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与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2017-12-01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辅食缺铁性母乳

杨 红

(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0064)

浅论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与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杨 红

(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0064)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与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某院进行体检的250例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和250例接受母乳+辅食喂养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250例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设为参照组,将250例接受母乳+辅食喂养的婴儿设为研究组,对两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与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之间的关系。结果:(1)研究组中4~5个月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8%,参照组中4~5个月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中6~8个月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4%,参照组中6~8个月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儿进行单纯母乳喂养易使其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对其进行母乳+辅食喂养能有效地降低其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因此,婴儿家长应合理地为婴儿添加辅食,以预防其发生缺铁性贫血,促进其健康成长。

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婴儿;缺铁性贫血;关系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该病会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铁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如果婴儿存在缺铁的现象,轻则会使其出现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重则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其免疫力低下。研究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与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之间的关系,对避免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与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在某院进行体检的250例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和250例接受母乳+辅食喂养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某院进行体检的250例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和250例接受母乳+辅食喂养的婴儿。其中,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营养不良的婴儿。我们将250例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设为参照组,将250例接受母乳喂养+辅食喂养的婴儿设为研究组。在参照组中,男女婴儿分别有130例和120例,其月龄为4~8个月,平均月龄为(6.1±0.6)个月,其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2±0.5)kg。在研究组中,男女婴儿分别有126例和124例,其月龄为4~8个月,平均月龄为(6.3±0.7)个月,其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3±0.4)kg。两组婴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与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婴儿添加辅食的方案是:在婴儿4个月大的时候为其添加辅食,首先添加的是强化铁米粉(米粉可以和奶液进行混合搭配),然后再逐步添加根茎类蔬菜汁、水果泥、蛋黄和肝泥等辅食[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情况。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红细胞中出现明显的小细胞低色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血清(浆)铁浓度<10.7μmol/L。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Exsel 2007中,用SPSS24.0软件对录入后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研究组中4~5个月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8%,参照组中4~5个月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中6~8个月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4%,参照组中6~8个月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指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使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进而导致红细胞数目减少的一种营养性疾病。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缺铁性贫血在婴幼儿中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婴幼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铁的需求量比较大,若对其进行喂养的方式不当,就会导致其发生缺铁性贫血,从而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2]。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多种矿物质等,能很好地被婴儿吸收,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另外,母乳在代谢的过程中对婴儿肾脏造成的负荷较小,符合其肾脏未发育成熟这一特点。临床研究表明,母乳是6个月以下婴儿的最佳食物。但婴儿若超过这个年龄,母乳中含有的矿物质(尤其是铁的含量)就无法完全满足婴儿的需求。如果婴儿体内的铁匮乏,就会导致其发生缺铁性贫血,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3]。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在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为其添加一些辅食,能有效地降低其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婴儿添加辅食的意义有二,一是能弥补母乳中不足的营养物质,二是可对婴儿的胃肠道起到锻炼的作用[4,5]。但部分初产妇对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及缺铁性贫血等认识不足,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她们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明确母乳喂养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并能及时、合理地为婴儿添加辅食,从而降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促进其健康成长[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婴儿进行单纯母乳喂养易使其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对其进行母乳喂养+辅食喂养能有效地降低其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1]李俊芳.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2(1):70-71.

[2]权薇丽,张松生,曲利园.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1(12):125-126.

[3]魏德萍,陈伟香.不同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5,29(2):66-68.

[4]王治涛,黄中炎,孙佳.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防治措施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05(13):376-378.

[5]陈敏,钱慧瑾,黎健.上海市某社区婴儿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1,05(3):210-212.

[6]陆志宏,吕朝治.汉中地区部分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05(15):1053-1054.

R723

B

2095-7629-(2017)6-0137-02

猜你喜欢

辅食缺铁性母乳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