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让城市自由“呼吸”横琴新区海绵样本显成效

2017-11-28邱晓稳

中华建设 2017年11期
关键词:呼吸横琴海绵

邱晓稳

珠海:让城市自由“呼吸”横琴新区海绵样本显成效

邱晓稳

2017年8月,台风“天鸽”“帕卡”和“玛娃”接连来袭,连续的强降雨让珠海大部分地区和路段遭遇水浸。但横琴在经历了三次台风后却没有出现大面积内涝和水浸,哗啦啦的雨水汇聚成流,很快就消失不见。

毋庸讳言,横琴新区在此次强降雨中未出现城市内涝的情况,完全得益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得区内有完备的“海绵体”和排水系统,及时吸收、排除雨水,才有效避免了城市内涝,这一结果无疑令人振奋,也说明走发展“海绵城市”的道路是消除城市内涝的有效途径。横琴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样本成效显著。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区,横琴新区自2009年开发以来,一直采用“海绵城市”的生态建设发展模式。芒洲湿地和二井湾湿地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红树林、水生植物等湿地自身净化环境和调蓄能力,发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释水的系统作用。

生态修复打造好城市“里子”

2009年,《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横琴新区二井湾和芒洲地块规划为横琴湿地公园,总面积约398公顷,其中,二井湾占地约332公顷,芒洲占地约66公顷。项目规划分期实施,当时预计总投资超过7亿元。

如今,横琴已经完成横琴湿地公园(芒洲片)一、二期工程建设,66万平方米滨海湿地得到了生态修复。

该工程主要是修复湿地植被、保护湿地野生动物、建设湿地景观带等的大型景观项目。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绿化工程、海堤工程、园建工程、给排水工程、水电工程及配套设施工程。

一期工程,总面积530207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42560平方米,水体面积165324.5平方米,道路及铺地面积21217.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105.3平方米,建筑面积1551.7平方米。

项目外围修建生态堤岸总长约3444.5m,以中心沟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段(N段)总长1798.1m,其中磨刀门段长约397.2m,中心沟北侧段长约1400.9m;南段(S段)总长1646.4m,其中磨刀门段长约408.1m,中心沟南侧段长约1238.3m。公园北侧现状环岛西堤已达标实施,可作为湿地公园的北侧防护堤岸。湿地公园外围堤防设计防洪潮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防洪潮水位3.09m),设计堤顶高程为3.10m。

项目包含水闸和桥梁各2座,分别位于磨刀门和中心沟,桥梁位于磨刀门段水闸和中心沟水闸口,两座水闸具备防洪、挡潮功能,在磨刀门汛期洪水位较高、水流速较大时关闭,起到防护湿地公园作用。

在湿地公园(芒洲片),横琴新区已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真红树、半红树及红树林伴生树种16个品种,建造了2公里人行木栈道、浮桥及3公里生态海堤、2个观景台等,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

为保护海洋生态,横琴新区启动了392公顷的海洋生态修复保护整治项目,拟投资7亿元,妥善保护滨海红树林,修复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

投资5亿元的横琴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试点项目一期,以及35.17公里横琴海堤生态化处理项目均已启动建设。

横琴新区用海项目较少,其自然岸线保有率相对较高。2016年,横琴新区海岸线保持在53.47%,总长56.31公里,海洋保护区管辖海域面积比率保持在16.2%。

作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横琴在自然岸线保有率、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比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入海排污口污水排放达标率、围填海利用率、近岸受损海域修复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滨海“海绵体”

透水铺装。项目中的透水沥青路、透水碎石路均为透水铺装设施。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透水铺装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水质净化作用。本工程中透水铺装占总占地面积的3.1%。

湿地泡。工程中的湿地泡不仅易与景观相结合,且径流控制效果好,建设费用可控且后期维护费用较低。本工程中湿地泡占总占地面积的1.3%,湿地泡池底至溢流水位高度平均为0.6m。

湿地泡主要布置在场地主入口处及附近,与雨水花园间隔布置,干湿交替。该区域人类活动较密集,面源污染较严重,因此设置较多的湿地泡,既能提升景观效果、增强亲水科普体验及丰富活动空间,同时可以削减径流面源污染。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属于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本工程雨水花园结构深度比湿地泡浅,周边不需设置木桩支撑,同时底部不设置防水毯,让雨水自然下渗,非雨季时保持干底。雨水花园蓄水层为0.3m,并设置有溢流措施。

本项目的雨水花园除了与湿地泡间隔布置在主入口区域之外,也在西侧绿地面积较宽的位置分散布置,同时可接纳并净化海监基地(本项目范围之外)的地面雨水。本工程中雨水花园占总占地面积的1.3%。

生态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景观元素、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项目主要沿着园路边设置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断面形式采用倒抛物线形,沟顶平均宽度为1m,深度0.4~0.5m。本工程中生态植草沟占总占地面积的0.4%。

植被缓冲带。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通过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

项目为靠近海边的湿地公园,由于周边一周均为海堤,地表汇水范围较为封闭,大堤即为分水岭,因此以周边的大堤为界,设置植被缓冲带,坡向中间的湿地水体。植被缓冲带坡地为1%~6%,宽度约为8~40m。

湿地水体。项目作为以湿地水体为主(湿地水体占总占地面积的31.2%)的湿地公园工程项目,将公园管理建筑的卫生间污水经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后排入至湿地泡或湿地水体,道路雨水经植被缓冲带削减后,坡向湿地泡或湿地水体,屋面雨水经管渠收集至湿地水体,除具备景观效果外还具有水质净化、雨水调蓄的作用。

创新技术理念 建设生态横琴

海绵城市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雨水花园充分利用场地地形、植物根系、砂石以及土壤特性,将浑浊的雨水进行净化、沉淀,经过过滤的干净水渗透过土壤被下渗到土地下,解决了雨水排放和过滤问题,同时还形成了良好的景观。

水上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人工河渠等建立,内设可供人进入的景观游憩路线,连接主要景观节点,有利于保护和利用自然、认识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雨水回收借助绿地集水,利用高差优势,在低洼处局部绿地运用波形地形,控制场地内的雨水运动。路面集水以透水铺装作基质,并在地势低洼处设置填充了碎石的沟渠,储存项目范围内基质流出的水。

通过使用照明系统风力能源系统、封闭循环式太阳能水加热地下能源、加热泵太阳能光电能源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能源,促进节能环保,建设绿色生态横琴。

当前,在横琴,通过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集雨型绿地和雨水湖等“海绵城市”项目,一个“山、水、林、湖、湿地”一体化的城市海绵体已经隐约成型。

猜你喜欢

呼吸横琴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多姿多彩的横琴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海绵是植物吗?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
浅谈呼吸对舞台发声的作用
横琴房价六年翻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