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7-12-09王大伟顾添瑜

考试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大伟+顾添瑜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进和深化的动力源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文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高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创新,不断改进工作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一套全新的发展理念,它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文本,而发展的关键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其目的则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进步。作为高校,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学中最重要的本体进行教学设计,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的全面发展,其实就是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协调统一,互相适应和促进。而可持续,其实就是在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又能够着眼于未来,不以牺牲后代人的资源和利益为代价换取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多维度以及多视角的发展理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 科学发展观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内涵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立了高校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进而持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当然,这也是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人性化的指导原则,那么就很容易成为国家机器的附庸品,无法实现对学生健康人格和独立的个性的塑造。

1. 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将教学实践者与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对待。这也是当前的大学生追求平等、自由和独立的现实特征所决定的。高等教育学校传统的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说教和理论灌输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了。新形势下,学校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强化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将爱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 科學发展观要求高校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时刻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着想。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服务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服务理念,反映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为学生排解困难,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健康的心态,确保学生的身心发展。

3. 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价值标准。

如前文所述,高校大学生具有非常个性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他们扮演的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角色。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校与社会经济市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市场经济为人们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鼓励个性和多元化发展,学生由于出身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环境的不同,对于世界的认知,以及判断的标准必然也会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和多样性。尤其是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学生在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和学习成长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迷茫。而高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价值观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性认识不够。这也导致了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过多地将教学精力放在了共性知识的教育教学上。尤其是对于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塑造却很少涉及。科学发展观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

二、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活力

如前文所述,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只有将这三种发展观念联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平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观。它绝不是三个方面的简单重叠,而是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理念,所谓的全面,实际上就是继续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全面实现经济建设的稳步提升,实现三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促进社会、教育、政治和文化的建设;所谓的协调,实际上就是协调城乡居民建设,统筹区域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全面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统筹协调,实现发展与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平衡统一,真正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 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当然,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和最终的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涉及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发展的目标也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和共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将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发展好、实现好学生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上,实现学生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目前,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的不断深入,高校应该利用好深化改革的机会,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好背景下,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强的理论武装保障,培养一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一代的“四有”新人。endprint

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教育工作成效。

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和显性的知识灌输上,其教学模式传统而且教学效果低下。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下的自媒体工具,为学生设计形象生动的教育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老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和接受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渲染和熏陶。

3. 全面分析学生需求,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当代大学生群体不仅个性独立,同时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其接受的文化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摸底,对学生群体进行客观和具体的分析,把握不同的学生群体在思想认知方面的差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目标,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大而全,而是量身制作,面向学生实际需求。这样,通过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很容易接受,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 完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制度。

首先是要创新领导管理模式,建立党政领导的共同责任制,这样才能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放在同等的地位,并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其次是创新高校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高校教育教学必须认清,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套方法论,在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其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完善思想教育工作信息流通网络,建立覆盖学生和教师以及所有相关人员的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快速反应,快速解决。

三、 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党强化自身建设的重要工具和优良传统。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和追求个性和独立的高校大学生,高等教育学校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文化水平。是当代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高校只有准确把握學生思想价值层次,坚持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完善教育体制改革,将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与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放在同等的位置,两手一齐抓,真正完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工作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5):53-57.

[2]刘红伟.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67-69.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