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分析

2017-12-12仲春梅

戏剧之家 2017年22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中国戏曲民族文化

仲春梅

【摘 要】戏曲进校园活动,是实施全民艺术普及的有效途径。将这一活动长期举办下去,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为戏曲艺术培育出一批批演员和观众的后备军,使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获得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戏曲;戏曲进校园;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048-01

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2017年,更由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在这样的趋势下,戏曲进校园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施戏曲进校园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只有充分理解了戏曲進校园的战略性意义,才能使各有关部门及老师、家长、学生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一、戏曲进校园助力全民艺术普及

全民艺术普及是一项切实的工作实践,它必须既有实质性的普及内容,又具有一定范畴的实施对象,才能使这一工作不至泛泛而谈。那么怎样使全民艺术普及工作落到实处呢?戏曲进校园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实践。一般来说,“艺术”是相对抽象的大概念,“戏曲”则是相对具体的小概念;“社会”是相对抽象的大范畴,而“校园”则是相对具体的小范畴。那么,以戏曲艺术及其所附着的民族文化特质作为全民艺术普及的实质性内容;以校园里的学生群体作为全民艺术普及的工作对象,将戏曲进校园作为全民艺术普及的具体项目来实施,就能很好地使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具有了切实的可操作性。这就是戏曲进校园与全民艺术普及之间的逻辑关联。

中国戏曲负载着全部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它的“以歌舞演故事”的形式定义;“明确宣示是在演戏”的演剧主张;以象征性为特点的“时空观”;以虚拟性为手段的“舞台概念”;“诗化”的语言,“舞化”的动作,等等这些构成了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品质和审美价值,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格局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国际上广受赞誉的中国元素之一。相信只要我们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学校的学生们充分了解、熟悉、掌握了这一民族艺术瑰宝,就能培养起他们与中国戏曲的感情,从而喜爱上它。一旦学生群体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感情,必将成为今后推动民族文化振兴的一股强大的储备力量。

二、戏曲进校园培育学生民族情感

作为世界上与“斯坦尼体系”“布莱西特体系”并列的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中国戏曲以一种重意韵、重精神,离形而取意的意象思维为其特质,在世界范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并因此受到国际上很多人的赞赏。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却不被一些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所接受。从认知的缺失,到审美的隔阂和情感的疏离,不仅影响了他们作为中华儿女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甚至形成了民族认同的淡化,这对增强中华民族情感,维护国家和谐统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帮助在校学生对中国戏曲不断深入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是我们所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人责无旁贷的职责。

可以想见,尽管在我国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下,各地对戏曲进校园活动表现出特别的重视,但诸如学生的排斥,认为里面唱的东西根本听不懂;家长的反对,怕因此分散孩子的精力,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等等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戏曲进校园活动意义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和戏曲教学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既使学生能获得普及性的戏曲教育,又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使他们的正常学习成绩和戏曲知识及表演能力得到同步提高。相信假以时日,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形式精彩的戏曲,将会很快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当家长们看到孩子的正常学习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其效率反而得到提高时,一定也会改变态度。

三、戏曲进校园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进校园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拓路径。前者是就学生成长的需要而论,后者则是就戏曲艺术传承的需要而论。我们知道,中国戏曲赖以传承与发展的主要依托是优秀的演员和热情的观众。只有拥有了高质量的戏曲演员,戏曲艺术的质量才能相应得到提高;拥有了戏曲观众,戏曲的景气度才会不断提升。这样的演员特别是这样的观众哪里来?通过戏曲进校园,培养出一茬一茬的戏曲演员的苗子和大批大批的观众后备军,就是有效的举措之一。

毋庸讳言,当前戏曲艺术的生存状态仍然是不容乐观的。演戏的人老了,看戏的人少了,演戏的场所小了……戏曲正面临着需要大批后备力量的情况。这种情况如不及时解决,其后果正如文化学者冯其庸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戏曲如果灭亡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灭亡了一半或三分之一;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其中必然包括独立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显而易见问题是严重的。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事物,其衰,始于根源;其盛,也始于根源。因此要想使事物由衰而转盛,并保持其长盛不衰,就必须培其根而养其源。那么振兴戏曲的根源在哪里?这个根源就在于中央文件关于戏曲进校园的战略性表述中。只要我们遵照文件精神,把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好,组织出成效,就能沃其根本,丰其源泉,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中国戏曲民族文化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