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2017-12-06江文龙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摘 要】本文论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则,分析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提出通过巧设导语,营造氛围,建构契合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语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等措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三种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103-02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人文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但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师重视教授基础知识,或者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不注重剖析语文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语文与人文和艺术相结合,才是语文的本色。对语文来说,要体现人文美需要一定的素养,也就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一个人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感悟能力,还包括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等。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用语文的魅力影响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则

(一)情感熏陶的原则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上努力追求真理,在情感上享受到美的熏陶,在人格上完成美的转化。因此,情感熏陶贯穿审美教育的全过程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全过程。

首先,语文教师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意蕴,找到作品中可以吸引学生审美意识的地方,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情感变化。其次,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内容预设循序渐进的审美教育目标,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建构健康高尚的人格。最后,语文教师要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注意课堂中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的情感升华。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时刻关注人的情感变化,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人的身心成长是逐步进行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像“一桶水”和“一碗水”,很多人认为在课堂上能完全吸收教师的“一桶水”,才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把“一桶水”全部“灌”给学生,势必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无法完全消化课堂上的内容,智育和美育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语文教学的审美内涵是丰富的,有表层的画面美、语言美、人物美,也有深层的思想美、情感美,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应先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表层的画面美,增强审美体验,当对作品的审美感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启发他们领悟深层的审美意蕴,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效果。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一)课堂形式花哨,学生有参与没有思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只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滥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容易使语文知识变质,导致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繁杂、琐碎,知识缺乏系统性

由于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大量的媒体资源,导致教学内容比较繁杂、琐碎,知识缺乏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觉混乱,没有条理。这导致学生对语文中的内容无法产生深刻的印象,只有模糊的记忆,影响了人文素养的培育。

(三)教学方式单一、呆板

中职语文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的是粉笔加板书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在每节的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分析课文,让学生通过分析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语文课成了文学作品赏析课。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单一、呆板的,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知识失去了兴趣,那么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是比较被动的,教師教学效率也是极低的。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一)巧设导语,营造氛围,建构契合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之下完成的,是作家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的情感特征,巧设导语,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为新知识所吸引,集中注意力。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导语的情感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情感教育下真正地调动自己的情感,自觉地沿着清淡的轨道学习课文。

(二)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通过深入解读文本,体验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语文内容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其无论是对人的精神领域还是心灵的震撼、心灵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例如,在阅读一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凛然正气,爱憎分明。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课文时,应进入角色,充当演员,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其产生强烈的爱与恨,这样的方式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让学生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去推敲古诗词的语言,认真揣摩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效果,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怎样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的,怎样使表达变得准确、生动、含蓄。引导学生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去推敲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让学生注重其表达技巧的运用,让学生认识到表达技巧的各种作用,如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反问的作用突出情感,对比的作用使形象更加鲜明等。例如,《长相思》的情感热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给学生讲解完写作背景之后,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其中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通过反复吟咏,学生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而且可以增强审美感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新颖有趣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

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人物故事,这些人物故事和语文教学的内容是有关联的,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增加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之以音乐,让教师示范领读,再让学生配乐朗读,读出音乐美、节奏美。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美的魅力。教师还可以选取图画、录像、音乐等特殊媒体,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阅读的敏捷性,感悟文章的妙处。例如,在给学生上名著导读课《水浒》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水浒传》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把握鲜明的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产生深刻印象。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研读《水浒传》这本书,帮助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中职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是有限的,《水浒传》中的一些哲理他们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首先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然后明确其中的人物性格,帮助学生理顺阅读思路。语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语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用心体验到语文中的人文精神。

(三)积极挖掘语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语文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把语文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接受语文魅力的熏陶。語文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语文中很多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实际,因此当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后,语文内容就会变得具有生活化特点,也会变得生动、活泼。语文教师可以创设教学环境,在语文课堂中引入生活中的元素,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和语文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坚强的意志。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语文教师在落实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探究适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引导学生在研读语文作品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相信在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语文会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植根真善美的种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旭东.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成功(教育),2012(20)

[2]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龚丽鹏.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2)

【作者简介】江文龙,江苏省沭阳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