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7-11-30陈秀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整体心脏

陈秀英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对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探析

陈秀英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目的:探讨对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整体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整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十分明显,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整体护理;效果

心脏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相较于普通手术而言,心脏手术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心脏手术研究的不断进展,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逐渐受到了关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手术过程较为复杂,对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有学者指出[1],对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我们对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76例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这一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有14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有18例,进行双瓣置换术的患者有20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有24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在常规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8∶20,其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49.4±4.3)岁。在整体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1∶17,其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63岁,平均年龄为(48.6±5.1)岁。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术前向患者讲解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目的、方法及疗效,协助其进行各项检查,并对其进行常规备皮。术中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并协助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对患者进行麻醉和治疗。术后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指导其保持正确的体位,告知其合理地安排饮食[2]。

1.2.2 对整体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

1.2.2.1 进行术前护理:(1)进行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在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对其心率和血压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麻醉的效果。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然后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同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其消除顾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2)进行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好各项手术器械和相关器具,如无菌冰屑、冰水、垫片、机械瓣膜、生物瓣膜等。同时,提前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患者在入室后不会受到刺激。

1.2.2.2 进行术中护理: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帮助其保持正确的体位(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对患者进行束缚)。检查各仪器的导线、电源及运行情况,并将手术器械及体外循环物品、引流瓶放好备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对于体温较低的患者,要注意防止其发生寒战,提前用恒温箱对灌注液进行加热[4]。

1.2.2.3 进行术后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告知其要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稳定的情绪。待患者能正常进食后,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叮嘱其多食用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过热、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其肠胃。同时,告知患者规律地作息、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患者能下床活动后,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其早日康复[5]。

1.3 疗效评定标准 用显效、好转和无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经治护,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生心律不齐、血压异常等情况。好转:经治护,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所改善,未发生心律不齐、血压异常等情况,或仅发生了轻度的心律不齐、血压异常等情况。无效:经治护,患者的心脏功能未得到改善。(显效的例数/总例数+好转的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我院使用护理工作满意评分量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量表的满分为1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治护后疗效的比较 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整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治护后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整体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为(8.6±1.3)分,常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为(7.3±1.6)分。整体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较为复杂,危险性较高。因此,多数患者在进行此手术前均会出现过度紧张、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邓炜[6]等学者研究认为,临床上对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可全面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从而可起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预后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整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十分明显,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陈如红,许美芳.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整体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5):129-130.

[2]冯震涛.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整体护理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1):53-55.

[3]杨梅娟,陶丽芬.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4(29):104-105.

[4]张穗.婴幼儿体外循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3888-3890.

[5]刘静兰,刘琼,郑新峰等.术前访视对提高心脏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9):703-705.

[6]邓炜,颜幼玲,毛蓓等.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及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7):308-309.

R473

B

2095-7629-(2017)1-0008-02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整体心脏
心脏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