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运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标准化研究及应用

2017-12-01赵殿鹏徐志刚王泽林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水运成孔灌注桩

邵 宏 赵殿鹏 徐志刚 王泽林

(1.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 浙江 杭州 311215; 2.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重庆 400074)

水运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标准化研究及应用

邵 宏1赵殿鹏1徐志刚2王泽林1

(1.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 浙江 杭州 311215; 2.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重庆 400074)

PDCA循环作为管理学的通用模式,可以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当中,对完善施工流程、提升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等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施工运行→施工竣工、评价及总结”为主线,并结合国内外标准化研究及实践,对水运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进行研究。最后,以港口工程灌注桩的施工为例,进行应用。

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PDCA循环;流程控制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水运建设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水运建设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工程建设总体还存在发展不均衡,工程建设管理科学化、体系化、精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而且随着水运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水运施工项目多元化、数量及规模大型化、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管理完善化的建设要求,因此本文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水运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标准化中,以此推动水运工程标准化的建设。

二、相关基本概念

(一)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

我国的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Z0000.1-2002中将标准定义为:“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同时指南也对标准化进行了定义:“标准化是对实际与潜在问题做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在相关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的效益活动,其中标准化活动由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所构成。”这项活动包括标准化工作总体策划、进行相关现状分析、确定标准编写的人员、结构和格式、形成文本文件、发放到相关组织、监督实施、发现问题等的一系列阶段,简单来说,标准化其实就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动态性、相对性、实践性、统一性的特点。

(二)水运工程标准化的内涵

水运工程标准化是为在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以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水运工程标准化以现场布设标准化、工艺流程控制标准化、管理行为标准化为主要内容,通过标准化施工,实现项目管理更加规范、施工场地更加有序、管理流程更加合理、工艺要求更加填密、施工环境更加优良、项目实施过程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更加到位,使得项目实施更能充分体现可持续、节约、绿色环保的需求。

水运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标准化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将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和完善标准制度、控制流程,并与人员配置标准化相结合,将施工工艺标准化的各个指标分解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中去,保证每一个环节工作质量和成果达到标准化规定要求。它是整个标准化施工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工艺流程控制标准化

(一)PDCA循环模式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由美国“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休哈特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后来经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的深度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PDCA循环[1]。具体来说,PDCA循环是指:P即Plan表示计划;D即Do表示执行;C即Check表示检查;A即Action表示处理[2-3]。其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PDCA循环模型

PDCA循环可以用于处理各种问题。我们的一切活动都遵循“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处理”。哲学家们总结人类活动要素有:“需要、动机、目的、手段、活动本身、活动对象”,而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预见、有计划的,是朝着一个事前知道的目标而前进的过程[4]。

(二)PDCA循环在流程控制中的应用

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随着水运工程施工过程而形成的,首先分析施工整个准备工作包含所有生产资料(即人、材、机等)的质量,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具体到某个施工细节,对水运工程中的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分析并制定PDCA循环模式,并将最终结果反馈到整体的PDCA循环体系中,形成一种“环中环”形式,直到完成整个工程。大循环为小循环提供了方向和依据,而小循环则提供了细分和优化,而且每个PDCA循环都能够实现闭合,并且向总体工程质量提升的目标不断前进。

结合上述思想,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港口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为了保证最终的成桩质量,应首先对整个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以此确定钻孔灌注桩施工主要工序;然后再对每个关键工序进行分析,结合现行的工程规范以及法律法规,对每个关键工序进行标准化规定;最后,当每一工序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施工过程记录表,以便不断改进。这样就使得整个工艺流程的实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过程有控制和检查、结果有评价和考核,从而实现整个施工过程控制的闭环,确保了工程流程控制的完备。

1.分析研究

港口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工程属隐蔽工程且工序较多,质量缺陷表现形式也很多,因此为保证施工质量,应当重点对施工主要工序、灌注桩平台搭设、钻孔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水下混凝土灌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规定。

灌注桩施工主要工序可总结为图2。

图2 灌注桩施工主要工序

平台的设计与施工在《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中作出了关规定。平台形式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确定。平台设计时的尺寸应能满足钻孔设备的布置、操作、移动和混凝土浇筑的要求,平台顶标高的确定应考虑施工期水位、潮位、波浪和钻孔工艺等因素。平台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应能承受施工设备、材料和人员的荷载,并能承受水流力、波浪力、风力和施工船舶系靠力等荷载。平台结构应考虑装拆方便和成桩后下一步工序的施工。

钻孔成孔在《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第6.2节中作出了有关规定。钻孔成孔施工时应设置护筒,钢护筒的强度、刚度、内径应满足要求。护筒的埋设方法应合理选择,埋设顶标高和埋深也应满足相关规定。成孔设备可选择回转钻机和冲击钻机等,钻机的安装与操作应按规定执行。成孔过程中,出现护筒变形、塌孔、偏斜、卡钻和掉钻等情况时,可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终孔后,应立即进行清孔。

钢筋笼制作不仅在《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第6.4.1条中作出了有关规定外,还在《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第7章中有相关规定。钢筋笼的制作宜在支架或台座上进行,并注意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装置。清孔后,钢筋笼应及时准确吊装就位,下放钢筋笼时应防止碰撞孔壁。钢筋笼安装就位后,应采取适当措施将其固定,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保证钢筋笼不上浮。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在《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第6.5节中作出了有关规定。一般采取导管法完成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该施工直接关系到成桩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灌注桩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也应符合有关规定。导管使用前,应按实际使用节数和长度进行试拼,并进行压水试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埋管深度应符合要求。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应及时测量,混凝土终灌标高的确定应能保证桩顶凿除后的混凝土质量。

图3 灌注桩施工水上平台

图4 成孔施工

2.样例模板

根据以上分析,对钻孔灌注桩中的主要工序、控制要点及检查控制进行规定,样例如下:

(1)主要工序

施工准备→桩位测量放样→施工平台搭设→钢护筒埋设→钻机定位→钻进成孔→终孔→第一次清孔→钢筋笼吊装→安放导管→第二次清孔→混凝土灌注→桩顶处理→灌注桩检测。

(2)控制要点

1)技术要求

(1)施工测量应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和《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第7.3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2)平台的设计与施工应满足《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第6.1.3-6.1.8条的有关规定。

(3)钢护筒埋设及钻进成孔应按《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第6.2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当岩面无覆盖层或覆盖层较薄时,护筒埋设应符合《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85-2000)第6.3.5条的有关规定。

(4)钢筋笼制作除应符合《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第6.4.1条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第7章的有关规定。

(5)混凝土灌注应满足《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第6.5节的有关规定。

(6)嵌岩灌注桩施工应按《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85-2000)第6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2)检查控制

(1)完成有关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文件和施工方案编制,并经审核批准,必要时应组织专家论证。

(2)组织施工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表。

(3)成孔施工时应填写记录表。

(4)灌注桩成孔后应逐孔对孔位偏差、孔深、孔径、孔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浇筑混凝土前孔内泥浆等主要指标等进行检测,并填写灌注桩隐蔽验收记录表。成孔质量应满足《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第7.0.1条的有关规定。

(5)水下混凝土施工时应填写记录表。

(6)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当填写灌注桩施工综合记录表。

(7)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应当对其质量进行检验评定,并填写评定表。灌注桩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表2.4.3.8的有关规定。

三、结语

PDCA循环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科学的、全而的、动态的工作程序,通过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水运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标准化中,使得每个工艺流程的实施有标准和要求、过程有控制和检查、结果有评价和考核,确保了工艺流程控制的完备。

[1]张鑫伟.基于PDCA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何富刚,刘侠,杨辛.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J].水电站设计,2009,25(2):109-110.

[3]董玉华,于秀彦,曾庆艳.应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文明施工文明生产[J].一重技术,2003(3):112-114.

[4]李春田.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 第十二章综合标准化的现实意义[M].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邵宏(1966-),男,杭州市人,工学硕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水运成孔灌注桩
不良地质情况下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提前处理工装的应用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孔技术探讨
杂填土区灌注桩成孔方案比选分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