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策略

2017-12-09吴宝玉��

考试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初中历史创新

吴宝玉��

摘 要: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初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新课标实施以来,许多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旨在通过对旧观念的研究与理解,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做出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观念;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形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的创新也在不断加快着步伐,教学观念的转变也显得刻不容缓。初中历史是历史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指引这一初级阶段科学向前的方向标,也是搞好历史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当然,这一关键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教学状态的转变。作为驻足三尺讲台的师者,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创新,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思想,实现初中历史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对以往教学观念的分析,来谈谈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

一、 初中历史教学观念存在的部分不足

(一) 以教材为本的应试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是教人应试。但是在现实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为绩效而教、学生为成绩而学的传统教学观念,甚至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21世纪,我们依然处在应试教育的照本宣科状态,这不仅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而且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自我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互排斥,是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 因循守旧的课堂教学观念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与其他学科一样均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历史学科有其特殊的地方,历史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问题,若是我們均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课本上的历史知识,难免有照本宣科的嫌疑,同时也不能够将客观存在的历史信息在学生脑海里定格,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极其不利。

(三) 强灌硬喂的填鸭式教学观念

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走入了填鸭式教学的误区,这种“快速增肥”的灌输式教育虽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死记住部分知识,但是这样一味地灌输,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只知“有其表”,却不懂得“有其涵”,纵然能在考试中暂得一高分,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一遇到实际的历史问题就变得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二、 初中历史教学观念创新的构想

教师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因此,与其说教师是一个职业更不如说教师是一项专业,我们应通过自身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建构科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历史、有能力学习历史、有兴趣学习历史,适应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坚持、转变、倡导、实施”不断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历史学科是绚丽多彩的,就像学生的天资条件各异一样,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材为本。一方面,教师要有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我们在教授课本知识的时候,既不能一味地实行填鸭式教学,也不能笼统地对学生实行教学“大锅饭”的形式,要在教学之前形成分层异步的教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学生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最后学会做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不是用书山题海来把知识强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历史素养得以提高,促进学生既能独立自主又能富于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 转变鼠目寸光的应试教育思想

应试教育其实是教学中一种目光短浅的表现,并非教育的长久之计。初中历史属于基础自然科学,是要教会学生对物质组成、性质和规律的学科,这并不是教会学生记住一个元素周期表或会写基本历史式那么肤浅。因此,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在教学前,教师要形成教会学生知识的观念,而不是形成教会学生记背知识点的观念,要在教学前就制定“育人”而不是“应试”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和与境俱进相结合,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问题,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在教学后,要形成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考试只能作为测试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一种手段,而不能作为划分学生层次的标尺,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 实施启发式和分层异步式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点,是实施启发式教学。要为学生“解惑”,教师就应当通过启发式教育进行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学习兴趣会激起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的状态,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讲,正值青春期,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避免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另一点,是实施分层异步教学。学生个体在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正如《二程集遗书.伊川先生五》中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但他在教育上还是做到了因人而异和分层异步。要做到分层异步,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在历史课堂中分成不同的层次,以方便因人而异的教学;二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因学生个体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为学生制定其能够做到的学习目标;三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可以通过导入式教学分层、自学式教学分层和辅导式教学分层等步骤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四要对练习进行分层。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之后,我们应该掌握练习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在布置作业给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练习的目的、内容、难度上进行适当的划分,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三、 结语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我们应树立终身教育观,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我们应在教学观念上紧跟时代步伐,认清传统教学观念的局限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变鼠目寸光的应试教育思想、倡导轻松自然的生活教育方式,并最终通过实施启发式和分层异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改理念,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真正做到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提高,并学会学以致用;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着、学着便快乐着”的幸福感;让初中历史教学成为唤醒心灵的快乐、激发生命的热情、理性看待生活、科学享受人生的一项灵魂塑造工程。

参考文献:

[1]徐乾素.初中历史实现创新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年第01月01卷.

[2]罗显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策略[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12期.

[3]练辉灵.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初中历史创新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