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中国传统艺术修养对于现代建筑艺术教育的意义

2017-12-01刘宁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艺术修养中国画建筑设计

刘宁

摘 要:一、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当代建筑艺术中的应用。二、培养传统艺术修养对于建设职业技术人才乃至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重要性。三、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大形势下,中国风建筑设计已成为流行趋势。

中国传统绘画与建筑艺术是艺术的两个组成部分,其艺术之源有许多想通之处,也存在着诸多关联。中国绘画应该是我们建筑艺术教育的底子,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中国传统绘画相对于建筑设计存在许多基础审美元素,是中国人审美观的基础体现。培养传统艺术修养对于如何做好一个中国建筑师,做好中国人自己的建筑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近年来中国风的流行设计元素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式建筑风格的流行趋势。而中国的建筑教育恰恰缺失了这一方面修养的重视和培养,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价值是建立中國式艺术审美观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如何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的重要依据。

一、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当代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传统艺术以其特有的抒情性、合理性、对于意境和构图上的完美追求对于建筑设计的应用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1、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性。

传统绘画殆为中国文化之花,它具有完全独立的精神气韵。这种独特的精神气韵生发于孕育它的独特环境,中国三教合一的特殊哲学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哲学影响和美学影响,决定了中国传统绘画对于精神意境的独特追求。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意识,《文心雕龙》中有:“窥意境而运斤。”“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在这种意境的审美中,浸润着艺术家的全部情感,以绘画作为体道的方式,达到物我两忘、畅神达性,从而超离现实中物质和功利的羁绊,在精神上获得自由的释放和解脱。

追求意境表达的同时,中国画也同时追求对于物象本质的表现,所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种对于事物本质的追求,会使我们摒弃对事物“形”的执着,升华出物象最核心的精神特质。

中国画是感性的,表达着中国文人艺术家逸情至性豪迈洒脱的人文情怀。同时中国画也是理性的,中国画之构图,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符合自身审美需求的基本法度。包括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一系列法则,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独特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织演变而来。

2、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那么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性对于建筑设计有什么意义么?答案是肯定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性也体现着中国式审美的独特性。有了这种审美的独特性,我们才能创作出有着文化传承中国元素和个人风格的建筑作品。

首先在建筑设计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意境的创作。这种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审美意识,可以将我们的建筑设计作品与环境、情感联系在一起,带给置身其中的观者以独特的感受,唤起观者的审美意识,从而生发出与建筑设计师同样的情感体悟 。这里就可以用传统绘画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来解释,即是谢赫六法当中的“气韵生动,”体现出这一点的设计作品才可以说是具有高级审美情趣的建筑作品。如赖特的“流水别墅”,即是在空间体量及环境的结合上体现着建筑设计独特意境的完美作品,给人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特殊审美意境。

其次是建筑设计当中造型的把握,如果也可以体现传统绘画当中的“以形写神”,那么这种建筑造型的表达将是精炼概括和高度统一的。设计师通过对事物本质的高度的艺术提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建筑风格呈现主客观高度统一的表现性形象,也就是中国画当中对“意象”的追求,这种意象的表达是中国画当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强调对物象特征的把握,以求更鲜明的表现对象。艺术家要在对意象本质的提炼中,舍弃表面的、非本质的、次要的东西,注重表达其需要体现的情感和思想。这一点与建筑设计当中追求的概括表达是相通的,如同画面是画家的情感表达一样,建筑是建筑设计师思想情感的表达。建筑师在设计时也必须将那些可以表达我们思想和情感的元素加以提炼处理,使得其在抽象和具体中找到平衡点,从而达到中国传统绘画当中对于意象的把握。如文丘里的设计“母亲住宅”,简洁而隐喻式的矛盾结构充分体现着建筑设计中意象思维的表达。

第三建筑设计中的构成元素也与中国画中的构图方式有着诸多关联。在国画构图中,艺术家需高度概括,使画面整体得势,节奏明确,旋律流畅。画之构成元素甚多,有主次之分,虚实之别。主次各部分之间要形成呼应关系,虚实对比也要明晰,以实勾勒主体,以虚突出主体。这种虚专指画面上的空白部位,其非无用,而是中国画的另一重要构成因素,其往往是“空而有物”、“以空寓情”,给人以遐想。虚实也成为了使画面富于变化、产生气韵的关键所在。其所有元素的构成应该是疏密有致,以疏衬密,疏中有密,使画面跌宕多姿,有紧张处也有轻松点,这样的画才会给人以庞大的信息量,给人以视觉震撼。而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艺术创作的思路与之也是一致的,其主要的也是要分清主次,使建筑层次丰富,富于变化,其艺术价值才会凸显出来,其区别仅在于手法略有不同,若把中国画之构图艺术收之于建筑之中,更能凸显其中国风的艺术感。

二、培养传统艺术修养对于建设职业技术人才乃至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重要性。

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师首先是要具备艺术家的修养,其次才是建筑设计方面的技术以及能力的培养。这种艺术家的修养首先是也必须是中国传统艺术修养,因为我们生活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中华文化泱泱五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闪耀着先贤大德思想和智慧的耀眼光芒,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并支撑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异彩纷呈文学艺术,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不管是艺术建筑还是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肩负着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文化情怀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视为“四个自信”之前提和基础,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什么是文化自信?套用一句流行语,文化自信就是不忘初心,不忘文化的初心,不忘中华民族的来时路。要树立坚定而清醒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要培养传统文化修养,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

传统文化修养包括许多方面,如传统绘画、国学、诗词及音律武术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素养的提高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也可以指导我们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各个方面。而对于建设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传统艺术修养则是最重要的方面。近现代的中国社会曾几度国力衰弱,教育體制很难满足那个时代国民的根本需求。建国以来,我们的建筑教育要么崇洋媚外,要么薄古弃古,三、四十年代的建筑教育家,历尽艰辛也只能是用草图记载一下诸如五台山一类知名中国建筑的形制。在中国建筑教育里,从来没有把中国绘画做为我们建筑艺术教育的底子。在建筑系里,永远是西洋绘画教育起主导作用。这对于当代中国建筑教育体系,无疑是悲哀的。

三、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大形势下,中国风建筑设计已成为新的流行趋势。

国务院出台相关国策,从2017年开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这对于我们今天重拾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社会风气的浮躁、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我们必须要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价值观和精神寄托。中国传统文化有这样一种品质,你越是了解它,就越是喜欢它,它的博大精深散发着无穷魅力,它的艺术源泉取之不竭。

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大形势下,各个行业门类中都流行着中国风元素。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在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之后,中国风开始流行于文化、艺术领域,如广告、音乐、服饰、建筑等各个方面。“中国风”的建筑应该能够做到首先是现代的,然后是中国的。这样的建筑,其存在的生命力将会更强,而且是具有延续性和普及性的,它在呼唤着对中国本土“风格”回归的探讨。事实上,对于中式风格的追求,建筑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七十年代贝聿铭的北京香山饭店、九十年代上海陆家嘴金贸大厦都成功地探索了中国的民族建筑形式。而在今天的市场机制下,“中国风”的再次吹起,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人们追求本土建筑意识的觉醒。以前有人总是批判我们的建筑过分西化,照搬照抄,“欧陆风”盛行,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国风建筑设计的新形式。

综上所述,培养中国传统艺术修养对于现代建筑艺术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新形式下,中国建筑艺术教育也将迎来新的改革,从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中吸收营养并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从而能更好的作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

猜你喜欢

艺术修养中国画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书画名人汇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舞蹈钢琴伴奏课教学效率提升研究
谈谈鼓师
从对立到联合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