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设特色研究型与应用型综合学科的探索
——以本科大土木学科为例

2017-12-10赵二峰蒯鹏程程英俏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研究型工程师课程设计

赵二峰 ,蒯鹏程 ,程英俏,褚 冬,刘 彪

(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2.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3.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 430072)

关于建设特色研究型与应用型综合学科的探索
——以本科大土木学科为例

赵二峰1,蒯鹏程1,程英俏2,褚 冬1,刘 彪3

(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2.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3.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 430072)

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土木工程行业要求、某高校2016届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的调研分析,以及土木工程行业不同类型单位的用人需求,分析当今高等工程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建设特色研究型与应用型综合教学平台的观点,并提供具体的立足工程实际前沿的建议方案,以期为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与研究型工程科学家顶尖人才提供一种思路。

研究型与应用型;工程实际;教学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界掀起了“回归工程”的热潮,提倡工程教育要回归到工程的本来意义。在“回归工程”思想的影响下,美国、欧洲各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开始进行改革。美国许多大学对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从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出发,以回归工程为最终目的[1]。

在2000年前后,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学习国外的工程师教育,提出要同时培养工程科学家和工程师两种人才[2]。

一、当今高等工程院校培养模式现状

如今,全国很多高校都在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院校,在学科考评中,往往对创新、科研方面更为重视,对高水平学术论文、专利等有相关要求或激励政策,在考评中也易于量化,以提升学科在同类院校中的层次、展现本学科实力的优势。这无疑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在培养创新型、学术型专业人才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解决工程中重大科研问题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上述的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培养研究型工程科学家,而在培养应用型工程师方面,高校对理论基本功表现出更多的重视,包括数理基础科目、工程基础科目、工程专业科目等,在工程实践方面,也有一定的安排,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其中,实验是大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工程能力,在质检方面对工程安全性提供支持;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理论与实际结合,应用在校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工程知识和理论分析能力,熟悉设计步骤、运用规范的主要途径。这些实践环节可以把原来相对孤立的理论知识连接在一起,对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但目前国内的实践课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实习的效果不容乐观。一方面,随着本科扩招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少工科学生实习的质量每况愈下,由于学校实习课时、相关经费的限制,许多学生难以深入对工程过程透彻熟悉上手;另一方面,实习单位类型相对单一,不能与就业时多样化单位全面接轨[3]。

二、调研工程单位及新入职毕业生适应情况

以某高校大土木专业(包括土木结构、道路桥梁、水利工程)2016届本科毕业生为例,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去向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第三方(设计院、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进入对口设计院的毕业生对母校的课程体系十分认可,认为相关力学科目基本功、专业课理论、毕业设计实践对个人的培养上十分契合工作岗位的应用,但在最新规范、图集、标准以及相关设计软件方面还有可以拓展的地方。应该讲,这种培养基本满足一位工程师的基本标准,也能感受到毕业生对母校对自己的培养的感激;进入施工单位现场的毕业生,往往要从零做起,单位要对新入职员工轮岗,师傅带徒,对于部分新入职员工,由于工程施工、测量学、施工组织设计等科目在校时进行训练,对于施工工艺有一定了解,但对一线工地工作状态还需要进一步熟悉,部分学生即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学科成绩出色,但对工民建钢筋现场的施工具体情况不甚清晰,对G101系列图集云里雾里,部分学生,作为施工单位投标,技术标做得还算有基础,但商务标基本也是接触甚少亦或需要从零学起,清单与定额如何使用基本也是无从下手;进入业主单位,负责工程技术、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相关毕业生,由于在校期间工程经验的缺乏,对于建设工程的整体把控也是自信心不足,有些甚至在业主单位工作五年的成本工程师,工程专业术语表达亦不甚专业,这样影响比较大,很容易被施工单位钻空子;对于进入监理单位的毕业生,开始要熟悉相关工作流程,熟悉相关工程规范;对于进入咨询公司的毕业生,业务广泛,这就需要各种业务都要训练,经单位培养后才能逐步上手。

三、关于建设特色研究型与应用型综合教学平台的具体建议

1.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在建设特色研究型院校方面,院校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在努力建设、寻求发展,但在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方面,应重视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了解新入职毕业生结合自身关于本科培养方面的思考,以此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面与实际工程接轨。比如,现今大型工程单位坚持“走出去”战略,国际工程越来越多,那么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也应与时俱进,开展国际工程工作方面的培养;在工程技术上,不仅要对力学基本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方面重视,在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方面也要加以强化,因为高校培养出的工程建设人才应当技术过硬,做出优质工程,也要有领导水准,善管理、控成本、能竞争;对于设计工程师而言,懂成本控制做到设计优化,在设计阶段实现工程的节约;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成本控制、优质管理能增加公司效益,熟悉清单、定额、善于投标、合同管理,无疑提高单位竞争力,结算时计量计价成熟,无疑在工程款方面获得优势。这些都是毕业生在校时需要强化的,以适应不同单位的要求,也是在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

2.提高课程设计要求。学校的课程设计,在理论转化为应用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锻炼学生的规范使用能力,熟悉设计工作流程。但从课程设计成果上看,距实际工程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很多课程设计案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未能及时更新,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设计成果偏差过大,学生对工程责任意识重视不够,设计方式方法上,沿用传统的方式,未能与社会最新设计模式接轨。以土木结构设计为例,在配筋设计制图时,平法图集不采用,而采用剖面图形式,这与实际工程项目不便妥善接轨;在工程行业,BIM在不断推进,在课程设计培养上,也要跟上现今工程应用需要,在高校里就要响应住建部号召,加以培养推广,进而加快BIM技术应用在整个行业的推进。在国外像日本等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PC)设计施工等基本成熟,我国结合自身情况,也在试点推进。那么,高校的PC相关教学应用也要及时跟进,以防止毕业生出去就业,不知所措。在软件方面,也要及时与工程行业最新应用相结合,比如结构设计方面pkpm、理正,建筑制图方面天正CAD、水工制图方面ZDM、招投标方面相关计量计价软件、全过程工程管理方面的BIM5D之类,要使得学生能够熟悉,做到学以致用,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无疑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实力的提升。

3.鼓励“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在研究型科研团队方面,高校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突出,包括院士等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团队在业界有强大的实力,也为解决工程重难点问题贡献巨大,无疑,在科研型平台建设方面值得肯定。科研平台成功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对培养应用型工程师方面的重视,我们的社会需要高尖端的工程科学家去解决重难问题,也需要奔赴于工程一线去为工程建设而奋斗的工程师,而且从比例上看,后者所占比例更大。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方面[4],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招聘,从不同类型单位,聘请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校任教,如邀请设计院总工、乙方项目经理、咨询公司注册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监理单位总监、业主单位领导层等人士来校做相关课程教学、课程设计任务,拉近未来工作与在校学习的距离,更利于接轨;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在校教师带薪到一线相关单位锻炼,健全相关奖励机制,培养应用型教学团队。

4.鼓励实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应用型工程师的核心特点是能够应用于工程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恰是提高大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进而提升了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前期在校学习理论,扎实基础,假期或某个长的时间段在单位实习,接触实际工程,从中总结,实习结束返校进而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校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实践,立足实践,进而达到服务实践的理想效果。

在学校层次上,鼓励学生实习,可以采取“奖励学分制”等激励措施,对于某些缺少渠道进入单位实习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校友联络、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平台。社会中的工程行业相关竞赛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参与过程中可以与高水平、成熟的工程师沟通对接,进而提升自己的水平。

四、总结与展望

高等工程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建设研究型教学平台,为社会培养出顶尖工程科学家,为解决重大难问题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建设应用型教学平台,“回归工程”“立足工程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培养出进入单位可上手、有责任意识、大局观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进步,院校的教学实践机制在进步,这样,院校的培养会更加受到单位的认可与好评,也受到工程行业的好评,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地位无疑会提升,我国的整体工程水平亦无疑会提升。

[1]马景兰,李伟,王伟,万京生.工科教育“回归工程”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263.

[2]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在2005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上的专题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

[3]周玲,孙艳丽,康小燕.回归工程服务社会——美国大学工程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12):122.

[4]李培根.培养大批创新型工程师时不我待[J].中国高等教育,2007,(5):35-37.

G647

A

1673-291X(2017)34-0152-03

2017-04-2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009411001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水利工程)(YS11001);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201450276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B20714)

赵二峰(1986-),男,安徽涡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水工结构安全监控研究;蒯鹏程(1993-),男,江苏徐州人,硕士,从事水工结构安全监控、工程管理研究;程英俏(1994-),女,江苏徐州人,本科,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褚冬(1991-),男,江苏徐州人,本科,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刘彪(1993-),男,江苏徐州人,硕士,从事高坝结构数值仿真研究。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研究型工程师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