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评析

2017-12-01马雪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心率通气

马雪婷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53)

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评析

马雪婷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53)

目的:探讨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72例患者分为低流量吸氧组和无创通气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低流量吸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技术进行治疗,对无创通气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PaO2和PaCO2的水平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低流量吸氧组患者相比,无创通气组患者的心率及PaO2、PaCO2的水平更佳,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该病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心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诱发该病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因素、免疫损害因素、药物刺激因素及过敏因素等。呼吸衰竭是重症肺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研究表明,重症肺炎患者一旦并发呼吸衰竭,其死亡率将会明显增加[1]。为了探讨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笔者对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72例患者分为低流量吸氧组和无创通气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在低流量吸氧组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7例,其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16岁,平均(52.34±4.86)岁。在无创通气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6例,其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17岁,平均(52.18±4.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这72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WTO规定的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且均并发了呼吸衰竭。2)呼吸频率低于35次/min,氧合指数小于200。3)同意参与此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免疫系统紊乱或意识不清的情况。2)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3)临床资料缺失。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对其进行抗菌、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低流量吸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技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将胶皮管与氧气表、湿化瓶连接好,用棉签清洁患者的鼻孔,将鼻导管用水润滑后自其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在其鼻翼两侧。然后让患者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将氧浓度保持在30%以下,连续吸氧12 h。对无创通气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进行治疗,方法是:首先对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及其具体的病情进行分析,以此来设置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将呼吸机的通气模式设为S/T通气模式[2],将初始时的吸气压设为10cmH2O,然后慢慢将其升至15cmH2O。将呼气压设为4cmH2O,将呼吸频率保持在12~16次/min左右,将氧浓度保持在90%以上,连续为患者吸氧12 h,同时根据其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及PaO2、PaCO2的水平,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PaO2和PaCO2的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其心率及PaO2、PaCO2的水平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PaO2、PaCO2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PaO2、PaCO2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创通气组患者的心率及PaO2、PaCO2的水平均明显优于低流量吸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PaO2、PaCO2水平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PaO2、PaCO2水平的比较(±s)

分组 时间 PaO2(mmHg) PaCO2(mmHg) 心率(次/分)无创通气组(n=36) 治疗前 55.36±3.89 66.83±5.28 128.54±6.01治疗后 84.36±6.12 38.91±4.05 89.23±4.88低流量吸氧组(n=36) 治疗前 56.04±3.48 65.29±4.93 127.65±6.27治疗后 76.67±7.05 51.08±3.61 98.31±3.76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无创通气组中有1例患者并发了气胸,1例患者并发了腹胀,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通过改变呼吸机的参数,这2例患者的症状均全部消失)。低流量吸氧组中有3例患者并发了气胸,2例患者并发了腹胀,2例患者并发了呼吸困难,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4%(其中5例患者因病情恶化而改为进行有创通气治疗,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创通气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流量吸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空气污染的日益加剧,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呼吸衰竭是重症肺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当重症肺炎患者PaO2的水平低于60mmHg且其PaCO2的水平高于50mmHg时,即可诊断其并发了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病情危重、进展快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临床上应及时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通气治疗技术。此技术可模拟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利用正压促使肺泡的通气量增加,促进肺换气,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其呼吸困难的症状。另外,用此技术无需对患者进行插管或气管切开操作,可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且能使其保留正常的吞咽、说话、进食等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时,应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此技术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优越性等,并教会患者正确调整呼吸节奏的方法。同时,在进行通气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感受及其病情的变化情况,以便随时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另外,在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还要确保治疗的持续性,除了在患者饮水、呕吐、咳痰及进食时可暂停通气外(暂停的时间不可超过30 min),其余的时间均要对其进行持续通气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对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该病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心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1]李君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撤机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22-23.

[2]陈杰,胡东军,王明明,等.无创机械通气在肾移植受者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1-2.

R563.1

B

2095-7629-(2017)6-0023-02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心率通气
心率多少才健康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不通气的鼻孔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