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一则

2017-11-29

长寿 2017年11期
关键词:坎儿岁数俗语

通信一则

如何看待传说的73、84是寿命的两道“坎儿”

山东省淄博市读者黄凤莲:多少年来,有一句俗语我们常常听到,即“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还别说,几十年来,我耳闻目睹真的就有几位老人在这两个年头去世了。那么,这句俗语有没有科学依据?

我为什么要问这个呢?因为我今年恰好73岁了。由于有这个说法,所以一进到这个岁数,我就有些心神不定。儿女和孙子都笑话我,说我迷信。那么,你们怎样看待这句话?希望得到指教。我订 《长寿》杂志5年了,是你们的老读者了。

编者:您知道,这句话的来源和我国古代孔子、孟子两位圣人的去世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活了72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活了83岁。因为古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计算的,所以孔子算是73岁,孟子算是84岁。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认为孔子和孟子的去世年龄是很不吉利的,故把这两个年龄说成“坎儿”,一代一代便流传下来了。

但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抛开取笑,您的儿女和孙子其实是对的。因为按照医学的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都大不如前,健康状态也会每况愈下,容易患有多种疾病。即使是如民间所说的 “暴亡”,也是有原因的,当某些应激现象出现,例如心理压力过大、大量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疲劳过度、负重、大便用力时,就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而去世。这种现象可发生在老年人的任何年龄上,既有73和84者 , 也 有 72、74、83、85……与孔孟的73和84同岁,也只是巧合。去民政局问一下就知道,什么岁数“走”的都有。

“73、84”这样的沿袭流传,无形中使年近73或84的老人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这种恐惧情绪,容易使老人们的心理状态形成不良刺激,进而使人心理上恐而不宁、忧而不安,酿成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头晕乏力、焦虑不安、食之乏味等一系列症状。这种错误的“心理暗示”必须纠正,否则久之,对健康不利。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心情愉快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为这种毫无科学道理的迷信说法而忧愁、而恐惧,实无必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在逐年增加。历次人口普查证明,耄耋之年的老人遍及城乡,百岁寿星已不足为奇。老年人只要注重自我保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少酒,心态平衡,睡眠充足,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就一定能够获得健康长寿。

相信您看了此文后,一定能够从这种无稽之谈的阴影中走出来,不再理会这种毫无科学根据的“坎儿”说,而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快乐地过好每一天。这是我们衷心的期盼。

猜你喜欢

坎儿岁数俗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考虑未知数设法
硝尔坎儿孜
硝尔坎儿孜
过不去的坎儿
过不去的坎儿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岁数
植物词“杏”的国俗语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