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博物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017-12-10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建设

赵 倩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学前教育学院,西安 710100)

新时期下博物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赵 倩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学前教育学院,西安 710100)

伴随新博物馆理论的逐步发展成熟,博物馆功能不断扩充、完善,博物馆目标功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传统单纯收藏功能逐步转变成集收藏、存储、展示和科研等功能于一体,与此同时,新时期下博物馆在经济社会生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博物馆进行概述,分析博物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新时期下博物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新时期下博物馆有效发展路径展开探讨,以期为推动新时期下博物馆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博物馆;经济社会生活;发展;作用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得到先进文化的科学引领。博物馆事业的兴盛发展、文物文本的珍贵典藏、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资源。新时期下,博物馆应当依托自身社会职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活方面,有效发挥自身积极作用[1]。由此可见,对新时期下博物馆在经济社会生活的作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博物馆的概述

“博物馆”原义指的是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50年,热爱文化遗产的大师们对应设立的供奉艺术、科学的9位缪斯女神的神庙,自此便为博物馆诞生种下了一颗种子,博物馆机构逐步与有价值的建筑类型挂钩,开启了不断发展的道路。

一开始,博物馆普遍被认为界定为颇具公共性的机构,伴随博物馆的飞速发展,牵涉范围、内容的不断扩大,使得博物馆逐渐发展成用于收藏、存储、展示和科研,并且具备文化传承责任的机构。早期,一些专家学者简简单单的收藏即被称作“博物馆”,由此也为他们凌乱、缺乏系统性的收藏创造了学术性环境。就好比,高价值的雕塑作品、绘画作品用以装饰陈设而被收藏、展示,通过相关真实内容的记录,充分阐明了各式各样与历史趣味相关的重要信息,推动了博物馆“兼而有之”的发展。

伴随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不断扩大,经由收藏、持续展览的转变,深入研究、评析历史背景,结合各式各样主题知识的不停歇增长,要求它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继而兼而有之转变成一类囊括丰富经验、知识的框架,专家学者通过收藏、汇集研究成果,对错综复杂的藏品开展分门别类,从而使该部分物品得以被诠释、理解,进一步依托博物馆平台向社会大众进行有效展示。因而,博物馆还被它的创立者界定成古往今来历史岁月的微观缩影。

二、博物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一)博物馆在社会和谐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是先决条件。新时期下,在开展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强化治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博物馆而言,其既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机构,更是一个教育机构;既是一个公共文化场所,更是一个社会学校。在博物馆里,汇集了一座城市的各式各样历史、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记忆,还是自然环境的记忆。通过博物馆,人们可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们也可学习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因而,某种意义上而言,博物馆即为一个供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学校。

博物馆之所以能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成为一个重要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可作为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学校,很大原因在于博物馆中收藏了大量的藏品。各式各样的藏品中,有的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有的拥有十分深厚的文化价值,有的拥有特别丰富的艺术价值。这些展品经由工作人员的收集、整理,经由工作人员的陈列、展览,对来到博物馆的人们可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另外,对于我国部分城市博物馆而言,它们一方面发挥着自身展览展示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被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品德教育基地,有大量企业、学校等团体组织会前往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在社会和谐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博物馆在社会和谐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行科学发展观,应当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博物馆业发展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进三次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博物馆业的发展,可为推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即便博物馆不属于社会经济单位,然而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主要表现为:

1.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史。从18世纪90年代的近代英国工业革命起始不到一百年,便形成了工业博物馆、科技博物馆,近数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才得以飞速发展。西方国家所走过的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因而经济类博物馆必然是博物馆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我国博物馆相关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有效重视。

2.二战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微观企业博物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现代企业经济发展中得到科学应用,一大批世界级大型企业的成功发展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丰富经验。这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表现,同时还是博物馆发展所需开拓的新领域,博物馆应用依托自身成熟业务能力,不断推动它的有序发展。

3.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步入现代社会,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飞速发展。作为不可或缺的人文旅游资源,近些年国内外大量博物馆已用实践证明,博物馆可推动旅游业、博物馆业的协同发展。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该发展方向,有效发挥博物馆在社会经济新兴产业中的作用。

(三)博物馆在社会和谐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当今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重视水平不断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地位不断攀升,作用日益凸显,博物馆在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博物馆在社会和谐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

1.博物馆可作为传承、创新的一大载体,促进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有序传播。博物馆规模有大有小,馆藏品有多有少,然而这并不会对博物馆作为传播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场所造成影响。通过博物馆,参观者可回味某一代人的记忆,可回味某座城市的记忆,可回味某个时代的记忆;通过博物馆,参观者可追溯某一个社会,可追溯某一段历史;通过博物馆,参观者可感受到各式各样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可感受到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可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可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它借助实物、档案资料指引参观者走进城市的发展历史中,而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源泉。

2.博物馆可陶冶人们情操、启迪人们智慧。在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程中,人类表现出了无穷尽的智慧,人类之所有拥有广博的智慧,很大原因在于人类善于学习。博物馆会在各个时间阶段举办各式各样的展览,有的是表达文化的,有的是表达历史的,有的是表达人物的,无论是何种主题,这都离不开博物馆的精心准备。借助这一系列展览,人们可提高自身对陌生的东西有效认识,会对所见的展品产生思考,进而产生各式各样的体验、感受。一定程度上,博物馆可使人们知识面可以有效拓宽,进一步促使人们智慧得以被有效启迪。另外,博物馆还可被界定成一个较为封闭的文化场所,在博物馆里人们可享受到宜人静谧的环境,在博物馆里人们可全身心地投入到展品欣赏中,漫步在历史、知识的世界里,进一步促使人们的情操得以有效陶冶。

三、新时期下博物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经济文化还未能实现同步发展。新时期下,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收获了可观的成效,我国社会经济得以长足发展,尤其是进出口贸易茁壮成长,对一些发达的出口贸易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然而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重视程度仍然停滞不前。同时,即便我国近年来不断实现全国生产总值翻番,然而在博物馆发展建设中依旧未予以充分的人力物力支持。所以,即便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赶超全球发达国家,然而民国文化水平却没有随之实现提升,博物馆发展建设依旧处在原地踏步阶段。

第二,博物馆形式过于单一。新时期下,我国诞生了各式各样新生的行业、事物,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博物馆种类、形式依旧存在过于单一问题,也就是通常以展示古文物形式为主,例如北京博物馆,即为以展示我国古时候生产工具、青铜器以及古玩字画等为主;自然博物馆即为展示白垩、侏罗纪等时期生物化石、植物标本等为主[2]。由此可见,我国博物馆迈进了一个发展误区,太过想将中国悠久深厚历史文化呈现给公众,绝大多数博物馆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展品上而言,均将古代文物搁置于无可替代的地位,各式各样有价值的研究、珍藏的现代事务均未得到有效重视。一味以古文化展现为主要形式的博物馆,即便在开始能获取社会大众的关注、喜爱,然而伴随时间的发展,千篇一律的博物馆必然会使社会大众产生审美疲劳,进一步使得人们对博物馆的热情、关注度不断被削弱。

第三,博物馆还没有找到发展出路。现阶段,绝大多数博物馆依旧未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出路,它们将自身发展命运全然交付给一些领导、管理者,使得自身发展面临十分被动的境地。要知道新时期下,博物馆发展迎来了众多良好机遇,与此期间我国拥有可靠的经济实力,可为博物馆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发展还可获取可靠的技术支持。因而,我国博物馆务必要充分把握新时期带来的众多机遇,积极促进博物馆有序健康发展。

四、新时期下博物馆有效发展路径

(一)强化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1.博物馆网站建设。新时期下,博物馆网站是连接博物馆与公众的一大枢纽,借助博物馆网站,社会大众可不受时空限制地了解博物馆收藏藏品、学习历史知识、在线预约参与、在线咨询博物馆工作人员等。开展好博物馆网站建设还可为博物馆对外宣传、展示提供极大便利,因而博物馆网站建设是博物馆的一大发展趋势。

2.博物馆展览数据化建设。博物馆展览数据化可划分成展厅展览、在线展览两方面。就好比,上海博物馆在其网站为受众发布的青铜器三维自由浏览功能,即为一种在线展览。该种展览指的是在线上依托博物馆网站向受众展示博物馆展厅、文物,亦可称之为虚拟博物馆。三维展厅展示是在线展览的一大发展趋势。

3.数字化为文物文本保护、研究提供便利。对于文物保护而言,数字化的推广主要包括文物病害调查、模拟修复等。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往文物修复通常采取人工方式对残缺文物开展评估、拼合,因而存在工作量大且烦琐等不足。将现代技术应用于文化修复工作中,不仅能够加快文物修复速度,还可为传统修复提供可靠资料。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有着文物研究的职能,文物研究既要对藏品本身开展研究,还要对藏品相关的各式各样文献资料进行搜集翻阅,因而在对文物开展研究过程中,不得不要求对文物本体进行反复观察,无形中对文物保管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而通过对文物本体开展影响数字化、三维影像等处理,进而建立信息数据库及查找系统,为研究人员观察、研究文物创造便利[3]。

(二)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发展博物馆职能

1.定期更新展览,为社会大众奉献文化盛宴。近年来,为了迎合社会大众需求,一些地方博物馆不断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推出新展,还引入各式各样颇具特色的临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认识,普遍是通过观看一系列展览开始,要想对公共文化需求予以满足,博物馆必须在展览上下功夫。首先,应当为展览选取一个适当的主题,然后可组织文物专家、学者,对与本次展览相关的展品、资料进行研究收集,最后应设计出良好的展览内容文本,从而为展览陈列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定期更新展览,为社会大众风险文化盛宴。

2.博物馆形成与学校的密切联系。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极具科学文化价值、教育意义的藏品。可鼓励学生在博物馆中寻找自身需求的学习材料,如此,一方面可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可有效弥补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校可借助博物馆场地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可提高文化遗产的利用率。博物馆将学生作为一大教育对象开展宣传,构筑起一个双赢的局面,达成博物馆与学校相互间的有效对接,强化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合作,推动博物馆、学校的共同发展。

3.强化博物馆学术研究。强化博物馆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开展好博物馆新理论、藏品等研究工作。博物馆是多种不同学科交叉的产物,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学、环境科学以及物理化学等。交叉学科极为活跃,且极具生命力。鉴于此,博物馆应当强化与其他新兴学科的有效结合,不断拓宽眼界,注重引入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经验,推动博物馆自身的不断充实、发展[4]。

(三)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素质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博物馆工作人员务必要开展好各项政治理论学习,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将自身岗位职责实现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联系,敬业奉献、为人民服务,促进博物馆有序健康发展。

2.强化业务学习。博物馆工作人员有着不同的分工,要想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一方面,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对自身行业形成一定深度、广度的认识:一方面,博物馆工作人员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投入进博物馆日常管理工作中。

3.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受人才培养工作很大程度影响。人才培养应当充分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实际需求,推行不同形式、不同渠道、不同目标的培养方式方法。另外,还可结合需求引入相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博物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所以,强化人才培养、引进,有效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升博物馆队伍水平的当务之急[5]。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成社会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目标,不仅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任务,还是人民迫切的希望、要求。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博物馆发展内涵、博物馆在经济社会生活的作用,全面分析新时期下博物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强化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发展博物馆职能,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素质等,积极促进新时期下博物馆有序健康发展。

[1]张勇.驱动社会发展,引领时尚生活——浅谈新形势下博物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J].经济生活文摘月刊,2013,(2):162-163.

[2]张勇,谢晋一.浅谈新形势下博物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4):53.

[3]李冰,魏萌萌.新形势下对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再认识[J].卷宗,2016,(5):234-236.

[4]吴巧霞.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J].神州,2014,(12):277-278.

[5]袁本云.论新时期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依据淅川县博物馆工作经验[J].时代报告,2016,(24):176-177.

G26

A

1673-291X(2017)34-0181-03

2017-04-10

赵倩(1986-),女,陕西榆林人,助教,硕士,从事展示设计、博物馆设计研究。

[责任编辑 陈 鹤]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建设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文物的逝去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