同的方式(独唱、轮唱、合唱等),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录音设备,请幼儿将不同的演唱方式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出最受欢迎的唱法。有了录音回放的支持,孩子们能指出作品中同伴在音量控制、演唱技巧等方面的优缺点,学会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2.师幼交流高效便捷

同样,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运用手机等设备即时记录下幼儿的语言、行为或者作品,及时有效地获取幼儿在自主学习中的真实状态,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幼儿的个体学习情况,便于反馈和调整。

3.家园联动畅通无阻

作为幼儿教育的合作者,家长在家同样可以收集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像资料,反馈给幼儿园,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同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园中的许多资料通过Q群、微信等通讯工具与家长共享,编织一张畅通无阻的联动网络,齐力推助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蒋梦思(1988.01—);性别:女;籍贯:福建省霞浦人;学历: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现有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