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核心问题,自主求联
——关于“平面图形的面积”单元复习课的思考

2017-11-27朱学尧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梯形平行四边形

◇朱学尧

依托核心问题,自主求联
——关于“平面图形的面积”单元复习课的思考

◇朱学尧

单元复习课,由于不像新授课和课时练习课那样有较清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程序上缺乏可操作性,在教学目标定位上缺少指向性,因而,在各类别的教学展示活动中,很少能看到教师执教单元复习课。笔者最近组织教师开展了一次“单元复习课”教学研讨活动。现以一位教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单元复习课为例,对这节课进行审视与诊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谈话引入

师:请大家回顾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分别说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 回顾梳理、展示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这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从学生回答可以看出,学生都能用字母表示出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相机板书4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4种面积计算公式,哪些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

生:后面3个。

师:回顾一下,后面3个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加以引导,并相机出示新授课中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如图1)

图1

(师强调:每种图形经过剪拼以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强调转化思想和方法)

师:在计算图形面积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记住公式。

生:要注意单位。

生:该除以2的,不要忘记除以2。

三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下面运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共有四关:看图计算图形面积、智力大冲浪、火眼金睛、终极挑战。题目略)

四 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并形成“树状”关系图(图略)。强调长方形面积犹如“树根”,平行四边形面积犹如“树干”,其他图形面积犹如“树枝”,并相机板书“根深叶茂”。

【诊断与思考】

该节课,若从知识点、习题的设计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上来看,无疑是常态下的一节好的复习课,尤其是课尾的“树状”关系图的总结,可谓画龙点睛。但笔者要说的是,整节课并没有抓住学生思维的原点或困惑点,学生的“双基”、思维和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几个“闯关”游戏题,思维含量不高,没有层次性,都是在新授课中练习过的基础题。若仔细分析课尾的“树状”总结,也仅是把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一种有序的归纳和呈现,并没有抓住图形面积间的本质关系来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让这节复习课上出 “新滋味”呢?笔者认为,可以抓核心问题,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自主画梯形为载体,以交流、反馈、展示为平台,打通梯形与其他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归宿,从而实现在开放的问题中,依托反思和思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元认知。

首先,在“回顾与梳理”环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你觉得哪个相对麻烦些?为什么?学生会说:梯形面积计算比较麻烦,因为计算步骤比较多。

师:既然梯形面积计算比较麻烦,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梯形的面积计算吧。这样,既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又具有一定的问题导向的暗示,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课堂注入活力。

接下来,教师提出如下任务:在方格纸上画出高为4厘米,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梯形。在交流学生的作品时,教师逐一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这样的梯形的。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此时,教师可相机出示如下几种符合条件的梯形图。(如图2)

图2

这样,通过画梯形,能够促使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调用“有序”思考这一策略。这种思行合一的任务驱动,促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其次,在沟通知识间联系时,要依托核心问题。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上面的梯形,上、下底只能是自然数吗?还可以是哪些数?此时学生会说出梯形上、下底可以是任何数。如,第一个梯形的上底可以为4.5厘米,下底可以为5.5厘米等。最后师生总结并发现,一个梯形,随着上底逐渐减小,下底在逐渐增大,最后上底直到0厘米为止,此时梯形将变成一个底为10厘米,高(不变)为4厘米的三角形。教师相机配合课件演示。

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将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数据分析,从整数向小数延伸,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极限思想,另一方面,图形的直观呈现,也沟通了梯形与三角形面积间的联系。核心问题的设计,助推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彰显了数学的魅力。

最后环节,教师要依托数形结合,让学生深度发现图形面积间的关系。

师:观察这几个梯形(指图2),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左往右看,我发现梯形的上底越来越短,下底越来越长,逐渐接近三角形。

师:如果梯形的上底变为0厘米,梯形就会变成三角形,这时,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10×4÷2。

生:(0+10)×4÷2。

师:你认为,梯形面积公式是否适用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生:当梯形的上底为0厘米时,就是三角形面积公式。

[师小结并板书:S三角形=(a+b)×h÷2(b=0)]

师:想象一下,如果从右往左看,梯形的上底不断变长。如果继续变长,梯形又可能变成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生:梯形面积公式也适用于平行四边形。

(教师相机整理,沟通几种图形的面积间关系,图略)

师:通过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根”?

生:我明白了几种平面图形面积间的关系。掌握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就掌握了其他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

另外,在巩固练习环节,要围绕图形间的联系来选题。如,可以把原设计的前三关去掉,直接出示如下题目: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同高等面积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给出梯形的上、下底的长度,让学生求出另外三个图形的底各是多少。这样的问题的设计,突出了图形面积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总之,单元复习课因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内容的选取、目标的制定以及课堂结构安排上,要立足于“聚焦核心内容,善于取舍;精心整合,提升效益;立足生长,提升思维”的理念。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市禹会区张公山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梯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填数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梯形达人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梯形填数
谈拟柱体的体积