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7-11-30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左室容量优质

王 平

(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 黄冈 438400)

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王 平

(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 黄冈 438400)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81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病情均处于心肌梗死恢复期。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优质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结果:经护理,优质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

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优质护理

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持续得不到血液的濡养,使其支配的心肌产生无法逆转的坏死[1]。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主要是其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斑块阻塞血管或脱落的斑块随血液流动到血管细小的部位,导致血流被阻断,使部分心肌得不到血液的供应,产生心肌坏死的情况。老年人的血管质量相对较差,弹性过低,比较脆弱,加之其常常伴有高血压等引起斑块脱落的因素。因此,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较高[2]。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能促进其身体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的时间。为此,我院对近期收治的部分心肌梗死患者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在这些患者中,有60例患者首次发病,有21例患者为二次发病。这些患者均伴有恶心、呕吐、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在这些患者中,有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23例,有左心室后壁梗死患者25例,有左心室侧壁梗死患者22例,有室间隔梗死患者10例。经治疗后,这些患者均处于心肌梗死恢复期。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常规组中共有4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5例(62.50%),女性患者15例(37.50%);其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4.5±3.1)岁。优质组中共有41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2例(53.66%),女性患者19例(46.34%);其年龄为63~90岁,平均年龄为(75.5±4.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方法是:教患者使用便盆进行排泄的方法。监测患者的心率、肺活量、血压等生命指标。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活性的检查。如果患者的上述指标发生异常,立即告知其主治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对优质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的成效,消除其顾虑,让其知道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其病情不会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症状等,使其能够判断自身的病情,以免其对身体不适等刺激过度敏感,不利于其身体的康复。告知患者的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使其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对其施加压力。2)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列举不遵医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作用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禁止患者食用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让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在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其做一些家务劳动,参加一些活动量适宜的娱乐活动。禁止患者进行重体力劳动。让患者戒烟。

1.3 观察指标及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及护理前后其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仍然存在,需要他人照顾。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护理前后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优质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

2.2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 经护理,优质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n(%)]

3 讨论

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人群是老年人。心肌梗死发作时的状态会给患者留下心理阴影,使其害怕病情复发,也担心会给家人造成负担。加之患者对心肌梗死的认识不够充分,其在发病后易产生焦虑、恐慌、悲观等不良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对患者身体的康复造成极大的影响[3]。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此外,老年人的记忆力较差,部分患者还有讳疾忌医的心理,因此,其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有必要对其进行健康指导。

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的优质护理,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小其心理负担,使其能够配合治护工作,从而促进其身体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的时间[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优质组患者,其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均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患者。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5,6]。

总之,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

[1]张蓉,吴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07-809.

[2]王艳利.浅谈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期护理体会[J].临床研究,2016,24(3):123-124.

[3]杨丽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8):1154-1156.

[4]李倩.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15-2717.

[5]王玉美.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5):635-637.

[6]曾碧媚,吴少群,张转转,等.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56,1260.

R473.5

B

2095-7629-(2017)1-0184-02

猜你喜欢

左室容量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水瓶的容量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IQ下午茶,给脑容量加点料
小桶装水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